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門

北水門

濟南古城北門建在大明湖北岸,城內眾泉噴涌匯流至大明湖,從北門溢出進入護城河,所以人稱北水門。

基本信息

介紹

濟南古城北門建在大明湖北岸,城內眾泉噴涌匯流至大明湖,從北門溢出進入護城河,所以人稱北水門。宋代曾鞏知齊州時著有《齊州北水門記》,可見宋代就有此稱謂了。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改造北水門,因其舊門,加築水閘。方便開閉,防止城外洪水入城。
據載,元代在北水門上加蓋城樓,後稱匯波樓,成為濟南一景:匯波晚照。由於北水門特殊的位置和作用,在濟南巍峨壯觀的古城被徹底破壞後,依然屹立,歷代多次重修形成今天的規模。

北水門歷史照片

11

齊州北水門記

宋·曾鞏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

其釃而為渠,布道路,民廬官寺無所不至,潺潺分流,如深山長谷之間。其匯而為渠,環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為門以泄之。若歲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則常取荊葦為蔽,納土於門,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堅完,又勞且費。至是,始以庫錢買石,僦民為工,因其故門,累石為兩涯,其深八十尺,廣三十尺,中置石楗,析為二門,扃皆用木,視水之高下而閉縱之。於是內外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節,人無後廬,勞費以熄。

其用工始於二月庚午,而成於三月丙戌。董役者,供備庫副使駐泊都監張如綸,右侍禁兵馬監押伸懷德。二人者,欲後之人知作之自吾三人者始也,來請書,故為之書。是時熙寧五年壬子也。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知齊州軍事曾鞏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