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是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國家“千人計畫”獲得者、教育部 “長江學者” 和中科院 “百人計畫”陳峰創立的研究機構,是北京大學進行食品科學與生物資源工程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功能食品分會秘書處所在單位。 2013年4月,陳峰教授當選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功能食品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食品生物技術;發酵工程;食品工程(包括仿真、最佳化、過程控制與下游技術);食品化學(包括合成、分子修飾與分析)。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招收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食品資源方向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並正籌備設立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博士點。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是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國家“千人計畫”獲得者, 曾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 和中科院 “百人計畫”陳峰創立的研究機構,研究所目前有科研人員近20名,是北京大學工學院進行食品科學與生物資源工程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食品生物技術;發酵工程;食品工程(包括仿真、最佳化、過程控制與下游技術);食品化學(包括合成、分子修飾與分析)。 主要採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從事食品和生物資源(包括生物質能源)的基礎研究及套用基礎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套用到功能食品和生物燃料(尤其是生物柴油)等領域。其中利用先進生物工程技術探索微藻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更是本研究所的重點方向。

研究所目前面向全國招收招聘生物資源工程與食品生物技術領域博士後共3名,從事以下一個或多個方向的科研工作:微藻生物技術, 生物資源與能源, 食品資源與科學, 生物工程, 或與其相關的數學模擬與計算, 化學(或生物)分析方法與技術等。

目前,本研究所所開展的研究包括微藻領域的方方面面,例如,藻種的分離、篩選、生態、生理、養殖、生物反應器設計、生物工程、代謝工程、組學、分析及鑑定、產品回收及純化、營養基質的供給及抑制原理、產物化學分子修飾、產品的生物功能驗證及藥用特性鑑定、生物質能源的生產及轉化、光合作用效率、二氧化碳的捕獲和生物轉化、藍藻水華及赤潮與生物法治理等。除此之外,本研究所還致力於研究多種微生物和植物在功能食品及生物質能源領域的開發與利用 。

2012年,陳峰榮獲“中國食品產業產學研創新發展傑出科研人才領軍人物獎” 。

2013年3月,陳峰教授被任命為國際農業與食品領域頂級雜誌《農業與食品化學》顧問編委。

2013年4月,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在蝦青素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論文發表在《代謝工程》上。

實驗室

目前本研究所的主實驗室位於北京大學校本部工學院1號樓,中試基地設在北京大學昌平校區 。

研究所的目標

1)建立一個具國際影響力的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中心;

2)培養食品生物資源工程領域的高級科研人才;

3)開展紮實的基礎及套用基礎研究併力求創立新理論和新方法;

4)為政府制定食品、生物資源與能源的法規及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

5)與企業合作,規模化開發利用微藻及植物生物資源。

合作機構

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Laboratory for Algae Research and Biotechnolog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所領導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陳峰

擔任職務 :

講席教授(國家 “千人計畫” 獲得者)

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功能食品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背景資料 :

現任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兼任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國家“千人計畫”獲得者, 曾入選教育部 “長江學者” 和中科院 “百人計畫” 。

陳峰1993年畢業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化學工程系,獲生化工程博士學位, 澳大利亞註冊工程師。曾任香港大學終身教授兼任植物學系系主任及生物科學學院執行院長。

陳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微藻生物工程(包括微藻生物能源)、功能食品、生化工程及生物資源工程等領域。率先提出利用異養方式規模化高密度培養微藻以生產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成分及藻類生物能源(例如,脂質),他同時將研究擴展到其它微生物和植物資源的開發及功能性成分研究等領域。迄今已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發表200餘篇研究論文和綜述(SCI引用愈3000次)、專箸4本、美國及中國專利共6項。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作大會特邀發言, 多次組織國際學術會議。 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評為“Highly Cited Scientist” (top 1%)。 曾獲香港大學“傑出青年研究獎”、“傑出研究生導師獎”、“法國-香港聯合研究獎”、“首屆中國食品科技傑出中青年獎”、2008年被選為“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學院Fellow”、2010年獲“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大會獎” 。

陳峰還兼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 Food & Function副主編和另外4個國際學術期刊編委( Process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Biotechnology Letters, Open Food Science Journal)。

教育經歷 :

1993年7月 澳大利亞 昆士蘭大學 博士

1990年12月 澳大利亞 昆士蘭大學 碩士

1983年7月 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學士

研究領域

食品生物技術;

發酵工程;

食品工程(包括仿真、最佳化、過程控制與下游技術);

食品化學(包括合成、分子修飾與分析)

微藻生物工程(包括微藻生物能源)

生物資源工程

功能食品

生化工程

課題組成員

導師組

陳峰,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國家 “千人計畫” 獲得者)、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所長。

吳曉磊,教授,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工學院 副院長,國家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中心 主任,北京市城市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管理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北京大學微生物生態與生物技術實驗室 主任,北京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 副院長 。

劉昕,研究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功能食品分會常務理事長,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兼職教授。微生物藥物工程與健康食品先進制造技術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部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

實驗室大家庭 實驗室大家庭

劉進,研究員,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兼職教授,現為美國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科學家。劉進博士近年來主要從事微藻生物能源與生物資源方面的研究,包括利用微藻生產生物柴油、蝦青素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如DHA和EPA,類胡蘿蔔素的合成與調節,脂肪酸/脂質的合成與調節等。其在相關領域做了大量的從基礎到套用的原創性工作,並將所得數據發表在了Bioresource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Metabolic Engineering、Journal of Phycology、Planta等國際權威期刊雜誌上,總計16篇,全系SCI收錄(總影響因子超過60),其中10篇為第一作者;另有已投及在備論文10多篇。此外,發表微藻生物能源與生物資源方面的專著章節4篇,申請美國和中國專利共3項(其中2項已獲得授權)。

李凌飛,副教授、碩導,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訪問學者,雲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導、雲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到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微生物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國家自然基金1項,雲南省自然基金1項,主持完成雲南省教育廳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獲2008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博士論文被評為2009年雲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陳俊輝,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研究助理,研究方向:生物質資源的綜合利用與用於製備生物柴油的富油小球藻的培養。

博士後

黃俊輝, 男,1975年生,廣東潮州人,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汕頭大學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微藻多不飽和脂肪酸、類胡蘿蔔素、多糖的合成機理;植物細胞分子生物學;微藻生理活性物質的提取純化;浮游植物生理生態學;微藻及真菌類代謝物抗氧化抗癌機理;用於微藻大規模生產的光生物反應器的設計及研製。2000年4月至今,在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廣東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工作。已主持完成廣東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海洋微藻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調控和產品的開發研究》(2004年結題)一項、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海洋微藻多不飽和脂肪酸大規模生產及其食品的開發研究》(2010年結題)一項;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迄今為止,在國外專業領域頂級SCI刊物、國核心心重要刊物和國際會議上共發表論文10餘篇。現正向國家專利局申請發明專利一項《200升新型氣升式反射光生物反應器》。

張潔,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功能食品分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2011. 7 — 今 北京大學博士後在讀,2007. 9 — 2011.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化學生物學專業 理學博士,2005. 7 — 2007. 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植物化學專業 理學碩士,2003. 1 — 2005. 7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生物工程基地班 工科學士,2001. 9 — 2003. 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方向:微藻活性成分分析及其生物學效應

田維娜,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教育背景:2012.07~至今 北京大學工學院 博士後科研工作,2009.09~2012.06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專業 農產品貯藏加工方向 工學博士,2005.09~2008.06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食品科學專業 農產品貯藏加工方向 工學碩士,2000.09~2004.06 新疆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學院 食品科學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學士。

柳澤深,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教育背景: 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 博士後 2012.7-今,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 理學博士 2007.9-2012.6,青島大學醫學院 醫學學士 2003.9-2007.6。研究課題: 微藻功能油脂的研發及作用機制,軟生物質燃料乙醇生產工藝的研究及開發。

陳天鵬,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教育背景:2008.9-2012.6 中國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 博士,2003.9-2006.6 中國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碩士,1999.9-2003.6 中國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本科。

博士生

孫蓉莉

2008-至今,博士在讀

2005.9-2008.6 香港大學 理學士 (食品及營養科學)

研究方向:以代謝工程學提高微生物於高密度發酵時的生長及有價值代謝物的生成,用於生物柴油及功能食品的發展

呂娜

2012.9 — 今 visiting scholar i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8.9 — 今 華南理工大學碩博連讀 輕工與食品學院 製糖工程專業

2004.9 —2008.9 華中農業大學本科 食品學院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研究方向:
1. Molecular mechanism analysis of Chlamydomonas nivalis under stressed conditions based on cytomic and lipidomic study
2. Construction and refinement of genome-scale model for 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3. Metabolome phenotyping of the wild type and ack knock-out mutant of 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張忻晨

2010.9 至今 博士在讀
2006.9 – 2010. 5 香港理工大學套用生物兼生物科技(一級榮譽)理學士

研究方向:

多酚在糖焦化與蛋白糖基化反應中的活性研究

胡舒婷

2006-2010 上海海洋大學理學學士

2010-至今 博士在讀

研究方向:

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對皮膚黑色素形成的抑制效果

孫培培

2009-2012年,北京工商大學碩士學位
2012-至今,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在讀

研究方向:目前從事微藻生物工程方向。

馬小年

2008.9-2012.6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士學位
2012.9至今 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 博士在讀

楊博

2008-2011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微生物學專業理學碩士

2011至今 博士在讀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研究微藻光合固碳過程,以期提高微藻固定二氧化碳的效率。

劉賓

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產油微藻的誘變及代謝調控。碩士期間主要研究食品中功能成分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

張昭

2008-2012年,北京大學學士學位

2012-至今,北京大學博士在讀

地址

主實驗室: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北京大學工學院1號樓

中試基地:設在北京大學昌平校區

研究所創立

因著在微藻領域的出色表現,陳峰教授尚在昆士蘭大學讀博期間,就得到了香港大學的教職邀請。畢業之後,他就進入了香港大學教書,從講師到副教授、教授,又先後擔任了植物學系主任,生物科學學院執行院長,陳峰教授可以說是一路走得順暢。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港大有豐厚的薪酬和福利體系,對教師是一種吸引。但自稱一名科學工作者的陳峰教授,更看重科研平台,也想在自己人生的這個階段,做一些更有影響力的事情。千人計畫是一個機會,一直想回國的陳峰教授,決心踏上北大這個平台。“想退休的話,就不來北大了,既然選擇了北大,還是想做點東西出來的。”陳峰教授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他希望能在生物資源工程方面有所作為,把在微藻方面的國際影響,做到世界前沿,“北大最有可能代表中國做到最好,我們也想在這裡做到最好。”

2011年年初,剛剛就職北京大學工學院的陳峰教授,已經投身於一個973項目,並負責起一項國際合作項目的申請,對於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這個新的環境,陳教授也已經適應:“北大是個充滿了自由氣息的地方,我很喜歡”。而說到最近的計畫,陳教授比較實際,他說,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的工作剛剛起步,現階段主要的任務是招聘合適的工作人員和博士後,以便開展項目的申請,將研究所運轉起來。

陳峰教授的科研道路,似乎是一種60年代生知識分子的樣本,成長於動盪歲月,懷揣純真夢想赴海外求得新知,復返祖國投入科研建設,依舊滿腔熱血。立足於今日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對眾多在現實中徘徊迷茫的年輕人而言,像陳峰教授這樣,將自己的興趣發展成一份事業,並決心用一輩子的時間守護,是件值得羨慕的事情。對日益成長的工學院而言,如陳教授這樣傑出人才的加盟,無疑是一份厚禮。

博士後招聘

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招聘博士後(食品生物技術,發酵工程,食品工程,食品化學)

招收領域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食品生物技術;

發酵工程;

食品工程(包括仿真、最佳化、過程控制與下游技術);

食品化學(包括合成、分子修飾與分析)。

應聘條件

1 已具有博士學位或者在近期內能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

2 具有較好的中英文寫作和交流能力,以及科學論文發表記錄;

3 具有很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崗位職責

擬招收的博士後多名。應聘者將在“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陳峰教授的指導下,從事科研、論文撰寫以及科研項目申請等工作。

應聘材料

1 中英文簡歷和申請信;

2 論文論著以及專利目錄,3篇代表作全文;

3 三位推薦人的聯繫方式。

基本待遇

北京大學博士後標準待遇;北京大學工學院產學研基金資助;協助申請博士後基金及青年基金;鼓勵與支持國際合作,提供國際合作機會。

最近活動

考察團合照 考察團合照

2011年5月5日至11日,國家“千人計畫”獲得者、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陳峰教授參加中央人才協調小組院士專家諮詢服務團赴廣西考察,並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諮詢服務,出謀獻策。陳峰教授先後訪問了廣西南寧市、玉林市和梧州市。到廣西中醫學院、 廣西大學、南寧邦爾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玉林製藥公司和中恆集團等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並對幾家公司提供了技術指導,支招幫助他們破解發展難題。

陳峰教授表示,將推動北京大學工學院關注廣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廣西自治區政府和相關企業開展合作。

陳峰教授獲獎 陳峰教授獲獎

2011年6月19-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陳峰教授應邀於6月19-24日赴加拿大Halifax市參加國際套用藻類學會第四屆大會(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Phycology),並作為大會4位主題發言人(Keynote Speaker)之一發表了題為“High-value Products

from Microalgae: Curr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New Compounds”的報告。得到主辦單位和與會者的一致好評。

2011年8月,功能食品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將在中國南京舉行,這是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食品雜誌社《食品科學》雜誌、國際穀物科技學會(ICC)等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北京大學工學院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千人計畫”陳峰教授應邀擔任功能食品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會議主題:功能食品與健康理論研究

(1)功能食品的保健作用、機理及功能性評價

(2)食品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檢測方法及分離純化技術

(3)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穩態化技術

(4)生物技術在功能食品中的套用

(5)新型功能食品的研究與開發

(6)功能食品的生產管理與標準化

(7)功能食品的安全性與風險評估

(8)國內外功能食品行業監管、標籤標識、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發展與現狀

(9)功能食品的包裝、形態與發展趨勢

(10)全球功能食品的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革新

2011年12月 北京大學工學院陳峰教授最近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2012年2月24日,第一屆新加坡-北京大學可持續低碳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大學臨湖軒東廳舉行。指導委員會成員、新加坡總理公署國立研究基金會計畫及策略發展總監羅繼斌(George Loh),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務長陳添順(Tan Thiam Soon)教授,指導委員會共同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務總監藍欽揚(Lam Khin Yong)教授及新加坡方面的代表一行6人出席了本次會議。北京大學的出席代表有:指導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工學院院長陳十一教授,管理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工學院常務副院長張東曉教授,中心主任及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工學院陳峰教授,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吳凱教授,項目共同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工學院孫強教授和鄒如強教授 。

2012年5月9日上午,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伍東揚博士攜商務運營經理唐睿來訪工學院,就生物燃料的技術研發問題與我院教授進行交流,工學院副院長吳曉磊教授、工學院陳峰教授參加了座談 。

2012年11月17日,華南理工大學隆重舉辦慶祝建校60周年慶典大會。我所陳峰教授當選為“首屆華南理工大學傑出校友” 。

2012年11月3日,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食品產業產學研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我院陳峰教授榮獲“中國食品產業產學研創新發展傑出科研人才領軍人物獎” 。

2012年11月30日,“北京大學-蘇州市能源環保項目產學研專場對接會”在蘇州成功舉行。此次會議有我校20位專家教授、蘇州近百家企業和創投機構、共200餘人參會。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在本次對接會上發布了微藻生物油脂技術的項目。項目發布從當今能源危機和溫室效應出發,詳盡介紹了微藻在同時解決這兩種危機的可能性和相對高等植物的優勢,並介紹了本研究所在微藻生物油脂方面的研究進展,提出當今微藻生物柴油產業化可以從微藻豐富的高附加值產物的角度出發,並可考慮利用部分工業的廢棄物進行異養發酵,得到高附加值產品後(如多不飽和脂肪酸、蝦青素等),剩餘部分用於生物柴油生產。參加對接會的多家能源環保企業表示對本項目感興趣,並將討論後期的合作可能性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