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福州廂軍

北宋福州廂軍有水軍、崇節軍。熙寧二年(1069年)福州從廂軍中精選強壯,編成教閱保節軍1指揮。熙寧四年,福建路廂軍裁併後改號保節軍,共33指揮11150人,其中福州改並崇節軍、水軍為不教閱保節軍5個指揮。加上已有的教閱保節軍1指揮,共6指揮,每指揮500人。州城另有牢城1指揮300人。共定3300人為額。熙寧六年,改教閱保節指揮為廣節指揮,置都作院指揮,旋又置壯城指揮。南宋建炎(1127~1130年)後,福州的禁廂兵(一些禁軍從廂軍中揀選募集而成,另一些則由廂軍建制直接改為禁軍如廣節指揮者,故有此稱)有威果、廣節、雄略、全捷等軍,廂兵有保節、壯城、牢城、寧節等軍。

水軍指揮、崇節指揮

宋初,福州有水軍和崇節軍共3000人。後陸續逃亡476人。鹹平三年(1000年),奉命依數招募補充,福州本城兵遂有水軍營、崇節營各3個。後改編為不教閱保節軍。

教閱保節第一指揮

熙寧二年(1069年),福建路從廂軍中精選強壯編為教閱保節軍計10個指揮,以備盜賊。福州本城列為第一指揮,有官兵200人。熙寧六年(1073年)改編為廣節指揮。

不教閱保節指揮

不教閱保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指揮 熙寧四年(1071年)朝廷命各路不教閱廂軍改編為不教閱保節軍,每指揮不超過500人。福州將原有之崇節營、水軍營合併改編為保節軍5個指揮。第一指揮,營在金墉橋北;第二指揮,營在豐樂門外之南;第三指揮,營在豐樂門外之北、牢城營之西;第四指揮,營在廣節之東;第五指揮於元豐年間(1078~1085年)移駐泉州。

牢城指揮

由待發配的輕罪犯人組成,司築城營造等雜役。元豐四年(1081年),以200人為額,營在豐樂門外之北。 都作院指揮 宋初福州即有製造本州軍器和朝廷交造器物的工匠40人。熙寧六年(1073年),福州置都作院1指揮,工匠定額300人,後兩度縮編為小作院。政和二年(1112年)復置都作院,營在浦尾金斗門之北。

壯城指揮

熙寧八年(1075年)置,專治城隍,不給地役,別為一軍。元豐三年(1080年)福州有壯城兵50人。大觀元年(1107年),福州升帥府,置壯城兵400人。政和三年(1113年)置330人。營在威果第二十四指揮之東。

養老寧節指揮

紹興十一年(1141年),揀汰諸軍中傷老病弱人員378人至福州養老,充牢城指揮。乾道九年(1173年)改為寧節指揮。淳熙五年(1178年)移居沙合門外新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