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中學

北京市十一中學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是北京市示範高中校。創辦於1950年9月,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學,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範校。校址在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天壇的正北。 分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為藥王廟舊址,前大殿、五一堂、愛生亭、紅樓、灰樓等建築見證了十一中的成長;西校區於2003年啟用,校園現代典雅。

基本信息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校園環境優美,學校擁有一流的硬體設施和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一專多能、結構合理的研究型教師隊伍;形成了擁有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紫禁杯特等獎、北京市師德之星、北京市崗位能手、北京市青年文明號的優秀教師群體。目前,有高中教學班24個,國中教學班24個,教職工217人。

教學設施

教學樓
十一中學的大部分的學生集中在一座教學樓。教學樓共四層,每層有教室八間。設計者摒棄常用的矩形而採用六邊形平面,取得了大容量、短視距和小視角的綜合效果。另外因多個六
教學樓教學樓
邊形教室組合而自然形成的走廊空間的收放變化,既滿足了交通疏散的要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個課間交往娛樂的理想空間。
實驗樓
實驗樓共六層。第一層至第四層分別設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供學生完成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第五層有公開課錄製室和電子教學辦公室。第六層設有天文台。
辦公樓
西校區辦公樓於2003年竣工,用於教職員和行政人員的辦公。除此之外另設有一件大型會議室供日常會議和接待。地下一層是本校的民樂隊、桌球隊和舞蹈隊。

校區分布

十一中學分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7083平方米,建築面積39743平方米,古樸典雅的老校區和氣勢恢宏的新校區在天壇北門的東西兩側遙相輝映。

學校領導

果淑蘭果淑蘭
果淑蘭,女,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1983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
文學學士,1995年參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北京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研究生主要課程班學習並結業,北京市第四期校長高研班結業。崇文區人大代表。

學校榮譽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首屆校園文化建設金獎、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依法治校示範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北京市親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北京市中國小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田徑/籃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北京市對外開放單位、北京市普通高中示範校、國際跳棋精英校。

校園文化

口號:學習無限,發展無限
校訓:堅韌自強,盡責感恩,篤學進步,開放創新
教學思想
以人為本,持續發展;優質教育,服務社會。
教學信念
相信,人類智慧和心靈的力量;
確信,寬容團結是一種美德;
堅信,學習是進步的橋樑。
教學精神
團結奮進,敢為人先;追求卓越,主動發展。
目標成為特色鮮明、社會公認的二十一世紀新式示範校。

學校事記

2001年12月
學校與教育部北師大比較教育研究中心簽訂學習型學校建設合作協定書。
2002年5月
《學習型學校的理論和實驗研究》課題立項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校本專項課題。
2003年11月
學校代表崇文區接受北京市學習型社區先進區評估驗收,得到專家組“開學習型學校之先河”的高度評價。2004年11月
2004年11月
在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第十二屆年會中作為主理嘉賓作《學習型學校的戰略思考》主旨發言。
2004年11月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為學校題詞:教育改革需要創新,教育創新需要學習,並為學校導學中心題名。
2004年12月
創建學習型家庭活動被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評為2004年度學習型組織建設優秀工作項目。
2005年4月
《學習型學校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結題,鑑定專家們一致認為本項研究具有開創和示範意義。
2006年3月
學校《學習型學校建設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為北京市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
2006年4月
《學校導學中心建設研究》課題立項為崇文區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校本專項課題。
2006年5月
學校榮獲全國首屆學校文化建設展評全國學校文化建設金獎。
2005年6月
學校成為崇文區天壇街道社區教育中心。
2006年7月
在中央教科所“首屆全國新課程下德育創新與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中作《學習型學校整體構建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主旨發言。
2007年8月
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共同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北京市崇文區中學一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