劊子手之歌

《劊子手之歌》是美國作家諾曼·梅勒寫的一部長篇小說。 

作品信息

【名稱】《劊子手之歌》

【年代】現代

【國家】美國

【作者】諾曼·梅勒

【體裁】長篇小說

內容概要

1976年4月,加里·吉爾摩由表妹布倫達等人作保,獲得假釋出獄。他14歲時因盜竊波蘭進少年管教學校,到現在已斷斷續續坐了18年的牢,最長的一次連續在獄中生活了12年。獲釋出獄後,加里回到母親的故鄉猶他州普羅沃市,住在姨夫弗思的家裡,並在弗恩開的鞋鋪當幫工。長朗的監獄生活,使加里形成了獨特的品性,而一旦獲得自由,他便在各方面都使這些品性膨脹起來。在鞋鋪,加里無心認真幹活學藝,卻整天以喝啤酒為樂,並四處閒逛,追逐女人。姨母艾達把一位姑娘介紹給他,第一次約會,他便把她灌醉強行姦污。漸漸地,周圍的人對他反感起來,弗恩夫婦也被他攪得不得安寧。這樣,表妹布倫達不得不在另外一家工廠給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這家工廠,加里認識了一個叫斯特林的人,與他交了朋友。一次,他去斯特林家,碰巧斯特林的堂妹尼科爾也去了那裡。尼科爾年輕貌美,身材豐滿,雖然經歷坎坷,近乎放浪,卻又心地簡單,不失少女的純真。加里與尼科爾一見鍾情,很快就搬到一起同居了。他們整天縱情歡娛,陶醉在愛情之中。但加里畢竟是加里,尼科爾畢竟是尼科爾,生活畢竟是生活。加里仍然終日酗酒,並且不時偷些東西,甚至偷了許多槍枝。尼科爾則經常為他擔驚受怕,提心弔膽。兩人的關係漸漸緊張起來,加里開始對尼科爾大打出手。有一次,尼科爾實在忍受不了加里的毒打,離家躲了起來,堅決不見加里。這使加里急得發了瘋,坐立不安。本來在生活中失去了很多的加里,這時又失去了自己內心深深地愛戀著的情人,不由得失去了理智。在駕車四處尋找尼科爾而又找不到時,他在一個汽車加油站隨意用槍打死了正在值班的工人。第二天,他又持槍闖進了一家汽車旅館,兇殘地開槍殺死了這家旅館的經理。在逃跑的途中,他把手槍藏在一片灌木叢中,不料手槍走火,傷了自己的手。隨後,加里給表妹布倫達打電話,把自己的藏身之處告訴了布倫達,請求她來給自己包紮傷口。這時,警方已經開始認為這兩件兇殺案的重大嫌疑者是加里,正在追捕他,併到布倫達家去打聽加里的下落。布倫達左右為難,最終還是把加里的藏身之處告訴了警察,警察精心布置,最後逮捕了加里。10月5日,普羅沃市法院公開審理這兩起兇殺案。在法庭上,公訴人列舉了大量證據證明加里是殺人兇手,而加里本人也面對法官和陪審團講述了自己殺人的整個過程,並為自己終於引人注目、受到重視了而流露出得意之情。這一切都給法庭及陪審團留下了很壞的印象。最後,法庭判處加里死刑,十二名陪審員一致舉手通過。此時,美國已經整整十年、加里犯罪所在地猶他州已經16年沒有實施死刑了。如果加里抗訴,州法院極有可能對他改判為無期徒刑。加里的官方指派律師等都希望他抗訴,以便免於一死。可加里卻不願這樣做,他不想在坐了18年的牢以後,繼續坐牢,在監獄裡過一輩子,因此,他堅決要求按期對他執行死刑。在獄中,加里終日思念情人尼科爾,主要事情就是給尼科爾寫信,向她傾訴自己的思念之情,尼科爾這時也意識到,自己仍在深深地愛著加里,離開他,自己的生活就變得毫無色彩,毫無意義。分開得愈久,兩人的愛情愈熱烈,尼科爾每天都去監獄探望加里。11月11日,應猶他州大赦委員會的要求,州長宣布推遲刑期,加里聽到這個訊息後決定自殺。尼科爾也不願意自己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決定為加里殉情。她設法搞到了50片安眠藥,一半留給自己,一半藏在身上,探監時趁看守不注意交給了加里。兩人約定當天午夜同時服藥自殺。不料,由於藥量不夠,兩人都沒死成,被送到醫院裡搶救了過來。加里康復得很快,而尼科爾卻因此受了刺激,腦神經嚴重損傷,被送進了精神病院隔離治療。此時,加里的名字傳遍了整個美國,印有他頭像的T恤衫風靡一時,《時代》雜誌選出他作為本年度新聞人物,在扉頁上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加里每天都接到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來信,其中不乏求愛的情書。各新聞單位也都派出了記者,關於加里的訊息每天都出現在電台,電視台及各類報刊雜誌上。12月25日,猶他州法院宣布,將於1977年1月17日對加里執行判決。加里的母親身患重病,派小兒子麥可飛到猶他州,勸加里抗訴,加里向他傾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弟弟能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一生都彼關在鐵窗裡面會是什麼滋味。麥可被哥哥說服了。1月15日,麥可去監獄向加里告別。加里交給他一張畫著只破獄鞋的紙,說這是自己的自畫像,送給弟弟留作紀念,又托弟弟給母親帶去一本《黑暗的人》和一幅尼科爾的肖像。最後,加里情不自禁地擁抱了弟弟,說“轉達我對媽媽的愛。好孩子,你得多吃點,你太瘦了。”1月16日晚,加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獲準與自己的律師和親友通宵聚會。他沒有絲毫的沮喪與絕望,興致勃勃地表演拳擊、跳舞。唯一讓他難過的是再也見不到尼科爾了,他托弗忌把自己的一盒講話錄音磁帶和一頂羅賓漢帽轉交給尼科爾,凌晨1點鐘,獄方通知加里,州法官里特再次宣布緩刑,理由是納稅人的錢不能用於處決犯人。加里急得差點哭了,提出由他自己出錢買子彈槍斃自己,否則他就再次自殺。1月17日早晨6點55分,州法院召開緊急聽證會。經過激烈辯論,主張處死加里的一派占了上風,法院最後裁決維持原判。7點55分,加里做好了服刑的準備,手捧尼科爾的照片走出牢門。他被推上警車,押往刑場。刑場是一家廢罐頭廠的一間破廠房,廠房的一端是一座用麻包壘成的高台,高台的前面放著一把椅子,警察將加里綁到椅子上。他看上去瘦削衰老,但雙目炯炯有神,面無懼色,幾個參觀死刑的親友依次走到椅子前與加里話別。加里招呼弗思走到自己身旁,示意他解下自己腕上的手錶。表已經被加里砸壞,正好停在原定的死刑時間——7點55分上。這時,典獄長走上前來向他宣讀了判決書,然後問他還有什麼話說,加里回答道:“讓我們動手吧!”法醫在他的黑色上衣胸前用粉筆畫了個白圈。8點7分,幾名劊子手一起瞄準這個白圈開了四槍。加里的手臂輕輕地抬了一下,心臟停止了跳動。加里死後,按照他的遺囑,醫生摘取了加里的眼睛等身體器官,他的親友則把他的骨灰用飛機灑到了猶他州的上空。

作品鑑賞

1976年7月,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發生了一起轟動一時的兇殺案。一個名叫加里·吉爾摩的假釋犯無故殺死一個汽車加油站的工人和一個汽車旅店經理。被捕之後,殺人犯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並甘願接受槍決。他的死打破了美國10年無死刑的記錄。根據這一事件,美國著名作家諾曼·梅勒寫成了轟動一時的長篇紀實性小說《劊子手之歌》。《劊子手之歌》發表於1979年,當年即發行逾百萬冊,列為美國當年暢銷書之首,1980年獲普利茲獎,並被法國權威書評雜誌《讀書》列為世界理想藏書之一。此書是被介紹到中國的第一部梅勒的著作。《劊子手之歌》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深思的非虛構長篇巨著。作者從主人公加里的情人尼科爾,從他的親戚、朋友、他的僱主和受害者,從警察、偵探、監獄看守、法官、律師、精神病專家、記者等人那裡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成功地再現了加里的痛苦扭曲的內心世界。美國原編者對這本書的評介說:這是個“悱惻動人的故事……是一個暴力與恐懼、嫉妒與失落的故事,一個在死亡的沉寂中仍在抗爭的愛情故事”。此書規模恢宏,構架博大,從各個方面,同時又是圍繞著加里的兇殺案件,全面而真實地再現了美國當代社會的生活,讀來令人慨嘆。作者揭示了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對加里的不良影響,以翔實的筆墨證明了正是“自私、欺詐、虛偽和商品化”的美國社會誘使加里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最終導致毀滅。讀罷全書,人們不能不對“誰是真正的劊子手?”這樣的問題進行一番深刻的思索。小說基本上採用的是新聞語言,開創了世界範圍內非虛構小說的先河,在當代國際文壇上的地位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簡介

諾曼·梅勒(1923—2007),美國著名當代文學家。在哈佛大學獲得了工程學學位。他一生共出版了30多本著作,其中包括小說、自傳和其他非小說。他憑著作品《夜間的軍隊》(TheArmiesoftheNight),和《劊子手之歌》(TheExecutioner'sSong)分別獲得了1968年和1979年的普利茲小說獎,他大膽的文風和不健康的題材也使他受到不少爭議。他在美國文壇馳騁近半個世紀,卻一生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儘管他幾次是提名大熱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