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若維奇

30年代同А.И.列昂節大等人在哈爾科夫神經心理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從1945年起一直在蘇聯教育科學院普通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所工作,領導個性形成心理學實驗室。 還研究了“因難”兒童的問題,揭示出困難兒童個性衝突的心理實質並制定克服這些衝突的方式和方法。

包若維奇(1908—1981),蘇聯心理學家。心理學博士、教授。莫斯科大學畢業後在共產主義教育學院工作。30年代同А.И.列昂節大等人在哈爾科夫神經心理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衛國戰爭年代參加康復醫院的工作。從1945年起一直在蘇聯教育科學院普通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所工作,領導個性形成心理學實驗室。曾與其同事研究學生的認識興趣及其形成的條件,在研究中第一次採用差異的觀點研究學習活動的動機,揭示出廣泛的社會動機和與學生學習活動有關的直接動機之間相互關係的特點。還研究了“因難”兒童的問題,揭示出困難兒童個性衝突的心理實質並制定克服這些衝突的方式和方法。在她領導下,通過實驗,研究了自我評價、嚮往水平和理想在兒童動機需要方面的地位和功能,探討了動機層次的各種形式,分析了個性穩定性的心理實質及其形成的途徑等問題。主要著作有《兒童心理學概論》、《兒童時期個性及其形成》、《學生個性心理學問題》、《個性的穩定性及其形成的過程和條件》以及《兒童和少年行為動機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