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會計學

銀行會計學

為了滿足高等院校教學用書和銀行、財政稅務部門、中介機構等單位工作人員學習的需要,楊華教授組織編寫了這本《銀行會計學》。本書共分十八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為依據,全面地、系統地介紹運用會計方法反映銀行資金運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力求做到體系合理、概念準確、操作規範、理論聯繫實際,全面反映會計制度的精神和會計改革的最新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銀行會計學銀行會計學

新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已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本書共分十八章,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為依據,全面地、系統地介紹運用會計方法反映銀行資金運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力求做到體系合理、概念準確、操作規範、理論聯繫實際,全面反映會計制度的精神和會計改革的最新成果。本書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全面反映新制度精神。在新制度的醞釀中,作者就注意收集有關資料,又對新制度的徵求意見稿和正式文本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結合十幾年從事銀行會計教學、科研和實踐經驗,數易其稿,力求將新制度的原則、方法在教學中系統化、具體化、增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正確處理制度與教材之間的關係、遵循制度而不拘泥於制度,在章節順序上採用業務順序排列,而不是比照制度按會計要素排列、有利於初學者獲得臨櫃的感覺,更容易由淺入深地領悟多線條的核算方法;在業務核算中將核算基本理論和方法與具體業務核算的個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讀者既能夠掌握現行業務的核算技術,又能套用基本理論和方法對未來發生的新業務設計新的核算程式和方法,從而具有開拓會計業務的能力。

第三,正確處理銀行與會計基礎原理、企業會計之間的關係。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突出銀行會計核算的特點,本書對交叉內容進行了認真的篩選和刪節,使之更加精練、重點突出。

第四,突出不同業務核算中的橫向聯繫,保持統一的核算口徑,有助於提高讀者的綜合核算能力。在本教材中,不僅將手工聯行與電子聯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對比,而且按照現行實務的操作方式,將結算、外匯等業務的核算完全建立在已構築的銀行間往來核算的平台上,保持統一的核算口徑,使讀者能夠在複雜的核算線條中理清頭緒,提高綜合核算能力。

第五,理念超前,內容新穎,體現銀行會計的創新性。本教材編寫的出發點,是力爭使讀者不僅掌握現行業務規範的核算方法,而且具有在會計制度規範下開拓新業務核算的能力。這也順應了銀行業務的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向個性化發展的時代潮流。因此,本教材不僅對金融衍生工具業務、代理業務等近年來出現的新業務和抵債資產、資產減值、所得稅會計等新內容的核算方法進行了介紹,而且在傳統業務的核算中,遵守制度但不拘泥於制度,介紹方法更注重介紹方法的理念。

第六,融入集體智慧。本書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河南財經學院等院校教師聯合編寫或參加討論,這些教師長期從事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同時在該書的寫作中還得到銀行實際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本書除可供院校作教材外,還可供銀行等部門作培訓教材,也可供經濟金融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作閱讀參考。

文摘

第1章 導論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紹銀行會計的基本理論。具體包括:銀行會計的定義、銀行會計的特點、銀行會計反映和監督的對象;銀行會計的基本假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銀行會計的要素和銀行會計的組織管理等內容。通過本章的學習,將會對銀行會計的基本理論和銀行會計與其他企業會計的區別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理解銀行會計的基本假設和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掌握銀行會計的要素。

1.1 銀行會計的含義

1.1.1 銀行會計的定義

會計是反映與監督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資金運動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從社會生產實踐中產生,並隨著生產的發展、生產關係的變革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與完善。隨著會計工作實踐的發展,人們對會計產生與發展的歷史、會計的對象與任務、方法與技術等不斷進行深入系統研究,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加以概括與認識。從而給出了比較科學和權威的定義。如美國會計學會將會計定義為:“會計是確認、計量和傳送經濟信息以使信息的使用者據以作出判斷和決策的過程。”而銀行會計作為整個會計體系的一個分支,是將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套用於銀行業的一項經濟套用科學。它是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9運用會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對銀行的業務和財務活動進行核算、反映、控制與監督的重要信息系統和管理活動。

……

序言

我們幾位從事銀行會計教學的老師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著手編寫銀行會計學的教材,今天終於脫稿。編寫教材的想法主要源於這樣兩件大事:一是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決定對使用中的票據和結算憑證的種類和格式進行調整,調整後的票據於2005年1月1日陸續啟用,這樣會影響到一些結算手續的變化,而現行教科書中的票證種類和格式都是老版的,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和以後工作的銜接;二是2006年財政部發布了新的會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兩件事情對銀行會計學的教學影響很大,教學中急需一本能充分反映這些變化的教材,因而我們耗時近三年完成了本教材的編寫工作。

本教材具有三個特點:

第一,內容新。充分體現了最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使用了最新版的票證、反映了銀行業務的最新變化。

第二,圖表多。銀行的結算業務、銀行間的往來如果只用語言表述,會使學生感到困惑,而我們充分使用圖表對其關係進行明了的表述,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重點突出。商業銀行會計可以分成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體現銀行業務特點的銀行業務會計,一部分是銀行財務會計。考慮到學生學習銀行會計之前都已經具有企業財務會計的基礎,所以本書在篇幅上重點突出了銀行業務會計部分,充分展現了銀行會計與一般工商企業會計的不同。從體系的完整性考慮,本書也包括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損益的處理等內容。本書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於春紅老師組織編寫並負責統稿。具體分工如下:於春紅,編寫第一、四、五、七、八、九、十章;孫麗梅,編寫第二、三、六章;陳晶瑩,編寫第十一、十二、十三章;陳晶萍老師根據其多年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對本書進行了認真的審查。本書在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哈爾濱商業大學李燕老師無私的幫助以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書後所列參考文獻對本書編寫工作所起參考作用甚大,謹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雖然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準確,但是依然會存在一些錯誤,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於我們再版時更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