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出天神贊

勝出天神贊讚嘆了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各種佛贊在印度是相當多的,漢地也為數不少,藏地各大教派的論師們也經常通過不同的詩學妙音來讚頌佛的圓滿功德。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可從身、語、意、功德、事業,以及饒益有情、證悟緣起等各個側面來讚嘆。但這裡讚嘆的角度,主要是勝過一切天神,而不是像宗喀巴大師和麥彭仁波切在《緣起贊》中所說的證悟緣起,也不是佛陀的相好莊嚴等等。

勝出天神讚頌詞:

勝出天神贊
雪達波論師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梵語:得瓦阿德夏雅多札
藏語:拉列坡德雄瓦多巴
漢語:勝出天神贊
頂禮一切如來!
如來遍入非現量,梵天大天亦不見,
思聞彼等色力行,觀誰有抑無功德。
遍入勤持兵刃杵,大天佩飾人頭鬘,
佛一裝束最寂靜,當供寂靜不靜誰?
遍入摧毀塔嘎等,大天毀滅三層城,
能瘦揮矛殺自舅,唯佛諸行利眾生。
言我護此殺害此,是天神最之宗旨,
佛陀無怨亦無親,增生定勝行饒益。
遍入語生貪等患,大天所行如瘋人,
如來過咎無餘遣,孰堪大師當分析!
誰無慈悲勤傷他?誰成眾生皈依處?
誰具貪兮誰離貪?深思此中應供誰?
帝持金剛力犁遍入輪,瘦矛大天三尖住寒林,
愚無悲持殊刃苦畏逼,恆勤殺生智者誰禮敬?
不持三尖亦無貪懷女,不握鋒輪短矛犁之刃,
解脫煩惱智者勤利他,世間皈處大仙我皈依。
大天隨愛無恥娶害妻,遍入過凶作廢瘦滅親,
母食人肉俄瑪殺非天,邪師貪酒而佛無少過。
有壞非親外道非我怨,彼等余行亦非現量見,
耳聞言行各自之差異,信佛功德超群我依止。
善逝非父外道非我敵,如來未予我財外未掠,
佛世尊說唯利眾生,無垢除一切染我誠信。
恆喜利他常時益群生,苦難重重有情令安樂,
如手掌物洞徹諸所知,無與倫比仙人我摯信。
誠心信奉或歡喜,懷疑抑或顧他面,
何者作禮能仁王,彼得天界圓滿樂。
相傳古昔遍入天,聞世生老病死轉,
為救眾人發勝心,慈悲勤生釋迦族,
名曰瞿曇於人間,得以成佛乃傳言,
煩惱蠢人由愚痴,不知大師行饒益!
何時以貪嗔,非天家奪寶,
貪慧行奸計,奪取一切地。
遍入未解脫,痴人皆供禮,
佛陀定解脫,凡愚不敬禮。
大地系四洋,腰帶沉甸甸,
似重予遍入,大力成痛苦;
以塵供能仁,獲成無憂王,
披滿月光衣,地上得統治。
我不執佛方,不嗔淡黃等,
誰具正理語,認彼為本師。
深慧眼尋覓,依誰具遍知,
利生大教義,智者何需余?
孰若無諸過,普具眾功德,
梵遍入自在,彼是我本師。
孰若無過失,且有無量德,
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具如蓮目之佛尊,讚美千江源大海,
我語所生少分善,願諸眾生具安樂!'
《勝出天神贊》,德雪達波論師造圓滿。印度堪布薩瓦匝得瓦、主校譯師萬德仁欽由梵譯藏,後由萬德拜則繞傑達校正而抉擇。

造論的目的

梵語:得瓦阿德夏雅多札
漢語:勝出天神贊
梵語與漢語相對照,“得瓦”意為天神,“阿德夏雅”意為勝出,“多札”意為讚頌,合在一起就是“勝出天神贊”。
在當今世上,許多人分不清楚佛與神之間的差別,包括漢地的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到底該皈依神還是皈依佛,往往將二者混為一談。其實所謂的“神”,下文將會剖析到,包括梵天、帝釋天、遍入天等天尊。印度原始教、婆羅門教等諸多派系中都拜神,現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家家戶戶,包括中國南方等許多地方,也有不同形式的拜神傳統。不過佛陀遠遠超過天神,因為天神具有貪嗔痴等煩惱,以及傷害眾生等不良行為,雖然暫時可賜予自己一些利益,但對究竟解脫幫不上什麼忙,所以不應該對他們皈依。學習本論之後,大家應該分清楚什麼是佛、什麼是神,知道神並不是究竟的皈依處。

作者介紹

作者:德雪達波論師
作者在印度相當出名,他與《殊勝贊》的作者脫準珠傑,都出生於婆羅門家,二人是親兄弟,由於祖祖輩輩都崇拜大自在天,所以他們從小就信奉婆羅門教。當長大之後,他們既學了婆羅門教十八門為主的知識,同時也學了佛教的一些教義,發現佛教有許多殊勝之處。
為了選擇其一,他們當時發願:若沒見到大自在天,則不行持任何善法。發願之後,二人依靠神足通,前往現在的岡底斯神山(岡底斯神山:位於西藏與尼泊爾交界處。在古印度,崇拜大自在神的外道徒經常不遠萬里,長途跋涉,北上西藏來朝拜岡底斯山,轉山誦經,祈禱大自在神的護佑。直至今日,仍有許多印度人來西藏轉山朝拜,虔誠地祈求大自在神及諸神的護佑。)。到了那裡,在白雲繚繞中見到了大自在天及天后俄瑪得瓦的化身,他們生起無比的歡喜心,立即對聖尊進行供養。就在此時,有五百比丘猶如紅色飛禽般降落下來,大自在天的化身見後,馬上前去頂禮供養,並告訴他們:“信奉我的教派,並不能獲得真實利益,三界導師佛陀才是最究竟的皈依處。”聽到這話,兄弟倆以智慧進行分析,覺得佛教的見修行果確實比婆羅門教更勝一籌,於是選擇了佛教。隨後他們皈依出家,成為佛門中非常了不起的大德。
後來,脫準珠傑造了《殊勝贊》、德雪達波造了《勝出天神贊》,以歌頌佛陀的偉大及其超勝諸天神之處。佛陀的贊文雖有千千萬萬,但是在印度,這兩個贊文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甚至還譜成了膾炙人口的歌曲,在信眾中傳唱。此文傳至藏地並被翻譯出來後,不管是哪個教派的寺院和大德都經常念誦,包括夏天安居的時候,僧人們也會不斷地誦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