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歸線坐標點

北回歸線坐標點

北回歸線坐標點,指北回歸線穿越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地。夏至這天正午,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將會出現“立竿無影”的有趣現象。

基本信息

概念

北回歸線是指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線。北回歸線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在北緯23°26′±1°的範圍內變化。在國中課本中,粗略規定為23.5°。

現象

2018年6月21日,中國科學院天文研究機構在雲南紅河州蒙自市碧色寨,測量並認定中國首個北回歸線坐標點。

在中國,北回歸線穿越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地。

夏至這天正午,在北回歸線上的地區將會出現“立竿無影”的有趣現象。

成因

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坐標點

地球繞地軸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接近正圓的橢圓。這個橢圓所構成的平面叫軌道平面,亦稱黃道平面。

地球一面繞地軸自轉,一面繞日公轉,在這一過程中,地軸並不與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平面)相垂直,而是傾斜的,其夾角約為66°34′。

地軸的傾斜方向在空間始終保持不變(平移),致使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不相重合(不平行),而呈傾斜狀態,其夾角是66°34′的餘角,即23°26′。這個夾角叫黃赤交角。與黃道平面在地球表面的大圓相切的緯線即為回歸線,位於北半球的為北回歸線,南半球的為南回歸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