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

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

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原名北京市少年犯管教所,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團河地區,始建於1955年,是北京市惟一一所關押並改造未成年犯的刑罰執行機關。

簡介

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北京市惟一一所關押改造未成年犯的刑罰執行機關。主要負責經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犯的刑罰執行工作。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始建於1955年9月7日,2000年11月8日由朝陽區辛店村162號搬遷至現在的大興區團河地區,占地800餘畝,實行兩級管理體制,下設12個科室,3個監區,12個管區(分監區)。

未成年犯

技能培訓

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

安排專職幹警教師、邀請社會志願者授課、開通安康遠程教室、面向社會聘請專業教師等教育方法,對未成年犯進行基礎文化教育,並鼓勵他們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對於有學習基礎的學員,積極建議其假釋就學。

根據未成年犯釋放後就業的實際需要,對他們進行勞動技能培訓,開辦了服裝裁剪、視頻維修、電機加工、電腦錄入、製冷、美容美髮等技術培訓班,還與社會企業合作,為未成年犯的技術教育提供實踐操作場所,為他們出監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滿18歲為界,落實“半日學習、半日勞動”改造模式,先後引進了塑膠包裝袋加工、鋼絲綜合加工、拔罐器組裝、通信電子組裝等多項勞動項目,利用現有獄外資源探索與社會企業合作建設罪犯技能培訓基地和刑釋人員就業基地,努力解決未成年犯的技能培訓以及刑釋後的就業問題,降低重新違法犯罪率。

思想改造

針對未成年犯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素質低,世界觀尚未定型,可塑性強等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如開辦各種主題的“實話實說”節目,由所領導、專職教師、普通幹警和未成年學員共同探討有關人生、改造、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引導未成年人走出人生的誤區。

針對未成年服刑人員可塑性強的特點,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對未成年犯人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文化的力量,以“人道人性”教育為切入點,引入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通過“講、讀、背、寫、踐行”等形式,讓未成年服刑人員在潛移默化中“懂得孝悌、懂得感恩”,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讓未成年犯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言行自編成小短劇,定期演出,自己教育自己,使他們逐步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精心挑選各種健康有益的影視作品、科普作品,在規定的時間連續播放,陶冶情操,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007年以來,《弟子規》《孝經》等國學經典被納入北京未成年犯監管所的教育體系。監管所還聘請老師教授國學經典,教會未成年犯讀、寫、背,理解其中的含義。監管所內還懸掛擺放著寫有國學經典語句及釋義的宣傳板,讓服刑人員在吟經誦典中懂得“本善心、恭敬心、羞恥心、感恩心、悔改心”的人性之美。

日常生活

在監區內設定檢察院信箱、監察信箱、幹警約談信箱,開展每月一次的所長訪談日活動,暢通服刑人員的訴求渠道,保障未成年犯的合法權益。

在所內開辦獄內超市,與社會接軌,減少未成年犯的監禁人格;按食物量標準配備一伙食,確保未成年犯吃飽、吃熱、吃的衛生;提高醫療水平、完善醫療設備,保證未成年犯有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針對未成年犯心理生理特點,探索出違紀時先教後處、個性化床頭布置、生日一碗雞蛋面、情緒波動時一席暖心談等適合未成年犯特點的一整套“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在幹警與未成年犯之間營造和諧、溫馨的改造氛圍。

榮譽

2000年1月經北京市監獄管理局評審驗收,評為“市級現代化文明少管所”,2003年經法務部評審驗收,評為“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
連續十五年實現了無罪犯暴獄、無罪犯脫逃、無罪犯非正常死亡、無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四無”工作目標,先後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犯罪研究先進集體”、“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先進集體”、“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先進集體”、“市級現代化文明少管所”和“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多次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