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腎癌中醫治療醫院

北京腎癌中醫治療中心是由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成立,並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鄭偉達教授擔任主任的以中醫為主,西醫相結合的專業腎癌治療機構。

基本信息

北京腎癌中醫治療中心是由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成立,並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鄭偉達教授擔任主任的以中醫為主,西醫相結合的專業腎癌治療機構。
腎癌、腎盂癌、輸尿管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2%,雖然3者發生部位不同,但臨床表現和治療卻大同小異,因此歸在一起討論。
腎臟腫瘤以腎癌最為常見,在歐美,腎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9%~3.4%,丹麥、紐西蘭及挪威發病率較高,占腎臟腫瘤的80%以上,腎癌多發生在腎實質,百分之十幾則發生於腎盂。腎實質的腎癌約占惡性腎臟腫瘤的75%以上,男女之比為3 : 1,以40~60歲多發,常為單發,多發生於右腎上極側面,腫瘤大小不一,小者直徑2cm,大者達3cm。腎癌發病率在城市與農村大致相等,無明顯差異。
腎癌、腎盂癌、輸尿管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2%,雖然3者發生部位不同,但臨床表現和治療卻大同小異,因此歸在一起討論。
根據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統計,全國38個醫院1979例屍檢,其中989例癌瘤屍檢中,腎癌占0.7%。上海統計47 922例腫瘤中,腎臟腫瘤占0.47% ;中國醫學科學院的27 149例腫瘤中,腎癌占0.4%,腎盂癌則更少,只有5例。國外報告的數字比國內略高,泌尿系統癌瘤為各種癌瘤的1.3%,為男性癌瘤的1.15%,女性癌瘤的0.46%。
腎癌的轉移差異很大,有的瘤體巨大,卻無轉移,有時瘤體很小,卻有遠處轉移,多為血行轉移,最常見的部位為肺、骨、淋巴結,其次為肝、腦、胰腺等,多因早期診斷困難,故治療後5年生存率為40%~50%,10年生存率為20%,腫瘤的大小、數目、部位、病理級別和浸潤範圍等都直接影響預後。
中醫文獻中早有腎岩一詞,所講的腎臟與現代醫學所指的腎,其功能不盡相同,故中醫古籍中腎岩就其臨床表現看並非現代醫學之腎癌,而是指陰莖癌,望勿誤之,而不少類似腎癌、腎盂癌、輸尿管癌的記載,如《素問》“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少陰澀則病積溲血。”《金匱要略》曰:“熱在下焦者,則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諸病源候論》指出:“血淋者,是熱淋之甚者則尿血,則小腸氣秘,氣秘則小便難,痛者為淋,不痛者為尿血。”《醫學入門》曰:“溺血乃心移熱於小腸。”《類證治裁》指出:“痛屬火盛,不痛屬虛。”《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金匱要略》曰:“腎著之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丹溪心法》還有腰痛主腎虛、瘀血、濕熱、痰積之說,它奠定了腰痛辨證的基礎。明代張景岳認為:“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強調了腎虛在腰痛中發病作用。《證治匯補)對腰痛治療指出:“惟補腎為先,而後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標急則治標,本急則治本,初痛宜疏邪滯,理經隧。久痛宜補真元,養血氣。”其治療原則,至今在臨床上仍有其指導意義。其上述各醫家的描述,大抵與腎癌、腎盂癌、輸尿管癌的症狀相似,屬於中醫尿血、腰痛、症積之範疇。
按腎癌、腎盂癌、輸尿管腫瘤之臨床表現,可參考尿血、腰痛、症積等辨證治療,其病大多以本虛標實為主,本虛如腎虛、脾虛、陰陽兩虛;標實多由濕熱毒邪、痰濁瘀血為患。
1.腎虧餘毒型(手術切除後患者)
主證:腎癌或腎盂癌已作手術切除,但病灶周圍有粘連,或淋巴管、小靜脈內發現癌栓者,手術後腰酸痛,體弱,精神差,偶有低熱。舌淡紅,薄白苔,脈細滑或沉滑。
辨證:術後腎虧氣虛,餘毒未盡。
治則:益氣滋腎,解毒通淋。
處方:慈丹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仙鶴益壽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天黃癀每次1g,每日3次。癌剋星每次5粒。每日4次。
湯藥:生熟地各12g,女貞子15g,枸杞子10g,補骨脂10g,生黃芪30g,白朮10g,雲苓10g,太子參20g,海金沙15g,瞿麥20g,土茯苓20g,半枝蓮30g。
按語:此型患者關鍵在於防止復發和轉移,為鞏固手術效果,必須提高自身免疫及抗癌能力,改變泌尿系統的內環境,以扶正為主,佐以解毒抗癌,長期使用,以期獲效。
2.濕熱瘀毒型(中、晚期患者或手術後復發)
主證:血尿不止,腰痛加劇,腹部或腰部腫物包塊日見增大,伴有發熱,口渴,納少,噁心嘔吐。脈滑數或弦滑,舌質暗紅,黃白苔。
辨證:濕熱結毒,氣血瘀滯。
治則:清熱利濕,活血散結。
處方:複方莪術消瘤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抑瘤片,每次5片,每日4 次。天黃癀每次1g,每日3次。
湯藥:龍蛇羊泉湯加減:白英30g,瞿麥20g,龍葵39g,蛇莓30g,半枝蓮30g,黃柏14g,元胡10g,土茯苓30g,大、小薊各30g,仙鶴草30g,竹茹、竹葉各10g。
按語:白英、龍葵、蛇莓、半枝蓮、黃柏、土茯苓清熱解毒抗癌;瞿麥、竹葉清熱利尿;大小薊、仙鶴草清熱止血;元胡活血止痛;竹茹清熱。合而清熱解毒止血抗癌,使症狀減輕,控制病情發展。
3.氣血雙虧,毒熱瘀結型(晚期惡病質者)
主證:乏力氣短,咳嗽氣促,心悸心煩,面蒼無華,貧血消瘦,腫塊或病灶日見增大增多,口乾,低熱,包塊疼痛。脈沉細弱數,舌淡有瘀點,白苔或黃白苔。
辨證:氣血虧虛,毒熱瘀結。
治則:益氣補血,清熱解毒,攻毒散結。
處方:慈丹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抗癌康復沖劑,每次1包,每日4次。
湯藥:八珍湯加減:黃芪30g,太子參30g,雲苓30g,豬苓20g,乾地黃20g,當歸10g,赤白芍各10g,僵蠶10g,女貞子29g,地骨皮15g,乾蟾15g,半枝蓮60g。
按語:此型己屬晚期,氣血大虧,不宜攻伐,故以扶正補氣養血為主,重用半枝蓮解毒清熱,乾蟾、僵蠶攻毒散結,以減輕痛苦,延以時日。
上述病情變化複雜,仍可隨證加減用藥:白英、蛇莓、龍葵、草河車、半枝蓮、商陸、苦參、木通、黃柏、大黃、土茯苓、海金沙、豬殃殃、鴨跖草、乾蟾、莪術、斑蝥(慎用)、豬苓、水楊莓根、瞿麥、扁蓄等。
腎癌、腎盂癌、輸尿管腫瘤早期正虛,濕熱蘊腎,或濕熱阻滯脈絡,或濕熱蘊結,久則成痰成塊,致尿血腰痛。中期脾腎受損,濕熱蘊結,氣滯血瘀,血熱妄行,以心火亢盛,瘀血內阻多見;晚期正氣虛損;氣血兩虛,毒癌走竄,癌邪被攻,餘毒未清,多表現為氣陰氣血兩傷。但疾病的發展,特別是腎臟腫瘤,一經發現,已屬晚期,臨床各期症狀複雜重疊,臨床用藥當以辨證為主。中醫藥治療適於各期病人,可望提高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
目前,腎盂癌和腎癌仍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由於有些腎癌確診時己有廣泛局部浸潤及淋巴結轉移,或有遠處轉移而未能切除;有些病例雖己作手術切除,但仍容易發生遠處轉移,所以仍需與放療、化療、激素治療和中醫藥治療等結合,採用綜合治療以提高療效。
由於腎癌對放射線多不敏感,單純放療效果不好,但作為手術後放療,對已有局部浸潤、腎靜脈中有瘤栓及局部淋巴結已有轉移的病例,能延長手術後生存率。放療過程中,及局部常規的配合中醫藥治療,可減少放療反應。對孤立的遠處轉移灶可作姑息性放療。
化療對腎癌的作用較差,對晚期腎癌部分病例有一時性效果,有的對肺轉移灶經化療後陰影縮小,穩定,延長了生命。除烷化劑外,近年試用阿黴素、烴基脲、環己亞硝脲等。凡屬於腎癌手術切除後發現有癌栓的患者,手術後給予多程化療加中藥,常能減少復發和轉移。在手術後放療,化療期間給予中醫藥扶正治療,在放療、化療結束後或兩程化療之間予以扶正祛邪相結合中醫藥治療,對延長生命有益。
在放化療之間配合中藥如地黃延年膠囊、仙鶴益壽膠囊、抗癌康復膠囊、固本保元膠囊等,可以保證如期完成化療劑量,減少毒副反應,提高病人生存質量,減輕痛苦。
【病案】
楊某,男,79歲,安徽省安慶市人。於1999年9月2日安慶市立醫院CT掃描,顯示“右腎占位性腫塊”。同年9月10日在安慶石化總廠職工醫院經磁共振(4097號)掃描所見: 右腎可見約2×1.5cm2大小腫塊,考慮為腎癌。因年齡較大,患者及家屬未同意手術治療,也未進行放、化療。從2000年元月12日來我院治療,症見:發熱、口渴、噁心嘔吐腰部疼痛、血尿,腰部腫物包塊日見增大,納少、脈滑數、舌質暗紅,黃白苔。
診斷:右腎癌(濕熱瘀毒型)中醫辯證:濕熱結毒,氣血瘀滯,予以:清熱得利濕,活血散結,處方:慈丹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龍鶴丹膠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天黃癀每次1g,每日3次。太子參30g、白朮10g、茯苓10g、白英30g,瞿麥20g,龍葵39g,蛇莓30g,半枝蓮30g,黃柏14g,元胡10g,土茯苓30g,大、小薊各30g,仙鶴草30g,竹茹、竹葉各10g、甘草6g。患者堅持連續治療14個月,目前症狀基本穩定,腫瘤較前縮小,與正常人一樣生活,精神飽滿,活動自如。曾多次來信表示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