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忠祠

”疏未上,有親戚勸道:“南方還算安靜,又不是你管轄的所在,何必多事。 ”曰:“百姓有疾苦,御史就應當如實上奏,哪裡分南方、北方,份內、份外。 勸忠祠撰寫了碑記,讚揚粘燦“一日而建數千百載之勛,一言而活億千萬人之命”。

更加上泉地糧食匱缺,兌納鹽米時就得往鄰省購買,糧價高昂,且船隻在海上常遇強盜、颶風,造成人船俱沒。粘燦為民請命,奏議“土著之民,多不聊生,壯者流離轉徙,老稚死亡相繼,”“民命已不堪矣。”疏未上,有親戚勸道:“南方還算安靜,又不是你管轄的所在,何必多事。”曰:“百姓有疾苦,御史就應當如實上奏,哪裡分南方、北方,份內、份外。”終於上疏,爭得皇帝批准,減輕鹽戶負擔,並準許將應納米糧折銀上繳。
潯美場、丙洲場千萬鹽民感其德,紛紛刻碑立亭為粘燦歌功頌德。又在潯美場後蔣橋庵為粘燦立祠生祀。時泉州郡守王士俊應百姓所請為祠題匾曰“勸忠”。泉州名士顧珀、莊一俊都為 勸忠祠撰寫了碑記,讚揚粘燦“一日而建數千百載之勛,一言而活億千萬人之命”。顧珀在碑文中說:“中世士夫以官為家,曾皇(走馬底)人恤?富者不讓祿,顯者不讓名,厚殖以自肥,已(月字旁)汩沒波塵者何限?有能上宣德意,下達幽隱,而清苦獨耽如滌樓(粘燦號)者乎?”
勸忠祠在清初遷界時遭毀,後人復建於現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