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蘇丹

努爾蘇丹

努爾蘇丹(曾用名阿斯塔納,哈薩克語:Astana),1997年取代阿拉木圖成為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的新首都,面積952平方公里。人口150萬(截至2018年)。努爾蘇丹離原首都及該國最大城市東南部的阿拉木圖直線距離約800公里,伊希姆河穿城南部而過,四季氣候宜人,生態環境良好,是哈薩克斯坦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824年,一隊由俄羅斯鄂木斯克出發的西伯利亞哥薩克軍隊在伊希姆河河岸建立了一個城堡,以後變成了阿克莫林斯克。
20世紀初,阿斯塔納成為哈薩克斯坦的鐵路樞紐,也為阿斯塔納帶來經濟的影響。
史達林時期,哈薩克斯坦有11個勞動營,其中最惡名昭彰的坐落於阿斯塔納附近,是專門為史達林政敵的配偶設立的。
1961年,這城市的名稱改為切利諾格勒,阿斯塔納成為墾荒運動的中心,目的是為了讓阿斯塔納成為蘇聯第二大的糧食生產地。在墾荒運動時有大量移民移入阿斯塔納,而大多數的移民是俄羅斯族。
1991年,哈薩克斯坦獨立後,這城市改稱為阿克莫拉(白色墳墓之意)。
1995年,為了令北部俄羅斯族占多數的地區哈薩克化,哈薩克斯坦政府把阿克莫拉預備為新的首都。
1997年11月8日,哈國家象徵物──國旗、國徽和總統旗向新都移交的儀式在哈總統府舉行。
1997年12月10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鄭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永久性首都”。
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新首都,成為全國政治中心。阿拉木圖儘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今後仍將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仍將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科學院--科學部、教育、文化和衛生部以及國家銀行將長期留在阿拉木圖。
1998年5月6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將阿克莫拉改稱為阿斯塔納,因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意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薩克語中意為“白色墳墓”,這不利於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沒有改變。
2019年3月20日,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地理環境

位置

努爾蘇丹位於廣闊的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半沙漠草原,在伊希姆河的旁邊。努爾蘇丹海拔347米,面積300平方公里,座標是北緯51.1度、東經71.5度。

氣候

努爾蘇丹是世界上第二冷的城市,努爾蘇丹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40攝氏度。

文化教育

努爾蘇丹市擁有牢固的社會文化基礎。截至1998年初,全市的住房面積達490萬平方米,其中87%是私有住房;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超過17平方米。市內有18家醫院和29所門診部,有2所醫科學校和1所醫學院培訓醫務人員,1997年底,該市共有49所幼兒教育機構、43所普通教育中學、7所職業技術學校、9所中等專業學校、2所綜合大學、2所科學院,15所私立大學、1所內務部的職業培訓學校。
該市還有3座博物館,2家劇院,3家大型文化館,幾家俱樂部、電影院和圖書館,1個文化休息公園,2座體育館,3座游泳館,10座運動場。現在正在修建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改造共和國宮。哈薩克斯坦第一座40層高的摩天大樓也將投入使用,樓內設有貿易金融服務中心。
努爾蘇丹努爾蘇丹

人口民族

人口150萬(2018)。哈薩克族占全市人口的70%,其他少數民族還有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烏克蘭族、卡拉卡爾帕克族、亞塞拜然族,土庫曼族、吉爾吉斯族等。

習俗

飲食

從事畜牧業的努爾蘇丹的人們主要的食物是奶類和肉食,特別是冬天,哈薩克人要宰牛、宰馬、宰羊,將這種過冬肉叫“索古姆”,還製作馬腸、香腸等。麵食有饢、包爾沙克(油炸麵疙瘩)、別斯巴爾馬克(肉菜拌麵片)、抓飯等。

信仰

努爾蘇丹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服飾

由於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哈薩克族在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民情。努爾蘇丹傳統居所是圓頂氈房,傳統服飾以毛皮為主,極有特色。
努爾蘇丹的哈族人和中國境內的哈薩克族屬同宗同源,語言相通,風俗習慣是相同的。哈薩克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節假日都搞各種文體活動,如彈唱、對唱、跳舞、猜跡、踢毽、放風箏,還舉行賽馬、摔跤、姑娘追、叨羊、馬上角力、射箭等各種比賽。

婚姻

努爾蘇丹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一部落不能通婚。此外,哈薩克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子帶鄉花、下擺多皺的連衣裙。未出嫁的姑娘帶水獺皮圓頂帽子,帽頂繡花並有漂亮的鳥羽毛。姑娘出嫁時,帶一種尖頂的沙吾克烈帽,一年之後換戴花頭巾。生了第一個孩子後,換戴一種叫克木謝克的頭飾。

禁忌

努爾蘇丹人不吃豬肉,不食動物血。在努爾蘇丹族人家做客應注意,在氈房內席地盤腿而坐,不脫鞋,不得把兩腿伸直。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不能跨過吃飯用的餐布。

節日

努爾蘇丹人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樣,使用伊斯蘭年曆。於每年3月20左右過“納吾魯孜”節,即哈薩克人的“春節”。節日期間,每家都做“納吾魯孜”飯,唱“納吾魯孜”歌,互相擁抱,祝賀新春。每年伊斯蘭教曆9月是齋月,在齋月里人們白天都不進食。齋月過後開始過“肉孜節”,即開齋節。“肉孜節”之後70天過“古爾邦節”,即伊斯蘭里的新年,是大節,家家戶戶屠宰牲畜。
努爾蘇丹努爾蘇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