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學研究院

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學研究院

北京水木中天植物科學研究院是在2000年註冊的山東金水木抗逆植物研究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本院下設天津分院(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分院(即山東金水木抗逆植物研究院)、生物技術中心。

成立背景

該研究院技術依託方主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林科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北京林大、山東農大、內蒙農大、新疆農大、山東大學等院校的部分專家教授,在北京市工商局註冊的股份制科研單位(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500萬元.

科研隊伍

本院有專職科研人員21人(退休教授、研究員11人,博士2人,碩士3人,學士5人),兼職教授、研究員級科研人員23人,聘請了國家部分學科帶頭人以及國家和省直機關部分離退休老領導作顧問。

下設機構

本院下設天津分院(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分院(即山東金水木抗逆植物研究院)、生物技術中心。在天津(西青區王慶陀鎮)、山東(東營墾利縣)有試驗基地800畝,在大慶(黑龍江)、昌吉(新疆)育苗育種基地12000畝。

科研領域

本院利用生物技術等育種手段,科研儲備具有智慧財產權的抗鹽鹼植物新品種(喬灌草和農作物)達20多個,從國外引進耐鹽鹼植物新品種近20個,從新疆、內蒙引進篩選耐鹽鹼植物品種20多個,並在鹽鹼地治理技術、鹽鹼地改良肥、工業廢棄物利用、中水利用、節水罐溉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和集成技術模式探討。

方向目標

根據新世紀中國農業發展的主題和戰略,瞄準我國源頭性、戰略性農業高科技的目標,以我國濱海和內陸地區鹽鹼地、乾旱地、荒漠地及惡劣生境為研究對象,充分整合農業生物技術、鹽鹼荒漠化治理、造林綠化等方面的科技人才資源,以“產學研”模式進行高科技成果轉化;圍繞我國鹽鹼乾旱地區農、林、牧業發展和生態恢復,進行抗鹽鹼、耐乾旱的豐產林、防護林、生態林、經濟林、園林、農作物(抗鹽耐旱棉花、小麥、水稻)、草業(抗鹽鹼牧草、草坪草、觀賞草)新品種的科研育種和國外引進,並進行示範推廣和產業化開發;圍繞我國鹽鹼荒漠地區生態建設,按照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運用系統科學、交叉科學、邊緣科學等原理,進行鹽鹼地治理集成技術模式的研究和技術服務;承擔鹽鹼荒漠地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生態建設項目、鹽鹼地治理改造項目的規劃和鹽鹼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努力成為模式科學、機制靈活、管理一流的農林高科技企業和龍頭帶動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