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嘔吐

慢性不明原因的嘔吐在過去有很多的名稱,很長時間內稱為精神性嘔吐,因為精神因素被看作是最可能的因素。最近,周期性嘔吐綜合徵和功能性嘔吐這些概念被採用,用來解釋十分複雜的嘔吐現象。周期性嘔吐的特點是嘔吐,在嘔吐發作間期有明顯的症狀緩解期。

基本信息

概述

功能性嘔吐是由腹部肌肉的非隨意性收縮胃底和下食管括約肌的鬆弛所致的內容物被用力排出。

發病機制

功能性嘔吐有相當一部分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其可自我誘發,也可不隨意地發生。發生於使患者感到焦慮、威脅或“厭惡”的情況下。導致患者嘔吐的心理因素可由文化風俗決定(如吃不合習俗的外來食品),嘔吐可表示敵對行為(如兒童發脾氣時的嘔吐),也可為情緒轉換性疾病的一種表現。

表現及診斷

病史,體格檢查及原始化驗資料常可合理地排除明顯的胃腸道疾病(如膽囊炎,肝總管結石,腸梗阻,消化性潰瘍,急性胃腸炎,內臟穿孔或其他急腹症,攝入有害物質),其他器官系統的異常(如急性腎盂腎炎,心肌梗死,急性肝炎),中毒或代謝性疾病(如全身感染,放射性照射,藥物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癌腫),神經性原因(如前庭中樞的刺激,疼痛,腦膜炎,中樞神經系統創傷,腫瘤)。對神經性嘔吐,儘管症狀已達數周或數月,患者通常無體重減輕,脫水或客觀的臨床異常。然而對於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包括進食異常,由於持續嘔吐,故可出現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嘔吐不會發生在期待的生理活動之後,如患者在想到食物時可發生嘔吐,與進食可能相關。在進食異常的患者,嘔吐是自我誘發的。
為了明確嘔吐的精神性原因,必須闡明引起嘔吐的行為特徵,而這在時間上可能不允許。患者可能有功能性噁心和嘔吐的個人史和家族史,這可作為現有症狀的模式。在鼓勵患者描述嘔吐發作的背景時,其雖能將嘔吐的發生與應激聯繫起來,且聲稱在相似的應激期間嘔吐會復發和加重,但患者仍不承認嘔吐與精神緊張有關。
若病史和體格檢查不能排除軀體疾病,則應根據已獲得的臨床資料作進一步的研究,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血糖,血沉,尿素氮,電解質,尿液分析,肝功能檢查,大便隱血試驗,含全小腸的上消化道系列檢查和腹部超聲檢查。若這些結果正常(即排除了上消化道,代謝和中毒性疾病),則可較合理地診斷為精神性噁心和嘔吐。

治療

不論病因學如何,醫師應使患者確信理解患者的不適並將設法緩解其症狀,應避免使用“一切正常”或“這是情緒問題”等用語。可短期試用止吐劑作為對症治療,長期治療應包括支持療法,定期隨訪,此時可幫助患者解決潛在的問題。
重視患者的營養狀態,必要時提供營養支持、糾正代謝紊亂是治療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
藥物治療主要是改善嘔吐症狀,包括抗膽鹼能藥物、抗組胺藥、抗精神病藥和促胃動力藥。
精神心理療法在功能性嘔吐治療中相當重要。不論病因學如何,醫師應使患者確信其真正理解患者的不適並設法緩解其症狀,應避免使用“一切正常”或“這是情緒問題”等用語。認知療法與社會技能訓練對症狀緩解有效,自我控制治療可能有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