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碎剛

劉粹剛(1913-1937),昌圖縣金家鎮人,1913年生,為了援助八路軍抗戰,劉粹剛不幸殉國,時年24歲。1985年,台灣拍攝並放映了《筧橋風光》的電影,其中有劉碎剛烈士的鏡頭。

基本信息

抗日“飛將軍”劉碎剛
劉粹剛(1913-1937),昌圖縣金家鎮人,1913年生,幼年好學上進,在金家屯讀完國小6年,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畢業後考入遼寧省立第一工業學校(第一工科),之後報考東北大學。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瀋陽城,他被迫返回家鄉。回家第二天,家鄉也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不久,劉粹剛遂告別了可愛的家鄉和親人,毅然去關內,投考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是黃埔軍校),入第九期步兵科。從此,投筆從戎,拿起武器,抗日救亡。
劉粹剛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時,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一·二八"事變。當時,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丁中央航空委員會和中央航校,建立了空軍。劉粹剛遂報考中央航校,經過考試和體格檢查被錄取,編入中央航校第二期驅逐科。校址設在杭州北部的筧橋,蔣介石自任校長,毛邦初任副校長、代行校長職務。劉粹剛在校學習期間,曾得到"天神"高志航教官的傳授,再加上自己勤學苦練,大膽創新,練出一手嫻熟的駕機技術和彈無虛發的射擊本領,他能逐步摸索出一種直"8"字急轉彎的死中求生的"絕招"。後來在對日空戰中大顯神通,名揚中外,威震敵膽。
1933年的一天,劉粹剛在杭州筧橋機場上空試飛一架從義大利進口的飛機,機身突然失火。這時,只要他輕按彈跳裝置,即可安全跳傘,但他卻機智敏捷地關閉了油門,並勇敢沉著地控制飛機,靠飛機慣力下滑,終於使飛機安全降落。劉粹剛被譽為中國空軍的一顆"明星"和中央航校的"高才生",屢獲嘉獎,深受中外籍教官的讚揚。
1934年12月,劉粹剛在中央航校畢業後,就任中國空軍第一驅遂大隊準尉見習官。以後由準尉見習官升任為少尉飛行員,後任中隊分隊長,1937年遞升為第五航空驅逐大隊第二十四隊上尉隊長,率隊駐防南昌。
1936年,第五航空驅逐大隊駐南昌機場。這個大隊共有3個驅逐機隊(中隊)。劉粹剛所在的中隊有3個分隊,配備的10架飛機都是美制柯蒂斯霍克三式驅逐機。這是一種多用途的、比較先進的軍用飛機,可用於偵察、轟炸、驅逐(驅逐機也是戰鬥機)。
1937年,中國空軍所有的飛行員都到南昌機場集訓,以日本空軍為靶子演練空戰技藝。有一次,在南昌舉行空中實彈演習,打移動飛靶,分三次射擊,輪到劉粹剛射擊時,他不慌不忙地打了50發子彈,全部命中,這次打靶成績最好的有兩人,一個是有"天神"之稱的高志航,另一個就是劉粹剛。
劉粹剛在中央航校畢業生中,雖只有20多歲,可他算年齡較大的了。他是個有威嚴的飛行隊長,又是飛行員們的長兄。他不但在生活上處處體貼部下,同時幫助大家學習飛行技術,並傳授自己的飛行經驗。不長時間,大家都學會了他掌握的"絕招",在以後的空戰中大顯身手,先後湧現出劉粹剛、梁雲、閻海文等中國空軍的"紅武士"。全隊官兵在對日空戰中取得了輝煌戰果。這與劉粹剛隊長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蘆溝橋事變爆發後,1937年8月14日,第五大隊奉命執行第一個真正抗戰的命令,出動了18架霍克三式驅逐機,順長江而下,轟炸長江上的日本軍艦,首次由大隊長丁繼琛領隊。由於天氣不佳,影響了任務的完成。第二次由劉粹剛領隊,俯視地面,天水一色。龐大機群追到長江口,又南下經川沙時,發現了日本驅逐艦,劉粹剛將機群分為幾個梯隊,並第一個投彈,一枚500磅的炸彈,呼嘯而下,其餘17架飛機依次投彈,擊沉日本軍艦。當天下午,第四大隊在杭州筧橋機場上空擊落敵機6架。由於抗日取得重大勝利,國民黨決定每年8月14日為空軍節。
由空軍節到10月26日的70多天裡,每天都有戰鬥任務。8月15日,劉粹剛率領五大隊和另一大隊組成的大機群,飛臨上海空中,轟炸海上敵艦和虹口日本侵略軍司令部。此時,與敵機多架遭遇,終將敵機擊退。16日7點30分,他駕駛"2401"號霍克機,擊落日本水上偵察機1架。17日7點40分,擊落敵轟炸機1架。20日下午,連續擊落敵驅逐機和水上雙座偵察機各1架,創造了中國空軍罕見的戰績。22日,奉命移駐南京機場。23日早晨7晨30分,他和僚機隊員袁葆康各擊落敵驅逐機1架。而後,奉命擔負南京空防任務。
9月6日,劉粹剛的二十四隊和其他友軍的霍克機各攜帶一枚500公斤的地雷彈,轟炸瀏河之敵艦,擊沉敵艦三艘。9月8日至12日,轟炸"六號"敵艦、長江口內敵巡洋艦和上海郊外的倉庫,最後轟炸了日本侵略軍登入部隊和敵坦克多輛,在返航時,和分隊長王倬擊毀敵驅逐機2架。9月20日,日本侵略軍航空隊40餘架飛機分三批空襲南京。之後,又有敵驅逐機3架、重轟炸機6架頻繁地向南京投擲燃燒殺傷彈。劉粹剛率9架霍克機偕第十七隊波音式飛機2架迎擊,一舉擊落敵機4架。9月22日,日本侵略軍又集中51架飛機分批空襲南京。劉粹剛率領10架霍克機在南京上空分區警戒。與戰友一道擊落3架敵機。10月12日,劉粹剛在南京上空一舉擊落號稱天下無敵的日本空軍九六式驅逐機,創造了中國空軍第一次擊落這種"王牌"飛機的紀錄。劉粹剛的英名脫穎而出,一時成為南京人街頭巷議的新聞人物。為表彰他的作戰功績,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航委會和中國空軍總部曾多次通令嘉獎,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深表讚許,並授予他七星星序獎章和二等宣威獎章各一枚。
1937年,國內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漸形成。對此,劉粹剛感到歡欣鼓舞,決心和共產黨八路軍"共赴國難,團結禦侮"。抗戰爆發後,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華北,八路軍與國民黨友軍並肩戰鬥在山西忻口一線。10月下旬,日本侵略軍由正太線進攻娘子關。不久,娘子關失守,八路軍一一九師遂馳援娘子關。為了援助八路軍和友軍返回娘子關,劉粹剛奉命率3架霍克機於10月26日晨7時在江蘇漂水機場起飛,經武漢、洛陽去太原。在洛陽郊外機場停留加油,稍事休息後飛往太原。他們未到太原時天色已晚,還下著雨。晚8點左右,他們飛臨八路軍陣地上空,因事先沒有陸空聯絡信號和規定,在八路軍陣地上空繞了幾個圈子,也無法認清敵我軍隊的位置。突然,飛機受到地面高射炮火力的猛烈轟擊,始知飛入晉北日本侵略軍陣地。他們奮力飛出敵軍火力網,在找不到太原機場的情況下,飛往洛陽。晚9時許,飛機均報油罄,兩架僚機飛行員要劉粹剛唯一的一顆照明彈協助下,被迫跳傘,機毀人存。劉粹剛為了保護心愛的座機決定迫降,不料誤撞了山西高平縣城東南20幾米高的魁星樓,幾千公斤重的飛機懸在樓上,沒有起火,也沒有爆炸,只見劉粹剛左額冒血,頭垂落胸際,鮮血在胸間淌著。為了援助八路軍抗戰,劉粹剛不幸殉國,時年24歲。
烈士殉難後,山西高平縣犧盟會(中共外圍組織)和全縣人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犧盟會高平縣特派員王靜波致悼詞。兩架僚機飛行員徐葆昀;鄒賡續也參加了追悼會。中國空軍總指揮部還派人乘飛機凌空會場,以示哀悼。南京、昆明等地的報紙紛紛登載這顆"巨星"隕落的訊息。烈士的遺骨被高平縣妥為收斂。是年11月16日,在千萬隻悲慟的目光下,烈士的遺骨被運到了南京城,後安葬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最前排左側第一個公墓穴里。
劉粹剛烈士沒有子女,但他和夫人許希麟女士感情甚篤。婚後2年,相敬如賓。噩耗傳出後,許女士痛不欲生。蔣介石為了裝潢一下抗日的門面,除對劉粹剛烈士表示哀悼外,還下令獎勵許希麟女士大洋1萬元,並追贈劉粹剛為空軍少校軍銜。此外,在劉粹剛生前戰友王倬等人的努力之下,蔣介石還批准將遷往昆明的中央航校子弟國小命名為"粹剛國小"。吸收航空軍校的教員、職員和士兵的子女入學,許希麟女士任"粹剛國小"第一任校長。全國解放前夕,許女士去了台灣。現在台灣的航校子弟國小,仍叫"粹剛國小"。為了懷念這位飛將軍,許女士還寫了一篇《念粹剛》的文章,發表在《中國空軍》雜誌第十四期上,後來編入台灣中等學校的國文(即語文)課本中。1985年,台灣拍攝並放映了《筧橋風光》的電影,其中有劉碎剛烈士的鏡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