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門的鑰匙

北平城門的鑰匙

古往今來,奪取一座城池,必須掌握這座城的鑰匙,而這串老北京(北平)的城門鑰匙,則是平津戰役期間,北平和平解放時由北平國民黨守軍交給人民解放軍的,這串鑰匙從此成為北平和平解放的珍貴歷史紀念品,現藏於軍事博物館。

北平城門的鑰匙

一.簡介

全國解放戰爭館收藏著一串珍貴的老北京(原北平)城門鑰匙。這串鑰匙共有10把,每把鑰匙上都拴有一個小木牌,上有標號、地名,10把鑰匙分別為:第壹號,西直門車站;第貳號,西直門站台北;第叄號,西直門前;第肆號,西直門站台;第伍號,無說明;第陸號,復興門;第柒號、第捌號,無說明;第玖號,阜城門;第拾號,西直門。這串鑰匙除第伍、柒、捌號為中式外,其他均為西式,形制相同,正反面均有"鷹"圖案,並標英文"CHIEF"。這串鑰匙是解放戰爭時期,北平和平解放時,由北平國民黨守軍交給人民解放軍的,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珍貴的文物價值。

二.歷史原因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天津解放後,北平國民黨守軍25萬人,陷入了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北平是華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馳名的文化古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了保護這座文化古城,決定進行和平談判,爭取和平接管北平。同時,命令部隊做好攻城準備。
從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已就和平解放平津問題,同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的代表進行過多次談判。194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了同南京國民黨政府及其他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進行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1月16日,平津前線司令部致函傅作義,提出和平繳械或出城接受我軍改編兩項解決辦法,敦促其認清形勢,當機立斷,站到人民方面來。傅作義將軍經過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和北平開明人士的敦促,表示願意接受和平改編,並派其副總司令鄧寶珊到平津前線司令部洽談。1月21日,雙方達成了《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定》。1月22日,國民黨北平守軍開始按協定撤離市區,進至指定地點接受改編。北平的和平解放,使這座千年古城免於戰火之災,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歷史將永遠記載那些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們。

三.意義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1軍奉命接管北平防務,分別從西直門、德勝門、復興門進入北平城,執行警備北平的光榮任務。從此這座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翻開了新篇章,平津戰役也宣告勝利結束。在換防中,北平國民黨軍隊將北平城門的鑰匙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接受和平改編。這些城門鑰匙,從此成為北平和平解放的象徵和珍貴的歷史文物.

四.歷史奇聞

在入城的過程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插曲,行進的隊伍有意安排經過並不十分寬敞的東交民巷,為什麼呢?原來東交民巷住有許多的外交使團和領事館,在舊中國這裡曾經是帝國主義列強欺辱中國人民的領地.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的,而今天就是向世人展示中國的強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