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葉蝦脊蘭

劍葉蝦脊蘭

劍葉蝦脊蘭是蘭科、蝦脊蘭屬植物。分布於湖南、湖北、陝西、貴州、四川、雲南。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劍葉蝦脊蘭劍葉蝦脊蘭

種中文名:劍葉蝦脊蘭

種拉丁名:CalanthedavidiiFranch.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屬拉丁名:Calanthe

海拔:500-3300

命名來源:[nouvarchmushistnatparisll10:85.1888]

中國植物志:18:299

生境:山地路旁

繁殖方式:分株

習性:蔭生

形態特徵

劍葉蝦脊蘭劍葉蝦脊蘭

陸生蘭,高達75厘米。莖極短,基部被數枚鞘狀葉。吉近基生,劍形或帶形,連葉柄長達65厘米,寬1-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通常具長柄。花葶液生,直立,粗減,高出葉外;總狀花序密生多數花;花序軸和子房短柔毛;花苞片狹披針形,生於子房(連花梗),伸展或反折;花小,長8毫米,黃綠色,無毛;萼片橢圓形,寬2-3毫米,頂端銀尖,花瓣等長於萼片,狹橢圓狀披針形,寬不及2毫米;唇瓣3裂,側裂片近卵圓形,唇盤上表面具3條雞冠狀褶片,中裂片2裂,裂片呈鈍角叉開,頂端鈍;距長約6毫米。唇盤在兩側裂片之間具3條等長或中間1條較長的雞冠狀褶片,有時褶片延伸到近中裂片的先端;距圓筒形,鐮刀狀彎曲,比花梗和子房短或稍長,長5-12毫米,外面疏生毛,內面密生毛;蕊柱粗短,長約3毫米,上端擴大,近無毛或被疏毛;蕊喙2裂;裂片近方形,長約1毫米,先端近渾圓;藥帽在前端不收窄,先端圓形;花粉團近梨形或倒卵形,等大,長約1毫米,具短的花粉團柄;粘盤小,顆粒狀。蒴果卵球形,長約13毫米,粗7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功能及用途

醫藥:根、假鱗莖、全草(馬牙七):辛、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用於咽喉腫痛,牙痛,瘰癧,胃潰瘍,慢性肝炎,腰痛,腹痛,經閉,關節痛,砂淋,跌打損傷,蛇咬傷。

國內分布

產陝西(秦嶺南坡、大巴山)、甘肅南部(文縣、康縣),台灣(北部和中部地區)、 湖北(巴東、保康、宜昌、神農架地區)、湖南西北部(桑植)、四川(城口、南川、九龍、合川、峨眉、天全、瀘定、平武一帶)、貴州(梵淨山、黃平、都勻)、雲南(屏邊、麻栗坡、維西、貢山)和西藏東南部(察隅)。

劍葉蝦脊蘭
劍葉蝦脊蘭
生於海拔500--3300米的山谷、溪邊或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宜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