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隸屬於北京師範大學,實行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社會服務三個職能的有機結合,複合發展。

園區簡介

珠海教育園區採用四位一體的運作和構成模式,由北師大珠海分校、北師大珠海研究生院、北師大珠海研究院和北師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珠海分園為主體構成。實行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社會服務三個職能的有機結合,複合發展。珠海教育園區將以北師大百年積澱的學科優勢為依託,以高等學歷教育為基礎,以建設一流大學校園為目標,綜合布局普通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和國際文化教育交流等。珠海教育園區堅持國際化、有特色、高水準辦學,努力實現北師大新世紀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作出北京師範大學應有的貢獻。
2000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在京簽署辦學協定,合作共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珠海市政府將7600畝土地(5000畝教育用地,2600商業用地),以行政劃撥形式長期無償提供給北師大,用以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
至2008年,在珠海教育園區內,珠海分校在校本科生18000餘人、專任教師800餘人,聯合國際學院在校本科生4000餘人。

園區年表

2000年10月22日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的協定。
2001年12月16日,在迎來北京師範大學建校99周年之際,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市隆重舉行了珠海校園暨教育園區奠基儀式,珠海園區第一期建設投資2.8億元,由北京師範大學籌措。
2001年12月17日,廣東省教育廳下達《關於同意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設立園區的意見函》【粵教規〔2001〕139號】檔案,批准北師大在珠海設立教育園區。
2001年12月,北京師範大學將《關於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的請示》【師發字〔2001〕129號】檔案,連同廣東省政府的同意在珠海設立園區的意見函,報請教育部審批。
2002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出【教發函[2002]47號】檔案,批准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設立珠海教育園區,並將珠海教育園區定性為“高等教育綜合性教育改革試驗園區”。
2002年,以北京師範大學名義面向廣東招收第一屆學生900人。在招生宣傳中關於園區性質性質的描述寫到: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是北京師範大學的直屬辦學機構,是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部分。它是校區,不是分校,也不是二級學院,更不是民辦高校。其性質與北京師範大學校本部一樣,是國有公辦,畢業待遇與本部相同。同期校本部黨委確定“舉全校之力創辦珠海校區“的原則,派遣骨幹人員形成強大師資陣容構建珠海教育園區師資隊伍;以及研究確定了“資源國有、學校舉辦、市場運作、全新模式”的建校16字方針。
“百年師大,中文當先”,依託本部文學院珠海“中國語言文學系”成立,文學院派出劉錫慶韓兆琦王富仁、齊大衛、張銳李正榮、朱家珏七位教授領銜的師資隊伍,使珠海中文系從創建的第一天起,其師資就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2002年2月,成立不動產學院,該學院是國內第一個以不動產命名的大學專業學院
2002年4月,國家編制委員會特批准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編制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2002年8月7日,由於報考人數過多,許多優秀生源無緣錄取,珠海校區經研究決定追加投放450個全日制本科生計畫,待遇與原計畫相同。
2002年8月10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舉行“海外留學課程”合作簽字儀式。境內外兩所一流大學的合作,為海外留學正規化作出一種示範。
2002年8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珠海分行與北京師範大學簽訂協定,由農行向北師大提供8億元貸款,以加快北師大珠海校區的建設進度。
2002年10月18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正式開學。
2003年1月,北京師範大學聯合德國漢堡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設計學院以及英國普斯茅茨大學藝術、設計及媒體學院共同成立國際傳媒設計學院國際傳媒設計學院國內唯一的國際傳媒設計專業學院
2003年3月28日,經校區主任辦公會議決定,批准設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軟體研究所。這是珠海校區建立的第一個高科技研究機構,由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吳玉祥博士主持。
2003年3月31日,國務院副總理、原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作出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支持北師大在珠海辦學。
2003年5月15日,國際特許經營學院正式成立,該學院為亞洲首家國際特許經營學院
2003年05月26日,北師大珠海校區出資1000萬設“特聘教授崗”,“引進國內外一流大師”計畫正式實施。
2003年,珠海教育園區繼續以北京師範大學名義面向全國招收新生3000餘人。
2003年,北京師範大學向教育部發出【師發[2003]98號】《北京師範大學關於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的請示》
2003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出【教發函[2003]231號】檔案,批覆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2003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達成合作意向。
2003年9月28日,教育部復函北師大,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作為特殊情況,同意珠海分校02、03級學生學習期滿且成績合格者,頒發北京師範大學校本部畢業證書、學位證,內芯註明在珠海學習。
2004年初,北師大出台《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關於為珠海市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若干意見和措施》,推出十大舉措回饋珠海。其中包括:從每年在廣東省投放的招生計畫數中劃出15%,定向指標照顧招收珠海籍聯考考生;凡正式錄取的珠海戶籍的統招本科學生,學費減免一半。
2004年2月11日,教育部將珠海分校劃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試辦的獨立學院。
2004年3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在北師大校本部英東學術會堂簽訂合作辦學協定,決定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內成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聯合國際學院 簡稱UIC
2004年3月,教育部公布03年批准新專業名單,特別批准北京師範大學試辦特許經營管理專業、物流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三個專業。註:批文舉辦高校為北京師範大學,但實際非本部舉辦,而是珠海分校。
2004年,以珠海分校開始以分校名義面向全國單獨招生,並堅持在第二批本科以上批次招生,並致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省申明拒絕執行並要求取消四省所安排的第三批本科招生計畫(江西於2006年復招,普通類劃歸第二批本科批次、藝術類為提前本科一批次)。
2004年6月30日,教育部部長周濟視察分校,對珠海分校堅持在第二批本科以上批次的招生政策予以肯定。
2004年7月,廣東省教育廳【粵教外(2004)84號】檔案批覆,批准珠海分校校接受外國留學生,至此珠海分校擁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並面向國外招生。
2004年9月25日,縱橫南方科技中心成立,縱橫南方科技中心是由我校信息技術學院為主體、香港蘇浙同鄉會支持建立的高新科技中心。縱橫南方科技中心是以“縱橫漢字輸入法”的推廣和與其相關技術成果的開發為核心,同時向培訓、推廣、研發、套用等方面發展,並以中華文字在信息技術中更好地套用為宗旨,立志將縱橫南方科技中心發展成為“縱橫漢字輸入法”在中國大陸南方地區的套用研究開發基地。
2004年10月22日珠海分校與深圳眾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辦學協定,雙方商定在廣東省惠州市合作創辦“北師大珠海分校惠州實驗學校”,開展基礎教育合作(包括學前教育、國小和中學)。
2004年12月6日,中共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下發《中共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關於成立珠海分校黨委的決定》,中國共產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委員會正式成立。同時,撤銷“中國共產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臨時黨委”。
2005年,教育部批准分校試辦“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專業。
2005年1月4日下午,珠海分校董事會成立暨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在校本部英東學術會堂三層小會議室舉行。董事會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最高決策機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由北京師範大學校本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以及參與珠海分校後勤社會化建設的珠海市海盟安正高校後勤管理有限公司委派人員組成。
2005年1月21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惠州附屬學校在惠州荷蘭水鄉小區奠基,學校將按照高於省一級學校的標準建設,建設成集學前教育、國小教育、國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為一體的附屬學校,學校由珠海分校全面管理,打造成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驗基地。
2005年03月26日,原國家總理李嵐清來到珠海分校,以 “音樂·藝術·人生”為主題,與分校師生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2005年5月,UIC獲得國家教育部特批以中外合作辦學形式成立。
2005年7月,UIC以第二批本科補錄形式招收第一批新生270餘人。
2005年8月15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與大連維斯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在京簽署“校企合作書”。大連維斯飛機有限公司將向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捐贈總預算1.5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教學樓”一座,並承擔分校已形成的全部債務。珠海分校表示將成立社會發展學院並開設流體動力學、地效應力套用技術研究學科,將打造我國第一個效益規模的院校航空旅遊企業,並重點結合中國珠海國際航展,建立我國“通用飛機”、“小飛系統”以及“地效應力海上救援飛行器”航空旅遊企業,致力於建設我國首座海島航空俱樂部,以填補我國航空旅遊資源、航海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空白等。
2005年9月,珠海分校05級學生入學,在校生總計近12000人,珠海分校至此跨入萬人大學之列。
2005年9月1日,北師大珠海分校惠州附屬學校國小部開學授課。
2005年10月21日,UIC首屆學生入學並開學授課。
2006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全額出資1.3億元,按照省一級高中標準建一所高水平、在省內具有競爭力和示範性的公辦高中。並委託北京師範大學進行管理,附屬高中由市教育局直接領導,北師大珠海分校實行全面管理。附屬高中最終定名“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
5月8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簽約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珠海度假村舉行。
2006年6月20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首屆畢業生畢業,走出校園。北師大校友總會會長、北師大原黨委書記陳文博寫信寄語祝賀。註:珠海分校不組建單獨校友會,分校畢業生被視為北師大的當然會員納入北師大校友會體系。
2006年9月2日,北師大(珠海)附中借址市三中校園開學。
2006年10月31日,“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在珠海分校成立。
2006年12月16日,北師大珠海分校建校5周年,世界眼科組織向北師大珠海分校捐贈眼科中心。世界眼科組織表示北師大珠海分校的眼科中心成功運作後,將再投入一個醫療度假中心。
2007年4月4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和美國綠河社區大學共同舉辦的“華盛頓教育培訓中心”正式宣布成立。成為首箇中美合作的高等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2007年9月2日,北師大(珠海)附中遷入新校區。
2007年9月17日,北師大珠海分校附屬外國語學校開工奠基,北師大珠海分校附屬外國語學校是珠海市“十一五”規劃項目,總投資1.2億元,規劃在校生4000人,為12年制寄宿學校。
2008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黨委經商珠海市人民政府同意,決定由主辦方北京師範大學和珠海市人民政府聯合成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領導小組,取代分校董事會領導珠海分校工作。至此,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被再次提起。
2008年11月19日,北京師範大學校本部發出【師校發(2008)49號】檔案,決定在北師大珠海教育園區成立珠海研究院
2008年12月16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北師大珠海分校國際交流中心報告廳舉行。儀式後與多家單位簽署合作協定,標誌著北京師範大學珠海研究院的工作正式啟動,並開始實質性運作,象徵北師大在南粵的二次創業的開始。並納入珠海教育園區,定性為北師大珠海教育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12月17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召開行政會議指出北師大珠海教育園區將計畫再設立北師大珠海研究生培養基地,北師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珠海分園,按照四位一體的發展規划進行發展。
2009年3月25日,國家高新區、珠海林業局與北師大珠海分校共建“森林式大學”工程項目正式啟動。“森林式大學”工程是珠海市全民綠化運動森林建設系列項目之一,項目計畫在5至8年內,將珠海北師大建設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生態環境優美、富有南國地域風情、文化特色鮮明的森林大學。

園區教育

遵照教育部要求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按照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精神,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管理方式、國際合作以及產學研一體化等方面的改革嘗試”的指示精神,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始終堅持教育創新,力求在繼承北師大傳統和優勢的基礎上,辦出自己獨有的特色。珠海教育園區十分注重汲取和利用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知名大學的專業、課程和教材,實施多種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目前已與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及港澳地區的多所高等學校建立了合作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的教育創新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國際化原則——充分汲取和利用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知名大學的專業和課程,實施多種國際合作辦學模式。
套用性原則——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強調實用性。
區域化原則——為珠江三角洲及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持。
個性化原則——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最大的選擇空間.
在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堅持以學生為本,大力推進“彈性學習制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為學生實現自我設計、追求卓越人生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我校人才培養具有以下特色:
彈性學習制——打破傳統的學年制限制。根據相關規定,學生可自主決定在校學習年限;在規定的3~8年時間內,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在學期間,學生可以申請保留學籍短期休學就業,其後可繼續返校學習。
二次專業選擇——學生入學後可按規定的時間和程式進行二次專業選擇。
學分互認——對不同專業開設的相同課程,各專業相互認可。跨學科課程的學分,在規定課程模組內,可進行學分轉換。
外 向 型——採用與國際水平接軌的教學計畫,引進外籍教師,部分課程引進原版教材、實施雙語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
應 用 型——面向市場、面向行業,各專業與對口行業建立合作關係,注重通識教育和專業培養相結合,使學生既具有紮實基礎知識,又具有實際操作能力。
復 合 型——在嚴格實施專業培養之外,向學生提供多項輔修課教學、職業資格培訓、職業證書培訓,促使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園區檔案

《教育部關於同意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合作舉辦珠海教育園區的批覆》
【教發函[2002]47號】
北京師範大學:
你校《關於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的請示》(師發字[2001]129號)和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同意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設立園區的意見函》(粵教規[2001]139號)收悉。經研究,現就有關事項批覆如下:
一、同意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以下簡稱珠海教育園區)。珠海教育園區是北京師範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其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應與你校保持一致。
二、珠海教育園區建設應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努力拓寬籌資渠道。國家和學校不承擔園區建設和運行所需的資金投入。
三、希望你校按照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精神,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管理方式、國際合作以及產學研一體化等方面的改革嘗試,充分利用你校辦學優勢和珠海市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積極進行以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拓展教育資源的探索,加強管理,加快建設,努力把珠海教育園區建設成為教育與科技產業複合發展、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教育改革試驗園區,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二年三月十四日
主題詞:合作 辦學 北京師範大學 批覆
抄 送:廣東省教育廳,珠海市人民政府
部內傳送:有關部領導,辦公廳、財務司、高教司、國際司 教育部辦公廳
2002年3月18日印發
----------------------------------------------------------------------------------------------------
《教育部關於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的批覆 》
【教發函(2003)231號 】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關於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的請示》(師發[2003]98號)收悉,經研究,現就有關事項批覆如下:
一、為加強對試辦獨立學院的規範管理,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發[2003]8號)要求,考慮到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為特例,同意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以下簡稱珠海分校),並按獨立學院的機制、模式辦學。
二、珠海分校教學組織和管理由你校負責。珠海分校建設發展所需資金由合作方承擔或以民辦機制籌措,國家和學校不承擔其建設和運行所需的資金投入。珠海分校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並實行相對獨立管理。
三、珠海分校招生計畫實行屬地化管理,由廣東省統籌安排下達。招收的學生學習期滿且成績合格者,頒發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畢業證書,並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名稱具印。
四、珠海分校辦學應遵守《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各項辦學條件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以確保教育質量和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五、珠海分校要建立黨、團組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確保教學、生活秩序的穩定。 希望你校充分發揮校本部的管理和人才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強珠海分校教師隊和管理隊伍建設,建立並不斷完善珠海分校教學質量、水平的監測、評估體系,保證珠海分校持續健康發展。 《教育部關於同意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合作舉辦珠海教育園區的批覆》(教發函[2002]47號)中凡與本文不一致的,以本文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主題詞:二級學院 建設 北京師範大學 批覆
抄送:廣東省教育廳
部內傳送:有關部領導,辦公廳、直屬辦 教育部辦公廳
2003年7月30日印發
----------------------------------------------------------------------------------------------------
《北京師範大學關於成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研究院的決定》
【師校發[2008]49號】
校內各單位:
經過學校研究決定,成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研究院。聘任陳光巨為院長(兼),高尚玉、吳忠魁、傅愛蘭為副院長(兼)。
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主題詞:機構設定 決定
送:黨委書記、副書記,黨委常委;校長、副校長
抄送:珠海分校,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大學園區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辦公室2008年11月19日印發共130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