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豐臺教學區

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是北京師範大學進行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網路教育、教師教育與培訓以及其他形式繼續教育工作的統一管理機構與辦學實體,2004年4月,由北京師範大學原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整合而成。

學校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豐臺教學區為園林式教學場所,坐落於北京市豐臺區中華文化園內,占地面積500餘畝,園內古代文化信息與現代教學設施相得益彰,湖光倒影、叢林翠滴、綠樹紅牆,環境幽雅,其間寬敞的教室、計算機室、資料室、游泳館、籃球場、體育運動場所等,充分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辦學優勢

211創業素質教育模式
211培養模式,即課時比例分配2:1:1,即:50%專業知識、25%英語口語、25%創業職業技能培訓。
一、50%專業知識 : 弱化傳統學歷教育的公共課程,加強實用性專業課授課,讓學生學以致用。
二、25%英語口語:注重英語溝通能力培養,爭取讓每個學生能用英語口語與外國人自由交流。
三、25%創業職業技能:加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取得註冊會計師、金融分析師、職業經理人等多項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真正成為本行業的專業人士,增強學生職業競爭力。

專業設定

精品專業


法學專業--司法考試方向

培養方法和目標:
採用系統的法律基礎教學,緊扣司法考試提綱考點,將司法考試的教學標準納入基礎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司法考試思維,從根本上化解司法考試的高難度。由北京著名高校司法考試培訓專家任教的司考集訓教學,能夠迅速提高司法考試能力,為通過司法考試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色:基礎教育與資格考試一氣呵成。
*由名師研究打造基礎階段教學體系,使得司法考試標準融入到基礎教育階段,避免了有的學生成績優秀卻無法通過司法考試的“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
*在教學中引入教學輔導模式,由北京高校法學研究生、博士生擔任教學輔導員,在日常課程之外跟蹤輔導。
主修課程: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學、國際法、中國法制史、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勞動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契約法、智慧財產權法、公司法、法律文書寫作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可以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公司法律事務主管、律師、高校的法學教師、法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就業前景非常廣泛。
工商管理專業--職業經理人方向
培養方法和目標:
採用互動教學模式,把學習興趣和學習樂趣有機結合,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按1:1的比例安排。系統培養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個性修養、職業素質和創新精神,提高創業能力,培養良好習慣。具備系統的規劃、策劃知識,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
特色:
*創業扶持
1、學生創業時由專職教師進行創業指導。
2、學校為創業學生提供創業基金及辦公場所。
3、學校為創業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創業項目。
*簽定創業及創業基金協定。
*職業經理人創業班採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每年組織兩次創業大賽,根據創業策劃書的可行性,每次評選出至少10%的學生拿到50000元創業基金進行創業。
主修課程:職業經理人中級教材、管理學基礎、貨幣銀行學、組織行為學、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信息管理、資本經營、國際金融、英語、管理會計、項目評估、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市場行銷學等。
就業方向:職業經理人的就業範圍非常廣泛:可從事大、中、小企業總裁、執行總裁、總經理、部門經理、經理助理等高層管理工作。

其他專業

學前教育
主修課程:學前教育管理學、兒童問題諮詢與教育對策、音樂知識與欣賞、教育概論、中外教育史、幼兒教育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兒童心理發展理論、幼稚園課程、兒童親職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
就業方向:經過調研了解到,各幼稚園渴求熱愛幼兒教育、學歷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兒教育理念新、教學基本功紮實、技能全面、心態好、願意長期在本園工作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充分說明社會對高素質幼兒教師需求旺盛,幼兒教育市場前景廣闊。本專業主要面向學前教育機構,如幼稚園、託兒所、親子園等單位的教師工作,並能擔任幼兒英語、舞蹈、美術、鋼琴等技能的培訓和指導,還能勝任與學前教育相關的諮詢服務、產品開發、圖書出版等工作。
新聞
主修課程:
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馬列新聞論著選讀、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讀、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廣告學與公共關係學等。
就業方向: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高度發達的今天,通過各種傳媒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奔波周鏇於各大新聞事件中的傳媒記者,在“無冕之王”的桂冠下,開始成為社會舞台上不可忽視的亮點。接受系統的新聞學專業教育無疑是成就“無冕之王”的一條重要路徑。電視台、網路媒體、出版社、報社等單位對本專業學生都有較大的需求。
金融
主修課程: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銀行信貸管理學、財政學、中央銀行概論、證券投資與管理、對外經濟管理概論、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學、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學、銀行會計學、市場行銷學、保險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諮詢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保險公司、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會計
主修課程: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管理會計(一)、中國稅制、企業管理概論、政府與事業單位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資產評估、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一)、會計制度設計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就業範圍極廣,主要培養適合在商業銀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貿易公司等企業從事與會計有關的工作;可在會計事務所,中介機構從事財務管理,財務狀況分析等工作;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出納,財務分析與管理及稅務代理等工作;可在工商管理部門、金融行業、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從事財務、金融管理及會計實務工作;也可以在工商企業財務部門從事投資理財規劃等工作。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
主修課程:企業組織與環境、商務交流、經濟學、會計學、管理信息技術、財務管理、金融法(二)、管理會計(二)、財務報表分析(二)、金融概論、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組織行為學(二)、電子商務概論、商業倫理導論、戰略管理教程、風險管理、高級財務會計、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管理會計(一)、審計學等。
就業方向:我國金融證券業迅猛發展,國際貿易和各類金融活動越來越頻繁,對金融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必將猛增,因此該專業學生就業前景非常廣闊。可以在跨國公司、外資企業、金融機構等從事金融業務工作,也可以在企事業單位、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從事投資、融資、理財、財務分析、結算等金融業務及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
主修課程: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生產與作業管理、市場行銷學、企業會計學、中國稅制、人力資源管理(一)、國際企業管理、管理學原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學、金融理論與實務、企業經營戰略、組織行為學、質量管理(一)、企業管理諮詢等。
就業方向:主要適宜從事以下工作:工商企業經理、經理助理、各種管理工作,企業公共關係、企業形象企劃設計工作,政府機關、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事業部門的相關管理工作,國內大中型企業管理工作。
物流管理
主修課程:物流企業會計、物流信息技術、物流案例與實踐(一)(二)、庫存管理(一)(二)、採購與供應管理(一)(二)、運輸管理(一)(二)、倉儲管理(一)(二)、國際物流導論、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物流企業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戰略管理等。
就業方向:可在工商企業、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及採購與供應部門從事物流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物流行銷策劃、商品調研、市場預測和經濟數量分析等工作。
國際貿易
主修課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一)、國際金融、國際商法、市場行銷學、中國對外貿易、國際技術貿易、外貿函電、國際商務英語、外貿英語寫作、國際市場行銷學、涉外經濟法、企業會計學、企業經濟統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外經貿經營與管理、世界市場行情等。
就業方向: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諮詢、管理、實務、調研和宣傳策劃等工作。
廣告與傳媒
主修課程:傳播學概論、廣告學(二)、廣告設計基礎、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策劃、廣告法規與管理、廣告心理學、電腦圖文設計、企業形象與策劃、公共關係學、中外廣告史、廣播電視廣告、平面廣告設計(一)、美學、廣告媒體分析、現代管理學、電腦三維設計、廣告攝像與攝影(含實踐)、創新思維學等。
就業方向:廣告與傳媒是近十年來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複合性職業,涉及面非常廣泛而且發展極為迅速。它涵蓋的職業範疇包括:商業環境藝術設計、商業展示設計、商業廣告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包裝結構與裝潢設計、服裝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商業插畫、標誌設計、企業CI設計等,一直都是用人市場的大缺口,而且這些設計都必須藉助計算機操作來完成,因此畢業生可廣泛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機構、廣告公司、文化公司和各類企業的行銷部門工作,也可在電台、電視台、報紙、雜誌等單位就業。
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
主修課程:體育學概論、體育管理學、體育產業經濟學、體育市場行銷學、體育賽事經營管理、體育俱樂部經營與管理、奧林匹克運動、體育旅遊導論、體育贊助導論、經濟學原理、體育財務管理、體育經紀人、體育社會學、體育傳播學、體育法學概要、體育公共關係等。
就業方向:體育產業涉及的範圍很廣,可以說包羅萬象,主體產業有競賽、健身、娛樂。從亞運會、奧運會等各種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到健身房、健身俱樂部、保齡球、高爾夫球等都是體育產業的範圍。而體育相關產業涉及的內容更多,如足球、籃球、武術、游泳等項目的培訓,體育廣告、體育彩票、體育旅遊、體育器材、服裝等。因此本專業就業前景廣泛,例如在政府體育部門、各體育協會組織、體育產業公司、體育場館等。
電子商務
主修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數據處理、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基礎、經濟學基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頁製作、電子商務概論、網站建設、資料庫技術、物流管理、網路行銷、網路安全、可視化編程、網路組建與維護、數據恢復技術基礎。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在網上開店,進行創業。同時,電子商務人才可分為技術型人才、商務型人才和綜合管理型人才,隨著網際網路建設的推進,電子商務人才將在未來所有行業、所有企業單位享有獨特的優勢。

學院領導

包華影院長

包華影院長主持學院全面工作。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主任。
1953年生,女,漢族,江蘇省人。英國索爾福德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外事處處長、港澳台辦主任。
長期從事輻射化學、高分子材料改性、快速反應動力學和廢水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表論文(專著)50餘篇(部)。學術兼職主要有亞洲輻射固化協會秘書長、中國輻射固化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高教學會高等學校引進國外智力分會副理事長、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編委、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北京地區協作組副理事長、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成人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等。

吳聖谷副院長

吳聖谷副院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副主任。
1954年生,男,漢族,上海市人,副研究員。分管網路教育部、技術支持部、自學考試辦公室、廈門海滄培訓基地。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產業辦公室主任、終身教育處處長等職。

曾文藝副院長

曾文藝副院長1966年生,男,漢族,江西臨川人,理學博士、教授。分管成人教育部、培訓部、國際合作部、學生工作部、全國教師教育網路聯盟秘書處辦公室。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副主任、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等職。長期從事套用數學與信息科學的研究工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韓冰副院長

韓冰副院長1966年生,男,漢族,河南安陽人,副研究員。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

劉長旭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劉長旭,總支書記兼副院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
1974年生,男,漢族,山東膠南人,副研究員。曾任學校辦公室副主任、學校信息網路中心副主任(兼)等職。先後發表學術論文和管理論文20餘篇。

師資力量

劉伯里,1931年出生,漢族。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套用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核學會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卷副主編、國家同位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同位素學會會員。劉伯里先生為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專家。早期曾從事我國核燃料後處理工程低放裂變廢液處理、核爆炸裂變產物污染苦鹹水的去污、核潛艇原子反應堆第一迴路水放射性的淨化和從高放裂變廢液中提取銫-137、鍶-90等裂變產物的研究,為完成有關軍工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70年代後致力於放射性藥物的研究,是我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已在國內外主要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137篇。研究了鎝(99mTc)、碘(123I與131I)、溴(77Br與82Br)、氟(18F)、砹(211At)、鎵(67Ga與68Ga)、銦(111In與113In)、鉈(201Ta)、銅(64Cu)、和硫(35S)等核素的放射性藥物,特別在鎝藥物的理論設計和套用兩方面取得了系列深入的創造性成果。指導和參加研製的99mTc-ECD和99mTc-MIB顯像劑,獲衛生部一級新藥證書和生產證書,負責完成的“鎝化學研究及其套用”項目獲1992年國家教委甲類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研製和生產時67Ga、57Co等核素以及顯像劑藥盒均已產生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還研製出67Ga和111In兩類新的心肌顯像劑。首創了濕熱熔融標記法和冠醚介質摧化交換法,前者用於放射性藥物標記的新工藝,後者實現了低溫快速同位素交換。
王乃顏,核物理學家。福建福州人。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與同事們建立了我國第一台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測得第一批中子核數據。在國際上對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結構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建立和領導開展了核武器試驗中物理測試的許多課題,為核武器的設計、試驗、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在我國開闢並發展了粒子束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同時創建了相應的研究室。
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水文水資源學家。湖南汨羅人。195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我國地理水文研究領域的倡導者與開拓者。發展了地理方向的水文和水資源學,在水循環、產流模式、水文實驗、農業水文、森林水文、全球變化的環境水文等方面均有建樹,將水文學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與農田水利等方向相結合,建立地理水文學,有系統的貢獻。解決了缺少資料地區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難題;在南水北調環境影響的研究中,發展了地理系統分析,建立了模型;在水文過程、水量轉化及調控研究中提出的多水轉化,深化了水循環理論;提倡的雨水資源化具有概念上的革新。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學鈺,女,漢,中共黨員,1937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環境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林院士195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1980-1982,在美國愛達荷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大學進修。1983年任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系系主任,副教授。1985年任教授,1985年-1991年任長春地質學院副院長。1990年在澳大利亞科學工業研究所(CSIRO)做高級訪問學者,同年底任長春地質學院博士生導師。1992年和1997年分別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和第四屆學科評議組(地質勘探、礦業、石油)成員。1997年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院士長期從事環境地質和地下水管理研究,在地下水模型研究、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決策支持系統、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溶質運移理論研究等方面均有開拓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等多項科研項目。長期進行地下水污染機理和溶質運移理論的研究,建立了我國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質模型、地下水流模擬與預報模型及地下水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型;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多篇,專著12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和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二等獎多項。參加和主持過多次國際學術會議,是第28和30屆國際地質大會分會的召集人和1998年“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現任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及國際岩溶委員會理事;國際水文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災害防禦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付主任;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礦部學位委員會委員。
祖洽,中國理論物理學家。1924年10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48年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50年清華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同年8月被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該所1953年改稱物理所,1956年後改為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由科學院和二機部共同領導)作原子核理論研究。1953年開始從事反應堆理論研究,1955年11月至1956年6月去前蘇聯實習,在重水堆的理論計算中曾糾正蘇方原設計中有關臨界大小數據的錯誤。1958年領導並參與了核潛艇用反應堆的初步理論設計,同時也組織了其他一些類型反應堆的理論探索。1960年開始,領導一個“輕核理論”小組對氫彈理論進行預研,同年底開始半時在二機部九院兼職,參與核子彈設計中所需狀態方程、中子輸運、中子引爆裝置等的理論研究及加強型彈的理論設計工作。1965年與“輕核理論”小組一起被調至核工業部九院理論部任副主任(後改北京九所副所長),參與氫彈的理論突破,並領導一些型號氫彈的理論設計。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同年被調至北京師範大學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兼所長,4年後改任名譽所長。曾兼任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第一、二屆成員,《物理快報》主編。現兼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物理學報》及海外版主編,吳有訓獎評審組組長。作為“核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的主要作者之一,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中子和稀薄氣體的非平衡輸運和弛豫過程”的第一作者,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作為“浸潤相變的研究”的第二作者,獲1995年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發表論文及專著等約120餘篇(種)
陶大鏞,男,1918年出生於上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經濟系。1942-1946年先後擔任中山大學講師、廣西大學和交通大學副教授、四川大學教授。1946-1948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請,在曼徹斯特大學和倫敦大學從事經濟史的研究工作。1949年在香港任達德學院教授、《文匯報》經濟周刊主編,後赴東北解放區。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新建設》月刊主編。1954年以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主要業績:陶大鏞長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著述甚多,在經濟學領域的貢獻主要有:(一 )關於新民主主義經濟問題,他曾在留英期間撰寫了《戰後東歐的經濟改造》(1948年中華書局版)和《新民主國家論》(1948年世界知識社版)等論著,全面介紹東歐各人民民主國家在社會經濟改造方面的成就,對於正在爭取解放的各界人士認識新中國的前景起了積極作用。建國後,他又撰寫了《人民經濟論綱》(1951年十月出版社版),對《共同綱領》所規定的人民經濟各項重大決策,從理論上作了闡述。(二)在世界經濟方面,他是我國從事這項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經濟講話》(1950年三聯書店版)和《世界經濟與獨占資本主義》(1950年中華書局版)等,居於我國最早問世的一批世界經濟學著作之列,他系統地闡述了世界經濟的研究對象、方法以及世界經濟的基本問題和發展趨勢,為這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1980年他被推選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三)在《資本論》研究方面,他一直運用《資本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來研究現代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建國前夕著有《戰後的資本主義》(1949年三聯書店版),建國初期著有《什麼是帝國主義》(195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1955年中國青年出版社版)等。近年新著有《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版),1981年被選為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四)在經濟思想史方面,他也有深厚的造詣,寫過許多文章,主要著作有《亨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等,現為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名譽會長。主編《外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等,現為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名譽會長。主編《外國經濟思想史新編》、《馬克思經濟思想史》等。
科研項目:主持國家社科規劃“八五”重點項目《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
主持國家社科規劃“九五”重點項目《世界經濟新格局研究
論文及著作:《戰後東歐的經濟改造》,中華書局,1948年《新民主國家論》,世界知識社,1948年《戰後的資本主義》,三聯書店,1949年《社會主義思想史》,三聯書店,1949年《世界經濟講話》,三聯書店,1950年《世界經濟與獨占資本主義》,中華書局,1950年《列昂節夫〈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學習出版社,1951年,第一著者《人民經濟論綱》,十月出版社,1951年《關於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幾個問題》,中南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一著者《史達林關於資本主義體系總危機的理論》,中國青年出版社,1954年《什麼是帝國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怎樣學習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世界知識社,1955年《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中國青年出版社,1955年《社會主義經濟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特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亨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社會發展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主編《馬克思經濟理論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主編《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北京出版社,1985年,主編《社會主義思想史略》,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年《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陶大鏞文集》(上、下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陶大鏞文集》(世界經濟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總計著作20餘部,論文100多篇。
國內外科技職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
社會兼職:曾任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其中擔任第七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第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現為名譽副主席),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現為名譽會長)。
何茲全(1911- ) 中國歷史學家。山東菏澤人。1911年9月7日(宣統三年七月十五)生。1935年在北平大學史學系畢業後,去日本留學,翌年因病回國。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會的專款資助,在中央大學歷史系研究魏晉南北 朝史,並在該系講授“中國通史”課。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47年赴美國,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讀書,並受霍普金大學資助,協助法蘭西斯教授將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翻譯為英文。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後回國,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晉南北朝研究室主任。
何茲全教授主要集中研究漢唐經濟史、兵制史、寺院經濟和魏晉南北朝史幾個方面。是國內最早倡導魏晉封建說的學者之一。早在學生時代,他就發表《魏晉時期莊園制的芻形》、《三國時期國家的三種領民》、《中古時期大族寺院領戶研究》等論文,論述了魏晉南北朝封建依附關係的出現和盛行。以後,他又在《關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幾個問題》、《漢魏之際社會經濟的變化》等論文中比較系統地闡發了魏晉封建說的主張。此外,他的《中國中古時期佛教寺院》(1934年)一文,在學術界頗有影響。80年代,他又發表《佛教經律中關於寺院財產的規定》和《佛教經律中關於僧尼私有財產的規定》兩文,把寺院經濟的研究引向深入。他在兵制史研究方面,亦有創見,對世兵制、魏晉中軍、孫吳兵制、十六國兵制和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諸問題,他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古代社會》一書,是他多年研究古代社會及古代向中世紀演變的重要成果。全書分四部分,對西周封建說、春秋戰國之際封建說和亞細亞型東方社會說提出不同意見,並就“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同與異”發表獨到見解。
作為訪問學者,他於1987-1988年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講學。中國共產黨黨員。秦漢史學會、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唐史學會和北京史學會的理事、副會長和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兼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東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東西方文化研究》主編。他發表的論文,一部分已收入《讀史集》和《五十年來漢唐佛教寺院經濟研究》。
李芒,男,1961年生於北京,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方向碩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視覺和聽覺信息處理實驗室)2000年至2001年訪問學者。曾獲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優秀青年教師二等獎。曾任學校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電子系黨總支副書記。現任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系系主任。
鄭師渠,1946 年生,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市人,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歷史系系主任。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府顧問、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歷史學科組成員等。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曾發表《論近代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歐戰後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等學術論文數十篇。已經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晚清國粹文化思想研究》、《在歐化與國粹之間》、《中國文化通史》( 10 卷本)(總主編)。

學院地址

校址:北京市豐臺區明春苑甲3號
郵編:10007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