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

馬列部的前身為1952年學院成立的直屬第一教研室即政治教研室,開設了《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即《聯共黨史)、《新民主主義論》三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1985年5月,人文社會科學部在原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下設政治經濟學、哲學、中共黨史、自然辯證法4個教研室,開設《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原理》三門課程,德育教研室開設《形勢與任務》、《法律基礎知識》、《大學生品德修養》、《職業道德》和《人生哲理》5門必修課。 1987年,社會科學部與德育教研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成立人文社會科學系,下設歷史教研室、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哲學教研室、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五個教研室,開設《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形勢與政策》、《大學生思想修養》和《法律基礎》課。

簡介

華北大學工學院時期,曾開設《新民主主義論》、《社會發展史》、《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課。

馬列部的前身為1952年學院成立的直屬第一教研室即政治教研室,開設了《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即《聯共黨史)、《新民主主義論》三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1955年,從《馬列主義基礎》課中分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大躍進”中,政治課停開,以思想改造和生產勞動取代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政治教研室解散。

1960年,於1957年解散的政治教研室重建,並改名為馬列主義教研室,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3個教學組,開設《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哲學》、《中共黨史》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文化大革命”期間,政治課教師均下放到各系;1973年恢復了馬列主義教研室,恢復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中共黨史3個教學組,恢復開設《中共黨史》、《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課;1982年,學校建立德育教研室。

1984年5月,馬列主義教研室改為人文社會科學部。1985年5月,人文社會科學部在原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下設政治經濟學、哲學、中共黨史、自然辯證法4個教研室,開設《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原理》三門課程,德育教研室開設《形勢與任務》、《法律基礎知識》、《大學生品德修養》、《職業道德》和《人生哲理》5門必修課。

1987年,社會科學部與德育教研室、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成立人文社會科學系,下設歷史教研室、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哲學教研室、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五個教研室,開設《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形勢與政策》、《大學生思想修養》和《法律基礎》課。

1999年7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下設社科系、法律系、外語系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社科系下設哲學教研室、經濟、歷史、思想政治教育、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主要承擔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論課、人文素質教育兩大基礎課群的教學和研究以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任務。2009年6月,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成立,主要承擔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