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膏民

劉膏民(1878~1938),字潤澤,扶風縣杏林鎮中街村人。 民國元年(1912),盜寇蜂起,民不聊生,杏林民眾議修城牆,預防匪掠,擁戴劉膏民領工修建。 十三年(1924),北伐風潮波及各地,許多地方建立農民協會。

劉膏民(1878~1938),字潤澤,扶風縣杏林鎮中街村人。三原宏道學堂畢業。在校讀書時結識于右任,受辛亥革命思想影響,曾積極傳播三民主義。後與他人同創“三原宏道女子高等國小”,在該校任教數年後返回故鄉。
民國元年(1912),盜寇蜂起,民不聊生,杏林民眾議修城牆,預防匪掠,擁戴劉膏民領工修建。他慨然允諾,當即籌備,急趕工期,僅3個月即築起寬6米,高10餘米,長3000多米的城牆。工程告竣後,杏林附近村民便將大家畜和貴重物品每到傍晚即送入城內過夜以避匪患。
十三年(1924),北伐風潮波及各地,許多地方建立農民協會。杏林民眾推他籌建農協會。其遂邀當地著名人士商議籌建事宜,經過積極努力,於當年農曆3月15日青龍廟會時,正式宣布杏林農民協會成立。
農民協會設在杏林鎮東廟,院內樹一高桿,上掛大旗一面,旗書“勞動神聖”四個大字。農協會在他領導下,經常操練習武,操練時高呼“打倒列強,剷除軍閥”等口號。
十八年(1929),本縣災荒嚴重,餓殍遍野。華北慈善聯合會會長朱子橋慕名委託劉膏民在杏林開設粥場,救濟災民。其親身操勞,按時散粥,救人無數,獲民國政府中央賑務委員會三等銀質獎章一枚。二十七年(1938)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