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

北京什剎海

北京什剎海是北京緊臨中南海的什剎海地區的簡稱,什剎海地區是北京內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地區和居民保留地區。東部銀錠橋橫跨湖上,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京什剎海(Beijing Shenshahai;Beijing Shichahai)。
北京什剎海是北京緊臨中南海的什剎海地區的簡稱,什剎海地區是北京內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地區和居民保留地區。東部銀錠橋橫跨湖上,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
什剎海也稱為十剎海、十漢海或石版海,由西海、後海、前海組成,為一自西北斜向東南的狹長水面。位於地安門西大街北海公園後門對面。
夏日波平如鏡,垂柳依依,荷花盛開,冬季則是天然溜冰場。兩岸是保存完好的王府花園、縱橫交錯的市井民居,與鐘樓、鼓樓遙相呼應。當你踏上長堤,波光溶溶的碧水,婉約披拂的垂柳,環回宛曲的欄桿,花木蔥茂的中央小島,盡收眼底。海中有小艇可劃,岸旁有露椅可坐,游泳池中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遊客一般從鼓樓經銀錠橋進入什剎海地區,先在橋上體會舊時燕京八景之一“銀錠觀山”,再沿後海南岸漫步,順道參觀恭王府花園,郭沫若故居,再到出售北京小吃和工藝品的“什剎海古玩市場”轉一圈,時間充裕還可到後海北岸參觀宋慶齡故居(原醇親王府),再去登鼓樓和鐘樓。
北京什剎海北京什剎海

什剎海的傳說

什剎海在北京鼓樓的西南方,寬闊的水面四面種著高大的柳樹、槐樹、楊樹,風景好極啦。什剎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後,政府又把什剎海徹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邊上建立了水泥欄桿,把古老的什剎海打扮得更美麗了。什剎海的剎字,在北京人嘴裡念快了,就跟“季”、“價”、“窖”差不多了,因為這個,就有了活財神沈萬三(原來北京西便門外有一座“白雲觀”,廟觀里的“財神殿”,據道士說:財神老爺就是北京的“活財神沈萬三”。另外傳說:沈是元朝末年蘇州人,名叫沈富,號叫仲榮。因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萬三。沈萬三很有錢,是當年江南第一個有錢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擴建南京城牆,又沒有那么多錢,沈萬三搶頭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門,皇帝朱元璋心裡很嫉妒這個有錢的沈萬三,後來,抓個差錯,就把沈萬三殺了。這是南京的故事。沈萬三沒到過北京,可是北京卻流傳了沈萬三的故事。)挖十窖銀子的民間傳說。

提起沈萬三來,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財神”。活財神應該是很有錢的了,可是他手裡一個錢也沒有,窮得連衣服都穿不整齊,那么,他怎么會叫活財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裡埋著金子,哪裡埋著銀子。那么,他怎么不挖點金子、挖點銀子,換換衣裳呢?不行,沈萬三平常說不出來哪裡有金子,哪裡有銀子,要想跟沈萬三要金子、銀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亂一指哪裡,挖吧,準有銀子,也許是金子,並且,打得越厲害,從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銀就越多,這么,人都叫他“活財神”。

可是,誰肯打他呢!他家裡的人,不忍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沒有平白無事打人的道理。這樣,沈萬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窮得吃不飽飯,穿不整齊衣裳。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願意把他庫里的錢拿出來,就跟大臣們商量“就地取材”的辦法,大臣們說:“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這么多錢呢!”皇帝說:“沒法子也得想法子!”後來,有人把活財神沈萬三的事,告訴了皇帝,皇帝高興了,吩咐馬上把沈萬三給抓來。

官兵奉了皇帝的“聖旨”,飛快地跑到沈萬三家門口,等到了沈家門前,官兒也笑啦,兵也笑啦,原來是一個很破舊的小門,一個兵樂著說:“活財神就住這么個小門兒呀!”官兒說:“甭管他門兒的大小,只要把沈萬三抓到了,咱們就交差啦。”一個兵上前敲了幾下門,就見從裡邊出來一個老頭兒,身量不很高,穿著一身破褲褂,他問:“你們這些人找誰呀?”“找沈萬三。”老頭兒說:“我就叫沈萬三。找我有什麼事呀?”官兒說:“皇帝叫我們找你,你跟著我們走吧。”沈萬三知道不去是不行的,就跟著這些官兵見皇帝去啦。

皇帝正在殿上等著沈萬三呢,官兒上來回稟皇帝說:“奉旨抓到沈萬三,現在殿外等候。”“把他帶上來。”沈萬三上殿見了皇帝,皇帝一瞧沈萬三,心裡就犯了嘀咕:就是這么個窮老頭子呀?他會是活財神?靠不住吧!“有錯拿的沒錯放的”,這是老規矩,問問他吧:“你叫沈萬三嗎?”“我叫沈萬三。”“你知道哪裡有金子,哪裡有銀子嗎?”沈萬三說:“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皇帝急啦:“你不知道哪裡有金銀,你為什麼叫活財神?”沈萬三說:“那是旁人那么叫我的,我不是活財神。”皇帝發了火,一拍桌子,說:“你這是妖言惑眾,你是妖人呀!”皇帝吩咐武士說:“把這個妖人拉下去,給我狠狠地打!”武士把沈萬三拉到殿下,推翻了就打,沈萬三剛一挨打的時候,嘴裡還嚷:“我不是妖人呀!別打啦!”武士說:“只要你說出來哪裡埋著金銀,就不打你啦。”沈萬三喊著說:“我不知道哪裡有金銀呀!”“不知道就打。”唰!唰!唰!直打得沈萬三肉都翻花啦,血都流出來啦,這時候,沈萬三喊了一句:“別打啦,我知道哪兒有銀子。”武士住了手,回稟了皇帝,皇帝說:“帶他挖去,挖不出銀子來,再打!”沈萬三帶著官兵,走到一塊空地上,往下一指,說:“你們就在這裡挖吧。”果然,挖出來十窖銀子來,說故事的人,說的真詳細,說這十窖銀子,一窖是四十八萬兩,總共四百八十萬兩。北京城修起來啦,這埋銀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啦,大坑後來有了水,就叫了“十窖海”。

北京城修起來以後,皇帝還是貪心不足,他想得到更多的金子,更多的銀子,就又把活財神沈萬三抓來啦。這回,皇帝更兇惡啦,見著沈萬三,馬上一瞪眼,大聲向武士們說:“給我加勁打這個妖人,非打出他九缸金子,十八窖銀子來不可!”沈萬三又被打了個死去活來,打得他真急啦,就又帶著一幫官兵,出了安定門,往西北走了不太遠,又是一片大空地,沈萬三說:“這裡有九缸金子,十八窖銀子,可是得有開窖的鑰匙,鑰匙是什麼呢?是馬蘭花,你們找吧。”

這幫官兵一想:野外空地上,還能沒有馬蘭花嗎?官兒下了一個令:“趕快找馬蘭花!”說也奇怪,這么大片空地上,連一根馬蘭花的苗兒也沒有。這時候,官兒也火兒啦,大聲地喝斥沈萬三說:“你這打不死的妖人,你知道這兒沒有馬蘭花,卻偏說馬蘭花是開九缸十八窖的鑰匙,你不想活啦!走!咱們見皇帝去!”官兵把沈萬三又帶到了皇帝那裡,皇帝知道了這回事,更氣惱啦,只吼了一句:“把這個賊妖徒,給我往死里打!”武士們看著皇帝的臉色,緊一陣慢一陣地打那沈萬三,他們盼著沈萬三說出九缸十八窖的另外的鑰匙來,好讓他們的皇帝高興。沒想到,沈萬三歲數大啦,挨了一回又一回的打,實在受不了啦,只聽得一聲咯兒嘍!沈萬三兩眼一翻,兩腿一伸,活財神就變成死財神啦。九缸十八窖的鑰匙,到底沒找著。後來,這塊地方做了給皇帝練兵的教軍場,也沒找著這把鑰匙。現在,這塊地方蓋了大樓,也沒找著這把鑰匙。可是,直到今天,人們還說著教場沒有馬蘭花,沒有馬蘭花就開不了九缸十八窖哩!

什剎海的文化

什剎海景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占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歷史上本地區曾建有王府、寺觀、庵廟等多達30餘座,現仍尚存十幾處。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紀念館、鐘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什剎海地區是北京內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地區和居民保留地區。東部銀錠橋橫跨湖上,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方胡同和鴉兒胡同、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什剎海周邊從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的繁華商業區,它當時是漕運的終點,被稱為“北京古海港”,那時沿岸處處是酒樓歌台、商肆作坊。現仍有以地安門百貨商場為首的一大批各類零售商店和以烤肉季、馬凱餐廳為代表的數十家新老餐館。

夏日波平如鏡,垂柳依依,荷花盛開,冬季則是天然溜冰場。兩岸是保存完好的王府花園、縱橫交錯的市井民居,與鐘樓、鼓樓遙相呼應。當你踏上長堤,波光粼粼的碧水,婉約披拂的垂柳,環回宛曲的欄桿,花木蔥茂的中央小島,盡收眼底。海中有小艇可劃,岸旁有露椅可坐,游泳池中紅綠相間,別有情趣。

什剎海的小吃

提起北京的什剎海,對北京土著來說,是非常親切的。過去,三海還是禁地的時候,在夏天,城內居民想找一處消夏遊賞之地,實在不易。有的太遠,有的已荒廢不葺。只有什剎海地處鬧市,密邇民居,消暑納涼,確是城內不易多得的所在。久而久之,商業叢集,變成消夏的集市了。

什剎海整個水域,元時統稱海子。前部緊靠北海宮牆,東傍地安門,這是什剎海集市所在地。中部稱後海,這部分風景絕佳,且多大宅邸。再斜向西北,通過德勝橋,就是積水潭了。

什剎海這一部分,面積不算大。地鄰鬧市,沿堤盡種垂柳。一到夏天,濃蔭蔽日,清風徐來。湖塘中遍種蓮藕、菱芡,盛夏時,近水一片嫩綠。荷花盛開,圍繞這一帶的馬路、民居都浸沐在陣陣荷香之中。可以說是清韻襲人,塵氛絕跡。近堤淺水之處,蘆荻叢生,蒹葭覆岸。一到秋天,充滿了蕭蕭瑟瑟的清肅之感。自闢為集市以來,開始可能還好,有一點納涼之趣。後來集市中百戲雜陳,鑼鼓喧天,遊人摩肩接踵擠來擠去。其引人之處,就是茶棚茶座。此外還有本湖塘所產的蓮藕,現采現賣。以及什剎海獨有的幾種小吃,為別處所不見。 

什剎海茶棚,都設在柳岸荷叢之間。用蘆席架起一座座高於堤岸的棚榭。下面是堅木支架,插在河泥中,上鋪木板,頂蓋蘆席,好像一座座傍水高台。高台邊緣,伸向水面,荷塘游魚,均在眼底。這就是什剎海茶棚納涼“勝境”。蘆棚雖設備簡陋,內部布置也還舒適。考究一點的,一律用藤椅,桌上鋪白布,光吃茶價格也不貴。這種茶棚沿堤大小不下十餘處,座客常滿。下面談談什剎海獨特的小吃。

據說蘇造肉來自清宮,是清宮裡一味家常菜。清亡後,由原來廚師將此法傳到民間,從此北京有了蘇造肉。煮這種肉,據說用二種湯。一是老湯,二是蘇造湯。老湯是煮肉原湯,用後去油封存,可以逐日逐年遞進使用。用時逐日加入新水,佐料,新老相雜,愈久愈濃,味愈醇厚,故稱老湯。北京有很多出名醬製品多用老湯。蘇造湯是用藥物香料加醬油等配成的湯,也是逐日加進新料更替使用。據說它的藥料、香料配方,原有春夏秋冬之分。主要藥料不過是丁香、肉桂、甘草、砂仁、廣皮、桂皮、豆蔻之類。用老湯煮肉,用蘇造湯煨透,就是所謂的蘇造肉了。

蘇造肉的原料不外豬肉、內臟。舉凡心、肝、肺、腸、肚煮在一起,琳琅滿目,全擺在鍋邊上,任人選擇,按量論價。然後臠切成小塊,澆上原湯,放上佐料,佐酒或與叉子火燒同吃,是什剎海集市上的一樣名菜,喜歡吃的人,視同珍饈。目前在北京尚有此項食物。

什剎海集市賣蘇造肉的也是設在席棚內,象個小飯館。有酒有菜,還兼做一種“肉餅”。它是以肉餡和蛋間隔嵌在麵餅之間,做成多層肉蛋的厚餅,用重油煎透,按斤兩齣售。油水足,焦香帶軟,兼有蛋香及餅香,很好吃。

這些小飯館的席棚,多設在人行道之西,席棚背後就是直射的西曬太陽。正當盛夏三四點鐘,坐在熱氣蒸騰的席棚中,吃著肥膩膩的豬內臟,喝著辣嘴的燒刀子(高粱酒),揮汗大嚼,不是一般體質的人所能享受的。

蓮子粥。什剎海另一特點食品是蓮子粥。粥用糯米燒得濃淡得宜,粥內的蓮子粒粒可數都浮在粥面上,再點綴上各種蜜餞。加糖,香滑甜糯,燦然可觀。所以稱為八寶蓮子粥。因為是暑天,不用熱粥,大多溫涼適口,吃下不會出汗,所以很出名。開始是個挑擔的,後來發達,也搭棚設座,兼營外送了。在茶棚中吃茶,可以叫來吃。

什剎海酒吧街

荷花,遊船,垂釣、遛彎的男女老少……這一切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特別的就是圍繞什剎海一周的各式酒吧了,這裡可聚集了不少老外。

古典與現代的相容,傳統與前衛的碰撞,品酒眺湖,微風撲面,湖光粼粼,遊船楊柳,竊竊私語……的確別有一番風味啊,這裡就是北京的著名酒吧一條街之一。

市井的喜氣與飄香的紅酒相安無事,古老的院落與時尚的潮流各得其所,什剎海的確是一種“北京特色”。來什剎海的吧客講究的是個鬧中取靜。來這裡喝酒是假,換心情才是真,所以不少酒吧裝潢頗為講究,“帥府”尋常院落中有金戈鐵馬之氣;“佛吧”的方寸之地卻別有宗教韻味;前海“小王府”更有個性,“我們是給那些拿銀子來找感覺的人開的。你再有錢,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也不伺候”。什剎海酒吧街最動人之處,還在可以觀景:站在“銀錠橋”上,聽船上二胡悠悠,最有銷魂滋味;更有水上蠟燈,伊人倩影,令人心醉。

交通概況:

乘13、42、107、111、118、810、823、850路公車,北海北門下車即到。

門票·開放時間:

全天免門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