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是匈奴的一個優秀的作戰單位。匈奴騎兵(tarkan)是一種重型的突襲騎兵,一般裝甲比較弱但是刺穿裝甲卻很厚,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抵擋住某些單位諸如中國的諸葛弩兵或英國的長弓手的攻擊。他們還能夠抵擋城堡或城鎮中心的箭雨,這一點同哥特人的Huskarl很相似。作為突襲單位,匈奴騎兵在對付建築物的時候也具有一定的優勢。Ensemble聲稱在理想情況下8個騎士,也就是終極的騎兵單位,不可能摧毀一座城堡。但是8個匈奴騎兵精英可以完成這個壯舉,而且還會剩下4個單位。雖然騎士在一對一的作戰中更加強大,但在攻擊建築方面卻不能和匈奴騎兵相比,因此當開始攻擊城鎮的時候匈奴騎兵是一個極好的攻擊單位。
馬邑之戰的失敗使漢武帝認識到兩點,一是被動的防禦解決不了匈奴騎兵,只有主動的派騎兵深入匈奴境內,對匈奴進行主動的持續的打擊才是解決匈奴騎兵的唯一手段,騎兵的戰略地位從此確定:二是以韓安國,李廣等為代表的老將以不適合新的作戰模式,需要培養新一代的擅長使用騎兵進行長途奔襲的將領,於是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出現了。而正是衛青,霍去病和他們的騎兵給匈奴人帶來了噩夢,從而成就了偉大的漢武大帝。 馬邑之戰的失敗對漢朝來說是件好事,在失敗中找原因,使整個戰略方針發生改變,產生新的軍事變革。正是長期的對匈奴作戰造就了衛青,霍去病,成就了漢武帝,留下了李廣難封,蘇武牧羊的典故,留下了輝煌的大漢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