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色燕鰩

勻色燕鰩

勻色燕鰩,曾稱燕鰩魚,俗稱燕魚、飛魚、文魚、燕鰩、燕兒、文鰩魚等。硬骨魚綱、頜針魚目、飛魚科。系暖水性近海上層魚類。

基本信息

簡介

勻色燕鰩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中,為溫暖性上層魚類。曾稱燕鰩魚,俗稱燕魚、飛魚、文魚、燕鰩、燕兒、文鰩魚等。硬骨魚綱、頜針魚目、飛魚科。系暖水性近海上層魚類是一種滑翔和飛行能力的魚類,常成群,喜近水面游泳,常躍出水面,借胸鰭伸展而滑翔一定距離,有時可達幾十米。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渤海、黃海與東海。在世界上,朝鮮、日本等國家也有分布。

勻色燕鰩系海洋暖水性上層魚類,夏季集群作生殖洄游,在沿岸水色澄清的海藻中產卵。產卵後親魚分散索餌。隨氣溫、水溫下降而逐漸返回外海。分布於中國黃海、東海;國外見於日本及太平洋亞熱帶海域。

形態特徵

勻色燕鰩勻色燕鰩

勻色燕鰩體長一般為230-310毫米。胸鰭特別大,可達臀鰭末端。腹鰭長,後位尾鰭叉形,下葉長於上葉,上下頜具有圓錐狀牙,鄂骨有牙,圓鱗,側線位低,側線鱗54-66個。背鰭13—14;臀鰭9—11;胸鰭1—15—16;腹鰭6。縱列鱗47—49;鰓耙5—8+16—19。體長為體高5.2—5.7倍;為頭長4—4.7倍。頭長為吻長3.7—4.5倍;為眼徑3.1—3.2倍。

勻色燕鰩體延長,稍側扁,略呈棱形。頭較小,背部平坦,兩側向內傾斜,峽部較窄。吻短鈍,其稍小於眼徑。眼大,圓形,側上位。口小,前位。下頜稍長於上頜。兩頜具細小齒,單峰形排列成帶狀。鰓孔寬大。鰓耙發達。頭、體被圓鱗。背鰭前方鱗33—35。側線明顯,位低,近體側下緣。側線上鱗7—8;側線下鱗2—3。背鰭基部較長,其起點在肛門的前上方。臀鰭起點在第6或第7背鰭鰭條的基部下方。胸鰭特別寬大,其鰭條末端向後伸達背鰭的末端。腹鰭位於眼後緣與尾鰭基之間,距鰓蓋後緣較距尾鰭基為近,第3鰭條最長,可達臀鰭基底末端。尾鰭深叉形,上葉短於下葉。頭、體背部呈青黑色,腹部銀白色。背、尾鰭為暗灰色,胸鰭後方鰭條常呈淡褐色,第1—2鰭條為深褐色,其餘為無色透明。腹鰭鰭條為淡褐色,鰭膜為透明無色。臀鰭無色透明。體長270mm

喜結群洄游,游泳迅速,常躍出水面1米以上,張開胸鰭在空中滑翔10餘秒鐘,距離可達100米以上。落水後,尾部擺動仍可連續幾次躍出水面滑翔。喜在水清流緩且海藻叢生的沿岸水域產卵。主要食物為較大型浮游生物。性成熟年齡不詳。生殖期5—7月。分布於黃海、渤海、東海。可鮮食,亦可加工鹹乾品。肉可藥用。與其相似種有三峰燕鰩Cypselurusstarksi。主要區別是,頭部兩側向下傾斜,吻長約與眼徑等長。兩頜幾乎等長,齒三峰形。尾柄長為高的1.4—2倍。

硬骨魚綱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有肺魚亞綱、總鰭魚亞綱及輻鰭魚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