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2號衛星系統

北斗2號衛星系統

北斗2號衛星系統具備通信功能,其建設目標是為中國及周邊地區的我軍民用戶提供陸、海、空導航定位服務,促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功能的套用。

北斗2號衛星系統

北斗2號衛星系統“北斗一號”系統服務區由東經70度至東經145度,北緯5度到北緯55度,覆蓋中國和周邊地區,包括戰略敏感區域,諸如台海、南沙等區域。 2004年8月31日,中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立項,將於2008年前後建成。“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將克服“北斗一號”系統存在的缺點,同時具備通信功能,其建設目標是為中國及周邊地區的我軍民用戶提供陸、海、空導航定位服務,促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功能的套用,為航天用戶提供定位和軌道測定手段,滿足武器制導的需要,滿足導航定位信息交換的需要。

北斗衛星系統的來源

中歐這場衛星定位系統頻道之爭,源於歐盟於2002年起決定以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來打破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在民用導航領域的壟斷局面,並於來年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計畫,讓中國成為第一個非歐盟的參與國。
中國遂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沉寂數年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上。中國於2006年11月對外宣布,將開發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到2007年底,覆蓋全球的北斗二號系統計畫浮出水面。但歐盟卻直至2008年,伽利略系統的第二顆實驗衛星才升空,比最初計畫推遲整整五年。
歐盟抗議 計畫遲五年只能吃悶
此外,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技術上比伽利略更先進,定位精度甚至達到0.5公尺級。但由於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頻道與伽利略計畫重迭,引發歐盟官員抗議。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通用的程式,中國已經向該組織通報了準備使用的衛星發射頻率,這一頻率正好是伽利略系統準備用於公共管理服務的頻率。中國航空技術專家指出,按照“先用先贏”的國際法原則,中國和歐盟成了此頻率的競爭者。
然而,中國將在2009年發射三顆北斗二代衛星,正式啟用該頻率。而歐盟連預定的三顆實驗衛星都沒射齊,注定在這場出乎意料競賽中敗下陣來,從而失去對頻率的所有權。
經過幾年的技術驗證,中國航天部門於2006年年底公布了“北斗”系統的未來藍圖。據信,預計在“十一五”期間全面啟動的第二期工程,整個系統的主要技術參數將有全面提高。尤其是在戰時生存能力方面,由於新系統將採用和美國GPS近似的信號頻率,這勢必使得潛在對手在實施干擾時“投鼠忌器”,從而起到保護自身的作用。解放軍將成主要受益者。

北斗2號衛星系統的發展

 就技術角度而言,影響衛星定位系統效能的因素,首先是星上原子鐘的準確度,其次就要數導航晶片本身的質量。雖然國產晶片的具體細節仍未公布,但考慮到“北斗”與GPS系統在工作原理和功能定位上的相似性,一些外國媒體推斷其水平至少不遜於國外同類產品。據了解,衛星導航設備的市場份額目前被SiRF(瑟孚)、Garmin(高明)、摩托羅拉、索尼、富士通等大型企業分割
對此,國外一些軍事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北斗”系統及其配套設施的逐漸成熟,解放軍必將成為最主要的受益者。如果說中國軍方特別是“二炮”部隊此前還依賴國外衛星信號,那么國產接收機一旦投入批量生產並與現有裝備相結合,則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同美制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相仿的低成本制導武器;這也意味著,大規模的海空精確打擊將不再是少數富裕西方國家的專利。此外,“北斗”系統所特有的簡訊息通訊功能,也會給解放軍三軍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帶來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