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定型

動力定型

動力定型是指一種由固定程式的條件作用建立的暫時聯繫系統,即條件反射系統,它是巴甫洛夫學說中的一個概念。在這一種系統內各個條件刺激按嚴格的序列和時間呈現,即用一系列刺激的定型形式獲得這種系統中的每個刺激的確切而不變的效果,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大腦皮質的活動中建立的一種動力定型。

基本信息

生理機制

動力定型動力定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比較穩定地從事某一活動,客觀刺激的系統經常按照一定前後和強弱作用於有機體。由於大腦皮層有系統性活動的機能,能夠把這些刺激有規律地協調成為一個條件反射鏈索系統。動力定型的特點是當它已經形成後,一旦有關刺激物作用於有機體,條件反射的鏈索系統就自動地出現。所以動力定型又稱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系統

意義

巴甫洛夫的動力定型的概念,為心理學研究習慣和熟練技巧的養成提供了生理學的說明。動力定型形成後可以大大節省我們的腦力和體力上的消耗,減輕我們的負擔而提高功效。人們在生活中養成的習慣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在生理機制上都是動力定型的建立。

特性

動力定型動力定型
動力定型的建立與改變

巴甫洛夫認為,動力定型的系統一再重複,就越來越鞏固、越來越易於完成、越自動化,從而在大腦皮質內形成了一定的動力定型,即一種系統性。要建立一個動力定型,需要消耗相當多的神經能量,而保持這個動力定型所消耗的神經能量則越來越少。但是動力定型鞏固了,就產生了惰性,難於用新的刺激或情境去改變它。要改變它,往往需要消耗很多的神經能量。這既取決於刺激物系統的複雜程度,也取決於動物的個性和狀態。

動力定型的穩定性與靈活性

動力定型具有穩定性,它是按固定程式進行活動的模式;但也具有靈活性,即它是綜合的衍射模式,在條件改變時,能使動力定型更適合於客觀條件的要求。一般地說,習慣一類的動力定型,穩定性較大、靈活性較少。技能一類的動力定型則靈活性比較大。動力定型在一定條件下形成,也可以在新的條件下加以改造或發展。

套用訓練

身體外邊和內部的條件刺激,依一定的順序不變地重複多次後,大腦皮質上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關係固定下來,這就是動力定型。此時神經通路變得更通暢,因而條件反射的出現愈來愈恆定和精確,而且時間本身和前面的一種活動,都成為條件一敗塗地,使神經細胞能以最經濟的損耗而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一切技能和習慣的訓練與培養就是動力定型的形成過程。

動力定型的形成分三個時相:第一時相的特徵是興奮過程擴散,例如兒童初學寫字時,有許多多餘的動作,這是由於興奮擴散的緣故;第二時相的特徵是興奮過程逐漸集中,這是由於負誘導而使與該項活動無關的皮質區產生抑制的結果。語言指示在這一時相起很大作用,如教師指示初學寫字的兒童“坐直”“頭不要偏”等,就能制止那些不必要的動作,使有關皮質區域的興奮過程更快集中,加速技能的形成;第三時相的特徵是定型的鞏固、完善和自動化,這需要一定時間的反覆訓練,愈複雜的動作需要愈長時間和愈多的訓練次數。因此,建立動力定型要花費很大神經勞動。

籃球投籃,就像是炮彈的發射。首先發射架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才可能打的準。也就是要求有穩定的動力定型。簡單劃分的話,就是下盤功夫和上肢的動力定型。腳功是整個動力定型的基礎,具體訓練方法就不說了。

桌球也一樣要求動作的穩定。具體就是揮拍出手的穩定,擊球的穩定。動力定型訓練中,要講究少而精的原則。對於初級選手來說,你不要學習喬丹每天投中1000個球,也不要模仿可比每天所謂的投中1500個球。對於初級動力定型訓練來說,每天1000個的數量,將會起到摧毀動力定型的作用,這就像拳擊練習抗打擊能力一樣,對於一個沒有訓練基礎的新手,使用拳王同樣的訓練強度,這個新手是無法承受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