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明[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創辦人兼所長]

劉開明博士出生於1965年2月16日,廣西柳州人。他是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的創辦人兼所長。在過去10年,劉博士是中國勞工和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積極活動家,致力於人權和勞工權利的保護工作。他也是國內和國際相關會議論壇的經常演講人。

基本信息

劉開明簡介

劉開明 博士於1997年在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和2012年,他分別在丹麥人權研究所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擔任短期的研究夥伴。在創辦ICO之前,他是深圳法制報的編輯記者(1997-2002)和廣西師範大學講師(1990-1994) 。在2006-2007年間,他受歐盟委員會委託擔任中國-歐盟合作戰略顧問,負責中國-歐盟戰略合作項目人權、法治和良好治理方面的評估專家。他也是中國-歐盟合作項目--村級治理項目的最終評估專家,中國-歐盟合作項目--公平發展、公共治理項目的中期與最終評估專家,以及中國-歐盟合作項目良好治理資助項目的設計專家。劉博士全程參加了聯合國秘書長商業與人權特別代表John Ruggie教授的諮商工作,並在中國組織了兩次聯合國商業與人權公約的諮商座談會,參加了從2005年曼谷諮商會到2010年日內瓦諮商會全部諮商過程的中國人。他也是轉型時代思想者論壇的成員,這個平台由貝塔斯曼基金會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聯合創辦,有200多名來自全球的轉型思想家。劉博士還是改善工作條件的資深專家。他領導過100多個專注於解決工廠問題並創造雙贏工作條件的項目,也在工廠和農村地區執行過1000多個社會責任與環境的審核,涉及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高棉。他服務的客戶包括來自北美、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

劉博士曾經受邀到聯合國、世界銀行、歐盟議會、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鮑登學院、科比學院、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世界經濟論壇、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等重要國際機構和學術機構發表演講。他是勞動權利、人權、法治、社會發展、公民社會以及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國內外論壇的重要演講人。

教育背景

南京大學文學博士,1994-1997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碩士,1987-1990

廣西師範大學文學學士,1983--1987

人物經歷

2004年3月到2006年8月,是深圳外來工學院的創辦人兼校長。

1997年7月—2001年12月,擔任深圳法制報編輯兼記者。

1990年7月到1994年8月,擔任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

1998年開始從事勞工與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已經出版了8部專著(中文、英文和芬蘭文),是勞工標準、人權、企業社會責任、社會學、人口經濟、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專家。

2001年3月創辦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她已經

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創辦人兼所長劉開成為中國大陸在勞工權利和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領導性NGO。

從2001年開始與多邊利益組織合作,進行社會責任審核,已經審核過中國、日本、高棉、泰國的400多家工廠,也開展了20多社會風險評估項目。2004年3月到2006年8月,是深圳外來工學院的創辦人兼校長。1997年7月—2001年12月,擔任深圳法制報編輯兼記者。1990年7月到1994年8月,擔任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

專業經歷

2006年4月到2007年4月,受歐盟委員會委託,成為歐盟中國合作戰略評估小組成員,負責人權、法治和良好治理。從2002年到2007年,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開展了26個工廠改善項目,有超過7萬名工人和管理人員直接參加了有關的培訓活動。在2002年到2005間,參加了世界銀行、國際勞工組織和國際樂施會開展的全球供應鏈勞工狀況的研究項目。

從2005年到2007年,連續三年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的學生開設中國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課程。

2008年,為深圳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開設商業與人權課程。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密西根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校區、Bowdoin大學, Colby 大學、日本東京的聯合國大學、東京大學、北海道大學、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眾多高校和學術機構發表演講或講課。· 2006年6月在泰國曼谷參加聯合國商業與人權特別代表的特別諮詢會。

出版書籍

《工廠里的日和夜》 (ICO與芬蘭觀察,英文和芬蘭文2005年3月出版) 、

《深圳背後的汗水和眼淚》 (The Chinese Economy, May –June 2007, M.E. Sharpe Armonk, NY 1004) 、

《身體的價格--中國工傷索賠研究》 (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

《邊緣人》 (新華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