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方領土日”

日本“北方領土日”

1855年2月7日,日本和俄國締結的《日俄友好條約》(通稱《下田條約》)中規定北方四島為日本領土。1981年2月7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正式決定,把2月7日作為“北方領土日”,以推動收復北方領土的運動。

介紹

北方四島北方領土日
1855年2月7日,日本和俄國締結了《日俄通好條約》(即“下田條約”),規定北方四島為日本領土。1981年1月6日,日本政府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把2月7日定為“北方領土日”,以推動收復北方領土的運動。日本人也會將2月7日這一天看成是日本的“國恥日”。

自1981年以來,每年2月7日,日本政府都要在東京舉行要求歸還北方領土的全國大會。在這一天,北起北海道,南至沖繩群島,日本各地也紛紛舉行民眾大會、講演會、展覽會、簽名運動等不同性質的活動,要求蘇聯早日歸還日本的北方領土。

歷史

北方四島北方四島
日本的北方領土是指位於俄羅斯的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四個島嶼,總面積近5000平方公里。四個島按東北西南排列,擇捉島位於東北端。
1855年2月7日,日本與俄國簽訂了《日俄友好條約》(即“下田條約”),規定該四島屬日本。1875年,日俄又簽署了《庫頁島千島交換條件》,規定千島群島諸島交給日本,日本把庫頁島讓給俄國。此後,整個千島群島包括上述四個島嶼歸日本管轄,屬北海道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美、英締結的《雅爾達協定》規定,日本戰敗後把千島群島及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交給蘇聯。
1955年,日蘇復交談判時,日本就向蘇聯正式提出要求歸還北方領土。通過談判,雙方於1956年10月19日發表《日蘇聯合宣言》,聲明蘇聯將在締結《蘇日和約》後把齒舞、色丹兩島移交日本。後因日本與美國修改了《日美安全條約》,蘇聯又於1960年聲明,只有在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日本領土和《蘇日和約》簽訂後才能移交。

1972年,日蘇兩國領導會談時,雙方曾確認日蘇間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領土問題。但後來蘇聯又否認日蘇間存在領土問題,指責日本的領土要求是非法的。

1986年1月,日蘇外長會談後發表的《聯合公報》確認了1973年10月發表的《聯合聲明》,表示日蘇兩國今後將進行包括解決兩國間各種懸而未決問題在內的締結和平條約的談判。日本認為,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領土問題,然而,蘇聯政府官員表示,懸而未決的問題不包括領土問題。
蘇聯占領北方四島後,引起了日本人民的強烈反對。日本政府積極出面組織開展全國國民運動,日本的首相、外相曾先後觀察了北方領土。在國會,通過了《北方領土決議》,制訂了《促進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特別措施法》等,要求歸還北方領土的運動方興未艾。日本政府多次表示,蘇聯不歸還領土就不能簽訂《日蘇和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