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詩[朱熹詩作]

勸學詩[朱熹詩作]

《勸學詩》是一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於自警。 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作品原文

孟北楷書朱熹《勸學詩》 孟北楷書朱熹《勸學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注釋

1、池塘春草夢:這是一個典故,源於《南史·謝方明傳》,謝方明之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話。”嘗於永嘉西堂四詩,競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神功,非吾語也。”“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詩句,後被讚譽為寫春意的千古名句,此處活用其典,意謂美好的青春年華將很快消逝,如同一場春夢。

2、秋聲:秋時西風作,草木凋零,多肅殺之聲。

作者簡介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別號紫陽,又號晦庵。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學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後一位重要的哲學家、影響深遠的教育思想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