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克漢德邦

加爾克漢德邦,它是在2000年11月15日從比哈爾邦南部分立出來的,為印度聯邦的第28個邦。

概述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加爾克漢德邦以其部落和民間文化,森林、野生動物、眾多的瀑布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聞名。它是在2000年11月15日從比哈爾邦南部分立出來的,為印度聯邦的第28個邦。該邦有2690萬人口(2001年人口普查結果),面積為79,714平方公里,由22個縣組成,分為4個區。工業和歷史名城蘭契是該邦首府。其他重要城市還有波卡羅丹巴德和賈姆謝布爾。加爾克漢德邦的北面是比哈爾邦,西面是北方邦查蒂斯加爾邦,南面是奧里薩邦,東面是西孟加拉邦。它的大部分土地屬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這一高原是科厄爾河、達莫達爾河、婆羅門河、卡爾凱河和蘇巴納雷卡河的發源地。這些河流的上游都在加爾克漢德邦內。該邦的最高點在帕拉斯納特山上(高4480英尺/1365米)。它的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覆蓋率達全部面積的30%。森林保留地中棲息著為數眾多的老虎和印度象。
加爾克漢德邦礦產資源豐富,印度40%的礦物產自該邦。它是印度出產鐵礦石、雲母、煤炭、銅、鋁礬土和鈾最多的邦,儲藏有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鐵礦石、銅和鋁礬土。印度一半以上的石墨藏於該邦。這裡發現的其他礦物還有儲量可觀的雲母、石英、鉻、白雲石、鈦、鈾、金等,不一而足。鐵礦石產於南部,並在賈姆謝布爾和波卡羅的鋼鐵廠進行冶煉。該邦可耕地達全邦面積的48%,盛產多種水果和蔬菜。

居民

2000年11月15日從比哈爾邦南部分立出來的,為印度聯邦的第28個邦加爾克漢德邦2000年11月15日從
比哈爾邦南部分立出來的,
為印度聯邦的第28個邦

這裡28%以上的人口是部落民。他們分成30個不同的部落群體,其中又以原始澳大利亞人或前達羅毗荼人,以及達羅毗荼人的群體占多數。屬於原始澳大利亞人種的主要群體有卡爾瓦爾人、蒙達人、普米加人和馬爾·帕哈利亞人。該邦屬於達羅毗荼人種的部落人口主要由豪斯人、桑塔爾人、奧蘭人和蒙達人組成。所有主要的部落都有自己單獨的語言和文化。除少數外,大部分部落群體是定居生活的農民。
加爾克漢德是屬於三個主要語系的若干種語言的故鄉。屬於印度—雅利安語系的語言有薩德利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屬於蒙達語的有考爾庫語、桑塔利語、蒙達里語、普米加語、帕哈利亞語和豪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的有考爾瓦語、奧蘭語和索利雅·帕哈利亞語。
 

桑塔爾人

桑塔爾是印度的第三大部落。桑塔爾人發明了自己的書寫文字“奧爾契基”。他們大多數是農民,並對現代政治抱有濃厚的興趣。桑塔爾人至今還保持著兩種襲自較早文明階段的特長。他們十分擅長砍伐林木,對於將叢莽和荒地開闢成肥沃的稻田也很在行。他們還是非常優秀的獵人。

豪斯人

豪斯是一個大部落,與蒙達和桑塔爾不相上下。豪斯人是定居生活的農民。比起蒙達人和桑塔爾人來,他們的體魄更為健壯,除以嗜飲米酒而著稱外,亦以勇於爭鬥而聞名。豪斯人始終保持著他們維護固有一切的能力,很少受外來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影響。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蒙達人

蒙達是該邦最大的部落之一,下分若干實行族外婚的氏族,稱作齊利。蒙達的意思是村莊頭人。儘管不久以前還靠採集和狩獵為生,但現在他們已經投入了工業經濟的迷宮,置身於城市環境之中。他們是定居生活的農民,曾經建立過稱作帕爾哈的行政管理體系。這一體系基本上是一種村莊政府聯邦。蒙達人崇拜太陽神“辛格·邦加”和自己的祖先。祖先的靈魂被稱作“奧拉—邦加考”,意思是家宅守護神。

奧蘭人

奧蘭人分屬於若干氏族,稱作“牛棚”。奧蘭人和蒙達人多有相似之處。比起蒙達人來,奧蘭人更少保守,也更不排外。奧蘭青年常在腦後將頭髮綰成結,把一面小鏡插在上面,耳朵上也戴著裝飾物。奧蘭人的耕作手段比起加爾克漢德邦內的其他部落要先進得多。他們最重要的社會團體是“杜姆庫里雅”,即男孩共居的青年宿舍。這種團體使得他們在世界人種學地圖上獲得了獨特的地位。

普米加·考爾人

普米加意為“土地之子”,是一個中等大小的部落。普米加人在種族上與蒙達人有關係,外貌和他們很像。他們多數是農業勞動者,然而他們的農耕技術卻不甚先進。

哲羅人

哲羅人具有達羅毗荼人的外貌,曾經統治過今加爾克漢德邦帕拉木縣的一部分。他們分成兩個部分:巴拉哈札爾及塔拉哈札爾。他們原來以務農為生,現在也從事其他商業活動。總的說來,他們是一個驕傲的種族,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有過偉大的過去。

比爾霍爾人

比爾意為“叢林”,霍爾意為“人”。傳統上,比爾霍爾人過的是流浪生活,通常居住在樹枝草葉搭成的茅屋中,只有雨季才轉移到半永久性的定居點去。他們靠採集森林中的野生物品為生,包括蜂蜜和蜂蠟,也靠獵殺鹿和其他動物,以及捕鳥、捕猴、編制繩索等來維持生活。

卡里亞人

卡里亞是一個大部落,下分不同的小群體,主要靠耕作為生。該部落有一個分支稱山地卡里亞人。他們過著粗放的徙耕生活,並用弓、箭、棍棒和長矛進行狩獵。目前山地卡里亞人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帕哈利亞人

帕哈利亞人分作兩個族群:索利雅·帕哈利亞人和馬爾·帕哈利亞人。他們主要從事農業,且大多過著徙耕生活。索利雅·帕哈利亞人居住在偏僻難行的山區內,馬爾·帕哈利亞人則居住在焦達訥格布爾高原不大的台地上,經營現代農業。

歷史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加爾克漢德這個名稱原意為“森林地帶”。它從遠古就已存在了,其地域包括今比哈爾、西孟加拉、中央邦和奧里薩各邦的一部分。這一區域曾依不同城市的名稱而先後叫作考克拉、那格迪希、達斯蘭亞和蘭契等。 《梨俱吠陀》也曾提到過“奇卡特”地區,說摩揭陀的領土就在它的範圍之內。自從在加爾克漢德發現了早期人類的石制工具,以及若干帶有原始人雕刻的幾何圖案的洞窟,並將它們和尚未解讀出來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2500-前3000)書寫符號聯繫起來並等同看待,學者們便認為這一地區的不同部落所操的語言,就是當初哈拉帕人使用的語言。這就引起了人們利用兩個條件來解讀哈拉帕銘文的巨大興趣,一個條件是岩畫,另一條件是居住在加爾克漢德邦吉里迪縣帕拉斯納特山周圍各部落所操的語言。
這一地區多有崇山密林,在大部分的歷史時期內不為外人所知,所以關於它的早期歷史很少有文字資料可查。居住在該邦的各個部落已經在這裡生活了數千年,除去最近數十年外,其文化和生活方式世世代代幾無變化。
行政區劃上,加爾克漢德邦可以分為四個由歷史形成的區域:桑塔爾·帕爾賈那、焦達訥格布爾、科蘭和帕拉茅。它們最初很可能都是由自治的村莊委員會來管理的。前述地區個個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史。
在古代,相當於今蘭契縣以及與之毗鄰的帕爾賈那的整個地區,一直掌握在蒙達部落和奧蘭部落手裡,無人爭奪。雅利安人稱之為加爾克漢德。古代的整個加爾克漢德地區可能都不在印度教直接影響的範圍之內。不過,摩訶婆羅多時代王舍城強大的皇帝或許曾對這一帶行使過某種不那么嚴格的管理權。同樣,摩揭陀的摩訶坡德摩難陀·阿格羅散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過加爾克漢德地區。他曾經征服了直到奧里薩的大片土地。到阿育王(前273年-232年)統治時期,該地區也許已經在摩揭陀帝國的版圖之內。焦達訥格布爾王國據信是在公元5世紀笈多帝國衰敗以後建立起來的。帕尼穆枯特是它的第一位國王。據說他是在一個池塘邊上被人發現的,有一條“那加”(蟒蛇)正保護著他。因此,由他建立的王朝便被稱作那加王朝。後來的穆斯林歷史學家提到焦達訥格布爾高原時,稱它為加爾克漢德。在整個突厥—阿富汗統治時期(直到1526年)內,該地區實際上始終處於外來影響之外。只是到了1556年阿克巴在德里登基,穆斯林的影響才開始進入這裡,而莫臥兒人則稱加爾克漢德為考克拉。考克拉被併入比哈爾邦。然而,畢竟由於地勢原因而且交通困難,這一地區還是保持了很大程度的自治。
帕拉茅周圍地區由三個土著部落統治著,它們是卡爾瓦爾、奧蘭和哲羅。卡爾瓦爾人自稱是屬於日族世系的剎帝利,其血統可以上溯到阿那迦羅或阿逾陀的統治家族。哲羅人在摩訶婆羅多時代的文學作品中曾經受到過極高的讚譽,當時稱他們為“哲羅波陀人”,或尊稱為哲羅人。邁地尼·拉依是最著名的哲羅統治者。他在1662年-1674年間掌握著帕拉茅,在那裡建立了公正的統治。他還曾打敗焦達訥格布爾的統治者,爾後把自己的勢力擴展到該地。
在英國人統治時期,加爾克漢德地區由於礦藏豐富而為他們所垂涎。英國人認定這一地區能夠為本國正在疾速發展的工業提供大量的原材料,於是在這裡建立起龐大的鐵路網,以期最大限度地搜刮當地資源。加爾各答發展起來,成為將這個地區的原材料運往英國的主要港口。
比爾薩·蒙達(1875年-1900年)、西圖和坎胡是加爾克漢德邦諸部落中的傳奇英雄,他們為反對英國統治者的壓迫進行了英勇抵抗。現在,比爾薩·蒙達已經被蒙達部落的一部分人奉為神聖,他為了維護當地部落對於森林和土地所擁有的權利而鬥爭,英國人出於剝削目的曾將這些森林和土地無情地據為己有。經過長期的鬥爭,比爾薩·蒙達被英國當局俘虜,後死於獄中。西圖和坎胡是部落民中另外兩個自由鬥士。他們現在已被當地人尊為部落英雄

經濟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加爾克漢德有一片美麗的土地,山谷風景如畫,森林茂密而鬱鬱蔥蔥。這裡也是世界上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地區之一。印度的全部礦產大約有40%藏於該邦。加爾克漢德邦有自然資源豐富的森林植被,有充足的發電能力、充足的地表和地下水,有生物種類多樣的土地,有廉價的熟練工和非熟練工,有良好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條件以及良好的通訊網路。所有這些,都為加爾克漢德邦提供了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工業

加爾克漢德邦繼承了它在形成新邦以前設在比哈爾邦的大部分工業。該邦有超過62家製造不同產品的大型工業生產單位,生產範圍包括鋼鐵、商用車輛、鋼軌、紡織品、鋁製品、化學製品、工程技術、造紙和紙漿、水泥、膠合板等。加爾克漢德邦由於資源豐富,具有進一步工業化的巨大潛力,因而被普遍認為是代表未來的地區。為了充分發揮潛力,政府提高了四個地區性的工業發展中心的地位,其領導機構分別設在阿迪特亞普爾、波卡羅、蘭契和杜姆卡。此外,為了促進經濟的增長,政府還打算按照三個層次來建設發展中心:大、小和微型,分別提供相應的設備和鼓勵方式。該邦政府認為IT業是一個迅猛發展的領域,並為此設定了目標:逐步增加與IT相關的服務業的出口,到2010年使出口額達到50億美元。

農業

農業和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部門
加爾克漢德邦雖然擁有巨大而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是礦產和森林資源,但它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還是以農業和與農業相關的行業為生的。農業是政府確定的加爾克漢德邦經濟發展的主要領域之一,重點是保證農業和農村發展能夠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
稻米、甘蔗、蠶、水果和蔬菜、家畜、禽類、豬等是加爾克漢德邦農業的主要產品。該邦總面積的30%為森林地帶,故藥草和各種藥用植物都很豐富。這裡有大量擅長園藝、富有傳統經驗的農民,十分有利於食品加工工業的發展。該邦生產的蔬菜和水果主要有番茄、菜花、甘藍、甜豆、白薯、香菜、玉米、番荔枝、番木瓜、番石榴、芒果、波羅蜜和甘蔗等。
園藝方面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不僅因為當地有對於水果、蔬菜、花卉、藥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的需求,而且因為出口的機會也很多。家畜飼養業的情況也一樣,因為對於奶類、肉類和蛋類產品的需求都在不斷增長。加爾克漢德邦食品加工業發展的空間非常巨大。

文化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自古以來,蒙達、奧蘭和焦達訥格布爾地區的其他部落群體就與大自然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他們對土地、水、風、植物和動物採取撫慰態度。有一條在奧蘭人中普遍流行的諺語說:“大地充滿精靈,就像大樹長滿樹葉一樣。”在焦達訥格布爾部落民的信仰中,萬物有靈的信念占有核心地位。這個地區的主要部落又分為若干外婚氏族。這些氏族實行圖騰崇拜,習慣選取動物和植物這樣的自然事物作為自己的姓名。圖騰崇拜通常表現為氏族必須保護他們認作圖騰的事物,發誓絕不食用或者殺死它們,也不毀壞、傷害或者使用它們。氏族成員絕不能使用由它們做成的東西,或從它們提取出來的東西。同時還要求他們阻止其他人放縱自己採取上述行動。在這裡,人們注重保護森林,這種觀念包含在他們的文化因素和崇拜習慣之中。奉為神聖的常常還有原始森林的某些部分。它們被稱作迦亥爾或薩爾那,是特別奉獻給部落群體的主要神的。按照部落的習慣,在那些歸為神聖的林區內,砍伐樹木和折取樹枝都是禁止的。
加爾克漢德地區生物種類繁多。這裡藥用植物的品種尤其豐富,並受到“奧伽”們的熱心保護。“奧伽”是通曉這些植物所具藥效的人。部落群體積累起來的知識靠口授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部落民經營農業的方法十分簡單。像奧蘭這樣的部落是不用人工灌溉的。該地區的大部分地方每年只種一季穀物,這就使得土壤能有足夠的時間恢復肥力。在災荒年代,部落群體便靠森林中那些無論多少總能食用的東西維持生計。
在部落民的生活中,各種節日全年不斷。它們都是同農事活動相聯繫的。各個地方的節日又總是深深植根於對於各種植物的崇敬之情的。一個稱作“薩爾乎爾”的重要節日就是花卉節。這個節日在拜薩柯月的最末一天舉行。拜薩柯月相當於公曆四月。在三、四月間,未婚的男孩們從林中采來薩可瓦(娑羅)花,將它們栽種在村莊裡。這個節日可以說是部落民的春節。它為當地的人們,無論老幼,提供了一個喜慶和歡樂的機會。姑娘和小伙子們和著鼓聲唱歌跳舞,通宵達旦。老人們則坐在一旁欣賞那迷人的舞蹈。人們排作一串拉成圓圈,然後伴著音樂和歌聲翩翩起舞。樂手們拿著傳統樂器在圈內伴奏。男人們身穿鑲著紅邊的白色陀利,女人們身穿紅色滾邊的白色紗麗。觀看這樣的舞蹈常會使觀者也情不自禁地參與進去。
另一個部落民喜歡的節日是藪哈萊,或稱班達·帕拉布。這個節日在印度教的包私月舉行,由於時間在每年水稻收穫之後不久,所以也可以稱作部落民的豐收節。過節的時候總要將家畜洗淨,塗油並抹上硃砂,然後進行膜拜。
卡拉姆節,或稱卡爾馬節,是部落民和非部落民都過的重要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在帕都月(公曆九月)舉行。過節的時候,人們將神聖的卡拉姆樹枝砍下來,按照一定的禮儀帶回自己的庭院,對它進行崇拜。此外,還要將穀物新生的黃色幼芽(迦瓦)分送給老人和孩子,以示尊敬和熱愛。這些穀物是年輕的婦女們特別為這樣的目的而培育的。部落里的年輕人唱歌跳舞,徹夜不停,歌詞里敘述的傳說通常與“業”和“法”有關。
九日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它與秋分有關。從節期的第一天開始,到第十天結束。前九天要對難近母的偶像進行崇拜,到第十天便將它帶到河邊浸入河中。杜賽訶羅節是慶祝羅摩戰勝羅波那的節日,所以又稱“十日勝”節。屆時,人們用紙和木料做成羅摩的敵人羅波那、梅迦那陀和鳩帕伽爾那巨大而又色彩斑斕的偶像,裝上焰火點燃。在公開場合的慶祝活動中,這是一個主要節目。還有一個節日是霍利節,即灑紅節。它在帕爾古那月的望日舉行。第瓦里節,或稱燈節,在加爾克漢德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手工藝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加爾克漢德以其木器、竹器、比特加爾繪畫、部落風格的飾物和石刻而著稱。雕刻得十分精美的木製和竹製品顯示出當地工匠的非凡手藝。但是,由於缺少對於產品的宣傳和推銷,某些技藝曾經陷入失傳的境地,如比特加爾繪畫和石雕等。現今在政府的支持下,某些技藝又有了復活的希望。
1、木製品
加爾克漢德曾經是一個森林茂密的地區。這裡的人們利用豐富的木材資源生產出各種木製品,以滿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它們包括大門鑲板、箱子、窗戶以及木勺等。這些木製品外形漂亮,雕刻精美,在印度和國外都有很好的市場。
2、竹製品
加爾克漢德森林中的竹子很細,但柔韌性好,非常結實。當地工匠利用它們做出了各種竹製品,像籃子以及狩獵和捕魚工具等。
3、比特加爾繪畫
比特加爾繪畫是印度最古老的部落風格畫之一,人們也根據它的外形特點而稱之為捲軸畫。它們經常描繪人的來世生活。
4、石刻和金屬製品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石刻是該地區另一重要的傳統工藝,但是目前正在步入失傳的境地。現在剩下的懂得石刻技術的工匠已經很少。即使這為數不多的人也在不斷地轉往其他新的行當,因為石刻賺錢太少。該邦稱作馬爾哈爾和坦特利的村社有不少懂得金屬工藝的行家。他們能利用各種金屬做出漂亮的家用器具。
5、裝飾品
加爾克漢德地區的部落民喜好裝飾。當地的工匠們常用金、銀和珠子等製造出簡樸的裝飾品。這些飾物儘管簡樸,但是卻能很好地表現出該地域的傳統文化。
6、玩具製作
在加爾克漢德的各個山區和首府蘭契的周邊地區,有些家庭世代經營玩具製作。木製玩具通常仿效自然物,外塗奪目的鮮黃色。由於它們是供兒童玩耍的,所以做得不大。這些靈巧的玩偶通常用棕櫚樹葉片來做,塗上粉色的斑點,並用手指畫出圖案,表達出一種嬉戲歡樂的日常生活情趣。
加爾克漢德人對於盛大婚慶及其歡鬧場面的喜好,也反映在他們的玩具製作上。玩具商在他們的玩具中重現羅摩神或象頭神迦內沙的結婚儀式。作為新郎,羅摩的下半身穿著鮮黃色的衣服,或稱陀利。它是新郎常穿的結婚禮服;再加上頭戴面紗,渾身金光閃閃的新娘,婚禮的氣氛便被烘托出來。至於自然物,手藝人最喜歡的莫過於一群長著稻綠色羽毛,漂漂亮亮的長尾小鸚鵡了。不過,保持真實的僅僅是鳥兒羽毛的顏色,而外形則依照輪廓分明的民間藝術形式和程式化的姿態重新設計。

旅遊景點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1、賈姆謝布爾(Jamshedpur)
賈姆謝布爾位於蘇巴納雷卡河與卡爾凱河的交匯處。該城是一個巨大的鋼鐵生產中心,有時人們也稱它“印度匹茲堡”。這裡其他的工業產品還有汽車、農用設備和機車部件等。這是一座20世紀初建立的城市,名稱取自賈姆謝德吉·塔塔,他是塔塔鋼鐵廠的創建者。該城附近有藏量豐富的煤礦和鐵礦。國家冶金實驗室、塔塔鋼鐵公司和塔塔工程和機車公司等都以賈姆謝布爾為基地。城市中心的紀念公園占地超過225英畝,風格仿照著名的邁索爾布林達萬花園,是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還有迪姆納湖和部落文化中心。前者在城外13公里處,坐落在達爾馬山麓。後者向人們展示了印度土著居民的民情。
2、蘭契(Ranchi)
蘭契是加爾克漢德邦的首府,也是一個療養勝地。該城高度為海拔2128英尺(647米),建有印度最大的工具機製造廠之一。到處都有瀑布和溪流作為裝飾的蘭契城與眾不同,對於加爾克漢德來說,堪稱天賜之都。達薩姆瀑布、渾德魯瀑布、久賀納瀑布(距城40公里)和希爾尼瀑布(距城70公里)都是旅遊者的好去處。其他好的景點還有安格拉巴地的寺廟、眾主廟、羅摩—悉多廟、哈奴曼廟和濕婆廟。此外還有泰戈爾山。這是一個能夠引發鄉愁的地方。據說諾貝爾獎獲得者羅賓德拉那特·泰戈爾有幾本書就是在這裡寫的。
3、達薩姆瀑布(Dassam Falls)在距蘭契城4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名叫泰馬拉的村莊。村莊附近有坎奇河流過。坎奇河從144英尺的高處流下,形成一個名叫達薩姆的漂亮瀑布。它還有個名稱叫達薩姆·卡克。
4、渾德魯瀑布(Hundru Falls)這個瀑布距蘭契城約45公里。在這裡,斯瓦爾那雷卡河自320英尺的高處流下,形成美妙的渾德魯瀑布。瀑布的下面有一泓美麗的潭水。每逢雨季到來時,巨大洪流形成的景象足以動人心魄。
5、太陽廟(Sun Temple)這座優雅的太陽廟座落在距蘭契城大約39公里的地方。它的外觀為一輛巨大的馬車,共有18個車輪(每邊9個)和7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兩者皆有豐富的裝飾。

加爾克漢德邦加爾克漢德邦

6、扎格那特布爾廟(Jagannathpur Temple)這座老式的扎格那特神廟距蘭契城約10公里,建於1961年。它是仿照普里神廟的形式建造的,矗立在山巔,猶如一座堡壘。它的車節在印歷4月舉行。
7、內塔爾哈特—地上天堂(Netarhat)內塔爾哈特位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距蘭契城144公里,高度為海拔3622英尺,周圍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光禿禿的山石和蔥翠的小丘。它是一處上佳的療養和度假勝地,人稱“焦達訥格布爾女王”。附近的內塔爾哈特寄宿學校也是可看的地方。其他旅遊景點還有觀看落日的理想地點木蘭岬、加克里瀑布、羅塔瀑布和薩達尼瀑布。羅塔瀑布距內塔爾哈特61公里,落差468英尺,是加爾克漢德邦最大的瀑布之一。薩達尼瀑布距內塔爾哈特35公里,其水流曲折如蛇。
8、哈扎里巴格(Hazaribagh)
哈扎里巴格意為“千座花園”,是一處著名的療養勝地,高度為海拔2019英尺。它座落在茂密的森林中間,動植物種類繁多,氣候宜人。哈扎里巴格高原東部邊緣的帕拉斯納特山高4480英尺,是這裡最高的山峰。按照耆那教的傳說,該教的24位祖師中至少有23位(包括波羅濕萬特)是在帕拉斯納特山的薩梅特西克拉獲得解脫的。這座山似乎確曾是耆那教徒的居留地。耆那教第二十三祖在焦達訥格布爾的部落民中享有盛名。蛇王世主認出了他,並保護了這位入定的祖師。耆那教徒在山間建造了許多美麗的寺廟,既有白衣派的,也有天衣派的。
哈扎里巴格國家公園座落在低山地帶,平均高度為海拔1800英尺(615米),占地183.89平方公里。這裡有眾多的野生動物,如野豬、水鹿、大羚羊、白斑鹿、懶熊、老虎和豹子等。此外,加那利山、拉吉拉帕瀑布和蘇拉加·昆德等也是很有意思的旅遊景點。
9、拜迪亞納特達姆 (迪奧加爾) (Baidyanath Dham )
迪奧加爾(神之屋)在桑塔爾·帕爾賈那區,是一個重要的印度教朝聖中心。這裡有古代的巴巴·拜迪亞納特寺,為印度十二座火林伽寺廟之一。多少世紀以來,每到印歷5月,濕婆的信徒們總會舉行百公里跋涉朝聖禮,向巴巴·拜迪亞納特敬獻聖水。最後,他們要在距迪奧加爾43公里以外的巴蘇金那特行敬拜禮。至此朝聖儀式才告圓滿完成。
10、丹巴德 (Dhanbad)
丹巴德是印度最重要的工業和礦業中心之一。該城距蘭契約168公里,著名的賈里亞煤田就在附近。其他景點還有距丹巴德52公里的邁圖恩大壩,壩名意為“母親的居所”。大壩形成的水庫面積超過65平方公里。在達莫達爾河上興建的水壩形成了一個地下水電站。以潘切特山為背景,還有一座大壩矗立在達莫達爾河上,稱潘切特水壩,這座水壩長22,155英尺,高134英尺。陶普沁齊湖是一座人工湖,距丹巴德約37公里。湖邊的環境寧靜而優美。座落在丹巴德—蘭契高速公路旁邊,達莫達爾河南岸的波卡羅,是印度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這裡距丹巴德約50公里。在丹巴德附近還有一些歷史名勝古蹟。它們是:
11、查提·哥賓德普爾(Chati Gobindpur) 這個村莊裡矗立著兩根古代石柱,分別與阿育王和阿富汗領袖舍爾·沙有關。
12、哥帕爾普爾和梅瓦(Gopalpur and Meva) 這兩個村莊裡也有古代石柱,其年代據說可以上溯到阿育王時期。還有說法認為這裡巨大的石像就是阿育王本人。
13、潘拉 (Panrra)該村莊是一個印度教徒朝聖之地,據信般度五子在其流放期間曾經在這裡盤桓。這裡還有一座古代的濕婆廟,稱般德維濕瓦爾·摩訶提婆。
14、貝特拉國家公園(Betla National Park) 帕拉茅的貝特拉國家公園為人們研究生活在森林、山間和峽谷等自然環境中的野生動物提供了極好的條件。貝特拉國家公園最初是一個淨修林,後來才作為國家公園。目前國家公園裡棲息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包括老虎、大象、野豬、齡猴、羅猴、花鹿(白斑鹿)、大羚羊、蟒蛇等。最難得一見的是體軀巨大的犍牛,俗稱。1974年,貝特拉國家公園被宣布為虎類保護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