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有道德感

動物有道德感

動物也有道德感是一個學說,事實上,生物學家們正在認為,動物們的某些行為正是人類道德的雛形。近期,這幫生物學家們正大膽地跟倫理學家搶地盤。為什麼不呢?如果道德是由進化塑造的行為規則,理應由他們,而不是什麼哲學家或是神學家來解釋這種規則。在“動物也有道德感”的諸多生動事實面前,作為無論是智商還是倫理德行觀遠遠高於動物的人類,其某些作法卻不得不令動物也為之汗顏:人類為“利”、為“享樂”而瘋狂地掠殺生態資源,殺戳無辜的動物生命,“活吃”動物之血肉……。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就連目前世界上一些極為珍稀而又瀕臨滅絕的動物,亦難逃人類“極不道德”的殺戳惡行! 動物何辜!人類有了語言,有了文化積累,有了倫理道德,才有今日。有些動物的本能比人類本能應該說高多了。如果它們也有語言、積累、道德等,難保有朝一日不超越人類。或者早有什麼未知物類已超越了人類。

基本信息

有件事情可能會令我們的某些同胞們汗顏———某些動物能對同類的困境表現出出人意料的敏感。不會游泳的黑猩猩為了拯救同類能夠毅然跳入動物園的水溝里。而恆河猴則在實驗中,寧肯讓自己挨餓好幾天也不肯通過拉動一條鏈子得到食物———因為這個動作可能為同伴帶來電擊。

動物觀

(圖)動物有道德感動物有道德感

這些舍己為“同類”的行為與我們人類的道德扯得上什麼關係嗎?

事實上,生物學家們正在認為,動物們的某些行為正是人類道德的雛形。近期,這幫生物學家們正大膽地跟倫理學家搶地盤。為什麼不呢?如果道德是由進化塑造的行為規則,理應由他們,而不是什麼哲學家或是神學家來解釋這種規則。

美國埃莫雷大學專門進行猿類與人類進化研究德瓦爾博士就認為,從猴子和猿類的社會性行為中,可以看到道德的源頭。這個想法來源於黑猩猩安慰搏鬥失敗者的習慣。安慰實在是種很複雜的行為,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黑猩猩們非常複雜的心理動機。要安慰他人,首先需要能了解他人的情緒,能夠感同身受,體會到同樣的悲傷;要安慰他人,還需要一定的自我意識。

並不是所有靈長類都會安慰。只有大猿們才有“安慰行為”,而猴兒們對此就不大擅長了———短尾猴群里,母親們甚至不會撫慰受傷的嬰兒。換種說法就是:只有猩猩、大猩猩以及兩種黑猩猩才能像我們一樣對同類的悲傷感同身受。

事例

黑猩猩還晚上公豬總是給母豬放哨,他生怕主人乘他們熟睡時把母豬拉出去宰了。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母豬日漸長胖,而公豬則一天天瘦下去,有一天,公豬突然聽見主人在跟屠夫商量,要把長勢見好的母豬殺了給賣掉,公豬傷心至極。

於是從那天開始公豬性情大變, 每當主人送吃來時公豬總搶上去把東西吃的一乾二淨,每天吃好後便躺下大睡,並且告訴母豬現在換做她來放哨, 如果他發現她沒放哨的話就再也不理她。

漸漸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母豬覺得公豬越來越不在乎她,母豬失望了,而公豬還是若無其事的過著安樂日子,很快一個月過去了,主人帶著屠夫來到豬圈,他發現一個月前肥肥壯壯的母豬瘦的沒剩下多少肉,而公豬則長的油光.這時的公豬拚命的奔跑,想引起主人的注意,表明他是頭健康的豬。

終於,屠夫把公豬拖走了,在拖出豬圈的那一刻,公豬朝著母豬笑著說:"以後別吃這么多!" 母豬傷心欲絕,拚命的衝出去,但圈門被主人關上了,擱著柵欄,母豬看著閃著淚光的公豬。 那晚,母豬望著主人一家開心的吃著豬肉,母豬

躺在以前公豬每天睡的地方,突然她發現牆上有行字:“ 如果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願意用生命來證明 ” !

豬快趕上人牛比了。
具有很強的社會秩序意識。在黑猩猩群中,某些成員的階層比其他一些要高一點,而對於這一點,每個成員都很清楚。黑猩猩們一出生就得開始學習遵守社會規則,年青的它們必須迅速明白自己所處的階級地位,清楚自己該怎么做,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這些靈長類動物甚至還具有“互惠”和“公平”的意識。它們能記住那些施恩的“好人”和作惡的“壞蛋”。

黑猩猩群落里,梳理毛髮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拍馬屁方法,它們是那么喜歡跟那些幫自己梳理毛髮的同伴一起分享食物。僧帽猴則曾在試驗里公開表露了對不公平行為的憤慨———完成了同樣的任務,獲得的報酬卻比同伴少一些,它們就會顯得不高興。即使兩種報酬間的差距僅僅是一塊黃瓜。

雖然黑猩猩們所表現出的移情作用、學習並遵守社會規則、互惠、調停等等優良品性,正是社會性的基礎,但心理學家們卻很不願意承認動物身上的這些品質。

心理學家們首先不能接受的是讓動物們有了情感。

情感是動物的禁區,是人類特有的東西,而像安慰這類行為卻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了感情。20年前,當德瓦爾第一次提到他的理論,便被認為是“錯了”:因為“他錯誤地讓動物們有了情感”。很多年後,德瓦爾才使部分反對者相信:考慮到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進化的連續性,對動物情緒狀態的禁令是多么不切實際呀。情感的禁令取消了,德瓦爾就可以大膽地說,他並不是主張黑猩猩有道德,只是主張如果沒有在黑猩猩和猴子的社會裡運行良好的特定情感元件,人類的道德將變得那么不可想像。

然而,問題接踵而來了。

道德來自感性還是理性呢?

很多哲學家相信,有意識地推理在對人類道德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不願意把情感因素引入其中,即使這類情感因素包括黑猩猩中相當明顯的同情心。

動物的行為與道德扯得上關係嗎?生物學家和哲學家吵得一塌糊塗,而黑猩猩們顯然並不在乎這些,它們是心性單純的動物,只是做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