北照寺

北照寺

北照寺地處中國腹地東部,在南北氣候分界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暖濕潤,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隸屬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位於阜陽東南方向9公里外的袁寨鎮,與阜陽市中心直線距離為12公里。南瀕潁河,北臨阜淮鐵路,西接京九鐵路,中有濟廣高速。寺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始建於晉朝,歷代香火興旺,鼎盛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是中國著名的皇家寺院。由於該寺的神像均為銅鋼所鑄,神像則被投入了煉爐,加之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具有千年古韻的北照寺全部被毀,寺內大部門文物散落民間。

千年古剎

北照寺規劃效果圖北照寺規劃效果圖

據《阜陽縣誌》記載,北照寺原址的所在,原來是一座風光綺麗的古城。海河的正位置有一座古橋,這就是被當地人稱為海河金水吊橋的北照寺大橋,由此往北進入古城午門,再向北走過狀元橋,約200米有一座回龍橋,回龍橋北,城垣規模4800公尺(即1600米)見方,城內有地545畝。城外有海河環繞岸便是千年古剎北照寺,從現存遺址上看,北照寺的位置居古城中正位置。整個寺廟由前殿和後殿及東西廊房組成。前殿三間,中間敬有彌勒菩薩,兩邊是四大天王,後面是韋陀菩薩。後大殿總共有九間,中間三間,分別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和十八羅漢像,大殿的明柱上書有對聯,上聯為:“真山真水真龍地”;下聯為:“古寺古剎古禪林。”西大殿也是三間,供奉有千手觀音,殿前的明柱上也書有對聯,上聯是:“山南海霞光萬道”;下聯是:“如珞珈瑞氣千條。”東大殿三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像一尊。後殿的後面是金鑾殿,據說為明太祖朱元璋出行路過北照寺時的居所。金鑾殿的後面有兩個面積相等的金水塘和銀水塘。銀水塘的西面有個三角形的水塘,傳為朱元璋的飲馬塘,東北方向有一土堆,據傳為當時修建古廟時的管工台。東南偏中為藏經樓,東南、西南兩角是鐘樓、鼓樓。

本濤師在施工現場本濤師在施工現場

千年來,飽經滄桑,歷盡劫波的北照寺,原來氣勢恢宏,神聖莊嚴的樓閣殿宇已不復存在,現存遺址大部分也變成了綠蔭復蓋的鄉村院落。如今,國泰民安,經濟繁榮,佛教逐步興盛,北照寺的恢復重興工作在住持釋本濤法師竭心盡力、無有疲厭,大宏誓願、無有懈怠的感召和帶領下,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信眾的虔誠護持,已正式恢復為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在諸方大德善緣的鼎力幫助下,北照寺的建設工作也如雨後春筍般,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一期工程““北照寺淨土院”的建設已順利啟動。二期工程“北照寺禪院”和三期工程“大雄寶殿”的建設工作也開始籌備。

皇家寺院——北照寺的歷史淵源

北照寺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晉朝時期就已存在,寺址即梁朝的許昌僑移流亡政府所在地。據清乾隆《阜

北照寺北照寺

陽縣誌》載:“中大通初,得淮北帝,僑置許昌縣,為北陳留潁州郡治。“隋煬帝大業年間,這裡建置清丘城。間於清丘城的興廢,明武宗正德年間的《潁州州志》有這樣的記載:“州東三十六里,潁河北岸,隋大業年間置縣,屬汝陰郡,唐武德(貞觀)年間廢縣,即今北照寺,俗呼清丘村。”根這種說法,北照寺的始建年代應在置清丘縣之前。元朝末年,朱元璋在稱帝之前,因家境貧寒,流落在北照寺內,住持見其聰明伶俐,就留其在寺內管其飯食,朱元璋出於感恩便削髮為僧,由於他悟性很高,深得住持的讚賞。

紅巾軍起義紅巾軍起義

後來劉福通的紅巾軍路經此地,朱元璋就參加了紅巾軍,後來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大明洪武25年,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出於對北照寺的感激之情,遂撥出銀兩重修北照寺。考慮到皇上要行善天下,光照四方,遂更名為善現寺,取“行善喜色,善觀天下風色”之意。洪武三十五年善現寺被亂軍焚毀,平定亂軍後,於永樂初年再度重修,改名宿緣寺。此名的來歷是:燕王曾隨父朱元璋在北京起兵宿營,當上皇帝後不忘宿(舊)緣,因而得名,清朝及民國時又改名重稱北照寺,一直沿用至今。

據明正德年間《潁州州志》記載:“明太祖高皇帝曾起兵駐蹕於此”,可見朱元璋與北照寺的因緣非常殊勝。此外,乾隆時《阜陽縣誌》也載:“明太祖駐蹕於此,洪武初奉敕建”。明末潁州州志記載,“縣東三十五里今明北照寺舊傳明太祖曾駐蹕於洪武初奉建”。

據說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後,曾打算建京都於此,他向軍師劉伯溫討教,劉伯溫四下里一望,連忙搖頭:“否”!朱元璋不以為然“何故”,劉伯溫指了指,道:“陛下,你看這地方四面高,中間窪,是為圈地不宜定都”朱元璋聽罷,頷首稱是,但篤信佛教的朱元璋還是捨不得離開,又問:“你說如何是好呢”,劉伯溫略一思考,“若向南移一箭之地便可”,朱元璋便從隨從人員的手中接過一把硬功,兩臂用力向正南射出一箭,說來也巧,恰在此時一隻鳳凰自天而將,一張嘴咬住飛箭,在空中盤鏇一圈後,便直飛向東南,劉伯溫大喊一聲快追,武士們縱身上馬,抖韁揮鞭,見水涉水,遇山越山,說來也怪,那鳳凰似有靈氣,馬慢跑它慢飛,馬疾駛它急飛,一隻追到長江浦口北岸,由於長江擋住人馬,武士們只有駐足觀察,只見那隻鳳凰越過長江後,在金陵一棵高大的古樹上落下來,把箭放下,連叫三聲,騰空而起,不知去向。朱元璋認為是天命所歸,於是便定都金陵,後人在鳳凰落處,建了一座鳳凰台。

妙安長老於北照寺鑒欣唐代佛頭妙安長老於北照寺鑒欣唐代佛頭

到了解放前夕,由於連年的戰亂,原先盛況空前的北照寺只剩幾十名僧人。解放後,該寺的僧人被遣散還俗,大部分在當地落戶,那時整個寺院還未破壞,保存仍十分完整。但到了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時,由於該寺的神像均為銅鋼所鑄,神像則被投入了煉爐,加之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具有千年古韻的北照寺全部被毀,寺內大部門文物散落民間。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只有一尊銅佛,專家考證為唐代所鑄。

北照寺遺址的分布與故事

歷史上的北照寺雖然現在只剩下一片遺址,但由於其身與明太祖朱元璋的特殊關係,以及遺址與古清丘城之間的相互關聯,使得北照寺遺址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由遺址前海河上的金水吊橋向北,即可看見一座古樸的磚石橋,這就是蜈蚣橋,也稱狀元橋。

金鑾殿遺址金鑾殿遺址

據說朱元璋由北照寺起兵討元當了皇帝以後,便把北照寺封為皇廟,當地生長的一種蜈蚣原先都是黑色的,可是朱元璋從此橋經過以後,橋下磚石縫中生長的蜈蚣全部變成了紅頭黑體橙黃腿的金頭蜈蚣,而這種金頭蜈蚣只有此地才有,換了地方就變成了黑色,於是當地人就稱此橋為蜈蚣橋。

為什麼蜈蚣橋又叫狀元橋呢?據說,朱元璋的兒子繼位繼位當了皇帝後前往北照寺上香,一位新中的狀元聽說此事後,帶著娘子也來北照寺上香,並藉機親近皇帝,狀元帶著娘子走到蜈蚣橋,就停在此橋休息,由此又被稱為狀元橋。

狀元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個近三千平方米的狀元塘,東狀元塘向北拐彎處有一處石橋,名為八仙橋,相傳八仙雲遊人間經過此地上空時,看見石橋西東狀元塘中荷花粉紅,塘邊垂柳青青,石橋下水流淙淙,便落下雲頭坐在橋頭欣賞這人間美景,誰知八仙的身影被凡人看見,八仙橋便由此得名,此地也被後人尊為人間仙境。

北照寺金水塘北照寺金水塘

由狀元橋再向北,約100米處有一座回龍橋。據說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下令重修北照寺,決定故地重遊,於是帶著文武重臣從南京來到潁河,由於當時正趕上潁河發大水,河水湍急,不利行船,歸心似箭的朱元璋不由地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河水能回流,我們的船就好過去了。”河水真的往回流去,於是朱元璋順利過河來到北照寺,但潁河回流的水浪使潁河在這裡拐了一道灣,回流即便由此得名。君臣來到北照寺前,經過寺前的這座小橋,後來此橋由於天子重返故地而被稱回龍橋,橋的兩邊分別有兩個回龍塘。

回龍橋的西邊有一座仙人橋,傳說一日,有位白髮紅顏的長者,騎著高頭大馬,從金水橋經狀元橋,沿回龍塘向西,在西頭的這座橋上駐足觀看了一陣北照寺殿宇後,便到北邊的一個三角形水塘,在那裡飽飲馬後,老人掬水淨面,然後跨馬飛馳,剎那間不見了蹤影。於是,長者經過的橋被稱為仙人橋,飲過馬的小塘也就被稱為飲馬塘,據說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也在此飲過馬。

北照寺特有金頭蜈蚣北照寺特有金頭蜈蚣

此外,古城遺址處還有東西72座老連窯,規模獨具,解放前夕這些古窯尚有窯門和保存完好的窯址,裡面出土了不少形狀、規格不一的古磚。曾有人猜測裡面藏有寶物,派人挖掘時,突遭狂風暴雨,挖盜者一無所獲,可惜這些古窯也被挖毀,現在只剩一個個土堆。據有專家考證,72座老連窯是朱元璋為建中京而興建的。

現任住持本濤法師

本濤法師本濤法師

本濤法師簡介

本濤法師,字果強,中國最年青的住持之一,也是迄今以來中國最年青的講師。俗姓董,祖籍山東濟寧,自幼不沾葷腥。家族世代虔信佛教,由為母親終日信願念佛,每日念佛從不間斷,於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九時,自知時至,安然往生,臨別前矚咐年幼的法師一定要好好學佛,研習教理,此事對法師的影響尤為重大!

七歲那年曾隨母親到終南山拜望苦修行者隱修上人,上人見年幼的法師第一眼,便跏趺閉目,幾分鐘已久,上人開口即言:此童善根深厚,將來定有出家之緣,如若出家必為佛門龍象。今當留我身邊,問法師母親可否,母言:好,感恩大師器重,隨之法師便親近侍奉隱修上人一年之久,深得諸多禪門心法,自此便給法師今後的出家種下了一大菩提因緣。

一九九八年,巧遇並拜讀了《地藏經》,隨之便萌發了朝禮九華山之願。並禮九華山全山方丈上仁下德老和尚為皈依師,皈依後深得上仁下德老和尚教誨,深讀《地藏經》,每日堅持,從不間斷!

二000年朝禮中國佛牙山東汶上寶相寺,在拜佛牙舍利時便生歡喜之心,隨之,萌發棄世出俗之願,同年,七月三十日地藏聖誕,依住持上聖下吉法師披剃出家,並任侍者,後兼知客。

二00二年秉師意,雲遊於四方叢林寶剎、、、、、、觀世間疾苦,感世事無常、、、、、、

二00三年在剃度恩師的慈允之下,依止於上寂下昌老和尚座下,在上寂下昌老和尚的指點下即深入經藏,通讀藏經三年。

二00六年考入並就讀於大九華山佛學院,研習戒律、教理、叢林規矩等、、、於二00八年學修圓滿。在此期間,並曾多次閉關於九華後山!

二00六年在江西寧都永甯古寺依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上一下誠老和尚座下受具。

二00八年應阜陽市區宗教局及佛教界啟請,住持千年古剎北照寺。總占地128畝,法師嘔心瀝血,原本無人問津,荒廢近百年皇家寺院,就在上本下濤法師的住持下開始了艱難的復興重建。近十年來,法師大小講經百餘會,所到之處,無不是鄉鎮村落,行腳多年,觀佛教末法之衰象,逐發大願,而後便成為了北照寺行持綱要。

二00九年當選為阜陽市潁東區政協委員。 二0一0年當選為阜陽市政協委員。阜陽市潁東區政協常委。

二0一一年應大同市左雲縣政府及佛教界啟請,擔任楞嚴寺住持

現任安徽阜陽北照寺住持

曹洞宗第五十二代傳人

安徽廬江觀音寺首座

江西南昌廣渡寺名譽住持

山西左雲楞嚴寺住持

安徽阜陽市政協委員

阜陽市潁東區政協常委

北照寺廣行法師

廣行法師廣行法師

北照寺少林堂上中興第二代住持

法名清風字廣行又名福地

當代畫僧、書法家、詩僧、詞曲人、泥塑家、陶藝家之一

俗姓曹,祖籍浙江台州市。

家庭世代虔信佛教,自幼即厭葷食,性喜恬淡。

五歲那年,跟隨父母奉爺爺靈柩去墓地安葬。葬禮之中,

初見僧寶誦經念佛,便生歡喜之心,隨之,萌發棄世出俗之願。

入佛門後喜好書畫,一心皈佛,負笈曾作萬里游,

得名山大川之靈氣,歸來以筆墨寫心境,

法由心生,刪繁就簡,筆墨線條返璞歸真,書法自成一體。

一九九五年隨母朝拜九華山並禮九華山方丈上仁下德老和尚為皈依師,

皈依後自斷葷腥,茹素念佛。

一九九六年隨母於四川成都昭覺寺親近清定上師。

二零零二年回家鄉隱居於溫嶺珠村後山住茅棚,行苦行,修淨土。

二零零六年于于九華山佛學院熏修叢林規矩。

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間於各地叢林寶剎參學,行善布施……

二零零六年六月依九華山上慧下心老和尚為師賜名廣行。

二零零九年於安徽北照寺受上本下濤法師器重並於北照寺擔任監院一職 。

二零一零年於北照寺廣行精舍茅棚靜修,鳥語蟲鳴、陋寮粗食,明了生命終極。佛性呈現,以"甘做萬物之奴婢"之敬仰而俯首奉侍與敬畏欣賞於萬物;以返樸歸真之性,示生命之原本,現世俗之歸宿,默化大眾,暢佛本懷。期間,寫下了很多靜修心得,醍醐之味,點滴示教,令眾獲益。故將部分心得譜曲,大眾流通,音聲度眾。

二零一一年農曆二月一日應山西左雲楞嚴寺住持本濤法師之邀擔任首座一職。

二零一一年農曆三月應山東省濱州市無棣大覺寺住持聖吉法師之邀擔任監院兼代理住持

二零一二年依上紹下雲老和尚為師賜名衍行

二零一二年十月北照寺開山住持上本下濤法師退院並推舉廣行法師為第二任住持至今。

二零一四年二月當選為阜陽市潁東區第四屆政協常務委員及政協民宗委 委員

二零一四年三月應潁東區民宗局及四眾弟子推選為阜陽市北照寺管理委員會 主任

二零一四年推薦為阜陽市佛教協會第二屆副會長

現為

溈仰宗第十代嗣法

曹洞宗第五十二代嗣法

阜陽北照寺管理委員會 主任

阜陽北照寺 住持

阜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潁東區政協常委

潁州區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潁東區政協民宗委 委員

鳳體書法 創始人

楊柳體書法 創始人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 會員

安徽省書法家協會 會員

安徽省音樂家協會 會員

中國詩詞協會 理事

中國三希堂藝術研究會書法師

中國書畫研究院 理事

朱元璋在北照寺的傳奇故事

眾所周知,朱元璋祖籍鳳陽,但為什麼會生在南照寺,長在北照寺呢?這裡有一些故事傳說。

北照寺北照寺

元朝末年,泰定帝身邊有一位能預測未來的軍師。一日軍師掐指一算,連呼不妙,帝問其緣故,他說:近日將有真龍天子下凡,朝代將要更替,帝追問此人是誰。軍師對曰:“此人投胎凡間,尚未出世”,皇帝心裡稍微安定下來。

在鳳陽有一位能識破天機的老員外,知道這一日將有真龍天子投胎轉世,就叫其三個兒子拿著笊籬到村外的一塊茅草地里逮魚,三個兒子同聲說道:“茅草地沒有一滴水,哪裡有魚”。員外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只管去逮,保證能逮到。”三個兒子抱著試試看的心裡來到茅草地,行至地中間,水已經沒膝,於是三兄弟逮起魚來,直至中午,精疲力竭的三兄弟終於在最後一個角落逮到一條金鯉魚。大喜過望的三兄弟立即走出茅草地。回頭看時,茅草叢中的水已全部退

北照寺北照寺

去。三人回到家中,員外吩咐將魚刨洗乾淨,並吩咐不要損毀魚翅,兒子們照辦。鯉魚被紅燒後端上桌來,員外喝退下人,爺兒四個將魚肉吃個精光,只剩下一副完整的魚骨頭,員外依次讓三個兒子把魚骨頭端給兒媳婦吃。哪知她們吃慣了大魚大肉,哪肯吃魚骨頭,最後把魚骨頭送給僕人朱乾媽,這位女僕打算先喝湯再吃魚骨頭,誰料她剛把盤子端起來,魚骨頭就鑽到她的腹中。員外獲知此事,甚是惱怒,怎奈天機不可泄露,只好把朱乾媽趕出家門。

朱乾媽一路乞討來到南照寺,這時發覺自己已經懷孕了,再嫌羞也沒辦法,於是在南照寺中生下了一個男嬰取名興宗,字國端,他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乾媽將興宗撫養到七八歲,身體每況愈下。一日,她把小興宗叫到面前說:孩子,娘快不行了,離此地向北不遠有個北照寺,那裡廟大和尚多,好歹有碗飯吃,你就到那裡去吧!於是小興宗灑淚而別,一路討飯來到北照寺,被方丈收留,當了和尚。

這年的四月初七,老方丈要到集市購供品,以籌備四月初八的廟會,臨行前,方丈吩咐朱元璋帶領幾個師兄弟打掃寺內殿堂,以便次日做佛事。方丈走後,他們只顧玩耍,竟忘了打掃大殿。天將中午,朱元璋才忽然想起師傅的吩咐,趕忙帶著師兄弟打掃殿堂,但殿堂太大,況且方丈又快回來了,朱元璋自言自語地說:“若是各位神靈能到殿外屈居一時,我們打掃的也利索一些,免得師傅回來受罰。”朱元璋話剛落音,殿內諸神竟自移動到殿外,朱元璋欣喜若狂。正在此時,方丈從集市上回來發現殿外的神像,驚問緣由,小和尚們據實稟告。從此方丈對朱元璋更是疼愛有加,朱元璋走到哪裡,老方丈都跟隨照顧。

老方丈與朱元璋形影不離,使本性好玩的朱元璋覺得很不自在,便產生了另到別寺的念頭。一日,朱元璋跟老方丈走到寺廟附近的一個秫秸垜旁,朱元璋靈機一動,指著垜對方丈說:“師傅,你不是想成佛嗎?只要你往秫秸垜前盤腿一坐,就可立地成佛”。老方丈依言照辦,後來老方丈果真坐地圓寂。北照寺的和尚們把老方丈塑成金身,供奉在羅漢堂內,於是北照寺的羅漢堂也就多了一尊神像。

北照寺奠基法會北照寺奠基法會

關於北照寺的故事傳說還有很多,在這裡只摘取了一小部分為點綴,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北照寺。由於北照寺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富有傳奇色彩的人文故事,北照寺現存遺址的歷史文化也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有識之士的肯定,多年來不少文人墨客、專家學者紛紛前來尋幽探古。廣大信眾和周圍的村民們也一直盼望北照寺能重現往日的莊嚴宏偉,默默地為北照寺的興建不懈的努力著。在此,願法緣殊勝,虔誠護法、修行的大德善知識,能夠為北照寺的恢復重建工作普灑福德甘霖,把北照寺建成新時代修行辦道,弘化眾生,普濟十方的正法寺院。

行持綱要釋義

今茲佛法衰微,三門塗炭,皆因釋子掛名受戒,而不遵崇;外服袈裟,行同凡俗;此皆是波旬徒屬,作獅子身中虱耳!古、今大德針對末法僧徒之衰相,曾作如是教誡:現在信佛之人不為少矣。然而信不專一,非佛亦信。知見多乖,非佛為佛。前者不真,後者不正,雖名信佛,與實不信無疑,其為害且有甚於不信者。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為言之甚也。今觀末法現象,知亡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佛法者,僧徒也,非異教也。試看當時的佛教徒,以不立文字而輕棄一切經卷,以無念為宗而指斥修習有為,以定慧齊等而反對坐禪入定,以立地成佛而破除三劫五乘,以機鋒肆應而馳騖空談立辯,莫不捨難趨易,棄實充虛,積習相承,每況愈下,馴至不知聖教究何所說,不知修行應何所依,正信還未生根,便說已經“開悟”,菩提尚未發心,侈談已經“見性”,於是滿街聖人,遍地野狐,佛教亡矣!

本行持所“行”者何?行大乘菩薩道、行者行腳、行舍、行教、行業、行願,信、解、行、證,行供養、行不退、直至行滿成佛;所“持”者何?以戒為師,嚴持佛所制的戒律,以便不做不合佛法的事情。

虛雲法師曾經開示:佛教經典所說,凡講行持,離不了信、解、行、證四字。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解者,舉止動念,二諦圓融,自己會變化說法,儘自己心中流出,放大光明,照見一切,這就是解;雖然明白了,不行也不成功,所以要口而誦,心而惟,心口相應,不相違背。不要口上說得錦上添花,滿肚子貪嗔痴慢,這種空談,絕無利益。“心惟”是什麼呢?凡有言語,依聖教量,舉止動念,不越雷池一步,說得行得,才是言行無虧。若說得天花亂墜,所做男盜女娼,不如不說。“行”有內行外行,要內外相應;內行斷我法二執,外行萬善細行。證者,實證真常。有信有解,沒有行就不能證,這叫發狂。世上說法的人,多如牛毛,但行佛法的,不知是那個禪師法師。什麼人都有一些典章註解,如《心經》、《金剛經》、《八識規矩頌》,乃至《楞嚴經》等,其中有些人只是要鼻孔,雖然注了什麼經,而行持反不如一個俗人,說食不飽。動作行為,有內行外行之分。“內行”要定慧圓融,“外行”在四威儀中嚴守戒法,絲毫無犯。這樣對自己有受用,並且以身作則,可以教化人;教化人不在於多談。行為好,可以感動人心。如《怡山文》所說:“若有見我相,乃至聞我名,皆發菩提心,永出輪迴苦。”你行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為不好,而生退悔心,這會招墮無益。……所以說法利人,要以身作則。

“愛國愛教,利樂有情;發弘誓願,行菩薩道。踐行佛法,嚴持戒律;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為本寺行持綱要之本體,大乘菩薩入道之心要,是法身慧命之本源,更是四眾真修實證之根本。

佛教報恩的思想與行持規範是遵紀守法,構建和諧社會,擁護佛法,護持三寶,將國法和佛法統一在二六時之言行中,將此深心上報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佛法)四重之恩,是為愛國愛教,以四無量心利樂一切有情(有情:又名眾生,即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是為下濟三途苦。家國一理,民族亦然。“發弘誓願”者,發弘大的誓願,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菩薩所立“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弘誓願,凡大乘行者皆宜牢記和實踐此弘願,在宏大的願力中,盡未來際,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行菩薩所修自利利他之道。

“早晚功課,無有間斷;身語意業,善自護念。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解行並重,一心辦道。僧眾著百衲衣,睡如來八指床。定期行腳朝山,依緣廣行度眾。出家眾嚴持金錢戒。寺院落成後不設功德箱。”則重點闡明本寺必須行持的戒行與戒相,於此提出,旨在從本寺做起,語默動靜間,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徹底革除教界積弊,使北照寺成為天下歸心的清淨道場。

佛法之要,在於三無漏學,三學之中,以戒為本。踐行佛法的根本要義,在於嚴持戒律,因為戒律是佛法之根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發慧,若能持戒清淨,則定慧自可圓成。佛制戒律,無非使眾生斷除習氣毛病,令止惡生善,背塵合覺,故《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由是戒故,佛法得以住世,僧伽賴以蕃衍。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今見境風浩浩,摧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末世邪師,各各自謂是善知識,當參學的人,若無試金石,必從邪淪墮。《楞嚴經》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嘆淫慾,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俯,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我等生值末世,發心求道,實在不易,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決不能絲毫違犯,奉行佛陀年近八十而在跋耆國的鷲岩山中為大眾宣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真理,放下一切,專心向道,至死不退,才算是本色禪和!

“寺院永不收門票,平等接引諸信眾。寺院免費做佛事,信眾隨緣做功德。常請高僧大德講經弘道,廣納十方大眾久住正法。”是大乘佛法特立獨行的大用和品格,是“身和同住,語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六和敬精神的踐履,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的真正體現。

昔我佛入滅,垂誡後人以戒為師,嚴規行也。佛言:“我涅盤之後,在末法時代,我的諸位弟子將捨棄佛的正教,大多貪圖名聞利養,修習各種戲弄,在我的法中,不好好修習持戒反而相互忿諍、謀奪、誹謗,沉迷於種種好的衣服、房舍、用具等。各種邪惡黨徒一起集結成會,對持戒者毀謗侮辱。在須臾之間全都毀犯戒律。因此天龍等眾都悲傷懊惱,全都遠離佛法。大臣、長者在三寶處所不產生淨信,肆意凌辱毀滅佛法,因此正法就將滅亡。從此以後,所有比丘造作惡業越來越深,大臣、長者更加不恭敬。由於三寶的余勢尚未完全滅盡,故而在那時仍有比丘少欲知足,護持守戒,修行禪定,喜聞智慧,受持如來三藏教法,為四眾弟子分別演說,利益安樂無量有情眾生。又有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善男、信女人等愛惜正法,在三寶中供養供敬、尊重讚嘆、護持建立佛法,沒有任何顧戀,應當知道,他們全是不可思議的諸位菩薩,以本願力生在這個時代,護持如來無上正法,利益所有有情眾生。”

佛陀是一切有情的安慰者與救護者,他把一切人都當作自己的父母、兒女一樣愛護,替生病的比丘洗滌膿血,替瞎眼比丘穿針縫補;釋迦族和拘利族爭水,他不辭勞苦,特地遠道去替他們調解;毗舍離疫症流行,佛陀不怕傳染,特別進城去安慰病人,並且指導他們,國家應有民主的治理方法。佛陀的信眾,從國王、后妃、大臣、以至貧民、乞丐、奴隸、應有盡有,遍布社會的每一階層,此乃佛法真正的慈悲平等,也即北照寺乃至後世諸佛子平等攝客群生的慈悲情懷。人海中多一份賢善之心,人類便少一種罪惡;社會上多一群賢善之人,每個城鄉便少一座監獄;無助時多一個活著的菩薩,每個生命的季節便少一份災難和不幸……。因此,北照寺非弘法不能重興,非守戒不能弘法,乃尊百丈清規,嚴肅綱紀,為真佛子,知因識果,慈悲喜舍,涵養道德,相忘人我,陶賢鑄聖,成就人格,是北照寺全體僧眾成就人格的根本。

中唐時期懷海禪師創立《百丈清規》者,輔佐戒律也。而今本寺住持釋本濤法師制定本寺行持綱要,亦因佛祖道場竟衰敗至此,近世僧規竟墮落至此,無比悲心,思之雪涕!為利益一切眾生故,作大獅子吼,行無畏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嚴淨毗尼,力挽頹風!為振興選佛道場,發願在此結庵,接引十方信眾,籌建淨土院以安僧眾,創立禪堂經續法身慧命者,普願一切有情,同圓種智也。

北照寺住持釋本濤 北照寺監院釋廣行 整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