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尼沙里

1326年,奧斯曼蘇丹奧爾罕創立了後來歐洲人聞風喪膽的加尼沙里軍團,即近衛軍團。該軍團主要由基督教俘虜和奴隸中的青少年組成。他們被強行改宗伊斯蘭教,接受嚴格的訓練。加尼沙里軍團的戰士們作戰勇敢,戰鬥力極強,逐漸成為奧斯曼帝國軍隊的主力。加尼沙里軍團的戰士必須終身過集體生活,不得結婚。(後來的加尼沙里軍團由於沒有足夠的戰俘,於是帝國創立了從基督教信徒中徵募男丁的制度)。

制服和武器

奧斯曼的傳統服飾更多的是根據波斯而非阿拉伯傳統,而且從15世紀到19世紀早期一直沒有變化。每個社會階層和民族、宗教,民眾或是軍事組織有著獨特的穿著方式。頭飾是特別重要的階層標誌。一個15世紀早期的歐洲觀察者,勃艮第的鄉紳Bertrandon de laBroquiere,描述早期的奧斯曼服飾說:“……兩到三件薄而及踝的棉罩衣。他們的外套是一件土耳其語稱為‘卡皮納特’(Kapanice,英文capinat)的氈袍。它很輕而且防水……他們穿及膝高的靴子和肥大的褲子……在他們戰鬥或行走或忙碌的時候可以把袍子塞進取以免絆著自己”。
加尼沙里士兵的制服大部分是羊毛的,布料由塞薩洛尼基的猶太織工製作。“伯克”(Bork)和“烏斯庫夫”(Uskuf)帽子是他們最與眾不同的特徵,而這也反映了伊斯蘭托缽僧對於軍團起源的影響。一個樸素的木勺系在帽子的前面作為徽章,這是加尼沙里軍團使用烹飪符號的另一個例子。高級軍官的夾克

油皮毛制的邊;狐狸、松鼠、貂、黑貂、猞猁和貂鼠的皮毛都很受歡迎。加尼沙里的靴子是紅色的皮靴,而那些高級軍官和特權人士則是黃色的。腰帶和肩帶也暗示著職務:九個波斯坦齊軍階中,最低的級別用粗布(第一級藍色,第二級白色,第三級黃色,第四級藍白混合),第五級用較好的白布,第六級用白色絲綢,第七級用較好的黑布,第八、九級都是黑色。
奧斯曼軍隊重新使用繳獲的武器,帝國也從歐洲進口大量的裝備。教皇企圖阻止這種貿易的努力失敗了,雖然也涉及到天主教的義大利,但是16~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主要軍事裝備供應者是新教的英格蘭和荷蘭。(1605年威尼斯人捕獲的一艘英國船上裝有不下700桶火藥,1000支火繩槍管,500支完整的火繩槍,2000隻劍和其他提供給奧斯曼軍隊的戰爭物品。)
出口則規模較小,但是在歐洲有對高質量的土耳其槍管的需求。武器製造業由一些截然不同的行會瓜分,這些行會製造劍、矛、短劍、步槍、手槍和盾,而重武器由國家兵工廠製造。事實上直到18世紀奧斯曼的火器無論在名稱還是設計上都受到歐洲的強烈影響;例如燧發槍(flintlockmusket)被稱為muskattufenkleri,卡賓槍(carbine)被稱為karabina,手槍(pistol)被稱為tabanca,雙管手槍(double-barreled-pistol)被稱為cift tabancah tufenk。
部分加尼沙里士兵在早期是全副裝甲的,而攻城單位一直這么做了幾個世紀。但是到15世紀奧斯曼的騎兵防護與步兵截然不同;大部分的盔甲貼著“加尼沙里”的標籤實際上卻是西帕希騎兵的盔甲。加尼沙里在和平時期是不發放重武器的,這些武器儲藏在兵工廠(Cebehane)里;在戰爭開始時士兵隨意挑選他所喜歡的武器。
起初只有少數的奧斯曼步兵裝備了劍,其他大部分都只有弓和短矛。大部分的劍和短劍是傳統伊斯蘭式樣,但圖示的和流傳至今的武器則反映了巴爾幹影響。例如,一種罕見的短刺、無錐度的闊劍,蘑菇形的拜占庭式劍柄。
最普通的奧斯曼式馬刀是寬刃(kilic)、無錐度而且沒有波斯式馬刀(acemikilic)那樣彎曲。Gaddara是一種寬而直或稍稍彎曲的起源於波斯的獵刀,但是著名的背面或兩面開刃的土耳其yatagan和單刃的pala的起源仍有爭議。Mec是一種歐式的細的刺劍,只有海軍和匈牙利駐軍使用。多種的槌杖,例如gurz,sesper,kocbasi即“公羊頭”以及teber斧也很流行。另外,奧斯曼步兵使用多種棒狀武器(歷史學家很少注意的事實)。這包括haba即guisarme,tirpan即長的、彎曲劍刃的闊劍,明顯鉤狀的zipkin和戟(balta)。一些義大利背教者——大概是來自熱那亞和米蘭被奧斯曼人奪取的殖民地——的影響存在,同時奧斯曼的棒狀武器也表現出與俄國武器的相似性。Bardiche有一個兩點固定的長刃,背面有長釘,明顯類似於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武器。
早期的加尼沙里軍團由步兵弓箭手組成,雖然大多數加尼沙里士兵很快就裝備了火槍,但弓箭在軍團歷史上始終是享有聲望的儀式武器。(奧斯曼人使用十字弩不太為人所知,雖然晚期的拜占庭軍隊廣泛地招募他們。事實上一個中世紀晚期的土耳其單詞“十字弩”canra,可能來源於拜占庭辭彙tzaggra——除非是兩者都來自波斯-阿拉伯語辭彙jarkh。)不過還是加尼沙里使用火器最使他們的敵人印象深刻。最初士兵都很以整潔的服飾為榮,不喜歡會弄髒衣服的槍枝[火槍射擊會造成很大的煙,射擊幾次後射手就籠罩在火藥燃燒的煙幕中,所以很髒。],但是見識了1440——1443年的匈牙利戰役之中火槍的巨大威力後,加尼沙里逐漸接受了火繩槍(matchlock arquebus)。
在早些時候,槍枝被稱為tufenk,tufek或zabtanah,這些詞都來自中世紀的波斯語辭彙吹風管。典型的奧斯曼火繩槍要比西方的更長,口徑更大;最大的是阿爾及爾造的,可以發射大塊的80gm[gm是一個什麼長度單位?]的子彈,最輕的是希臘造的,發射22gm的子彈。燧發槍可能最早在16世紀早期在德國出現,但是它在多沙塵的近東和中東環境使用不可靠。因此奧斯曼步兵比歐洲其他地方使用火繩槍要久。後來,在17世紀,一種簡單易於清潔的燧發裝置——被稱為miquelet意即彈簧鎖——從義大利或西班牙經北非傳入。
加尼沙里直到在1645——1649年征服威尼斯控制下的克里特島的戰爭中才廣泛使用手槍。1770年,德·托特男爵(Baron deTott),一個匈牙利籍的法國人,被邀請來對奧斯曼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革,他嘗試使土耳其人裝備刺刀。但是就像之前的長矛,這種武器遭到了強調個人的約爾達斯(Yoldas)的詛咒,因為它要求所有人統一行動才有效果——或者如加尼沙里所見,“戰鬥時像機器而不像武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