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漢景帝劉啟第六子]

劉發[漢景帝劉啟第六子]

劉發(?—前129年),字文信,出生於長安。漢朝宗室大臣,漢景帝第六子,母為唐姬。東漢皇帝直系祖先,光武帝劉秀與更始帝劉玄五世祖。 公元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長沙王。公元前142年,加封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為長沙國屬地。公元前129年,去世,諡號為“定”,史稱“長沙定王”。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發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子,母為唐姬。

漢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長沙王。

他以孝著稱,封長沙王之後,運大米至長安,帶回京都之土築“望母台”。

在位二十八年,於公元前129年去世,謚“定”。

他死後,其長子劉庸繼位,是為長沙戴王。其直系後裔即為漢光武皇帝劉秀。

軼事典故

劉發的母親唐兒本來是程姬侍女,漢景帝還是太子之時召幸程姬,程姬因月事不能侍寢,於是將侍女唐兒打扮好,為漢景帝侍寢,春風一度生下劉發。後世便將女子月事稱之為“程姬之疾”。

劉發生母只是程姬侍女,程姬也不得漢景帝寵幸,劉發封國土地不廣。

劉發從長沙國回長安為漢景帝祝壽時跳舞,動作彆扭,惹得眾人大笑。漢景帝不解,便問他。劉發道:“臣國小地狹,不足迴旋。”景帝便將武陵、零陵、桂陽三郡交於劉發。

長沙築“望母台”——定王台

長沙定王劉發遠在千里之外的南方長沙,非常思念自己的母親。因此他每年都要挑選出上好的大米,命專人專騎送往長安孝敬母親,再運回長安的泥土,在長沙築台。年復一年,從長安運回的泥土築成了一座高台。每當夕陽西下之時,劉發便登台北望,遙寄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他築台望母,心存孝心,所以,“定王台”也被人們稱為“望母台”。

定王台在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市瀏正街南側的小巷深處,是歷朝文人到長沙後必去攬勝的地方。兩千多年來,它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頌揚,詩文歌賦,吟唱不絕,為湖湘文化增添一份濃彩。

南宋詞人、音樂家姜夔淳熙十三年(1186)流寓長沙,在長沙結識詩人、長沙別駕蕭德藻,蕭賞其才,將侄女嫁,同年與蕭同登定王台作詩《一萼紅》。

明朝理學大師朱熹有詩作《定王台》。

清嘉慶十九年(1814)湘潭人周廷茂倡眾重修定王台,四周砌石,增高台址,定王台又勃然中興,清中期熊少牧題詩定王台。

今芙蓉區解放中路高架橋東側的長沙市圖書館系古定王台舊址,其台基尚能覓到一片痕跡。圖書館後有一條老巷,今仍名“定王台”。

家族成員

家世

高祖父:劉煓

高祖母:王含始

曾祖父:劉邦,漢太祖高皇帝

曾祖母:薄姬

祖父:劉恆,漢太宗孝文皇帝

祖母:竇漪房

父親:劉啟,西漢孝景皇帝

母親:唐姬

兒子

劉庸(長沙戴王)

劉蒼(安成思侯)

劉成(宜春侯)

劉黨(句容侯)

劉福(容陵侯)

劉童(路陵侯)

劉則(攸輿侯)

劉訴(茶陵侯)

劉拾(建成侯)

劉丹(安眾侯)

劉喜(葉平侯)

劉義(夫夷侯)

劉買(舂陵侯)

劉定(都梁侯)

劉狩(洮陽侯)

劉賢(眾陵侯)

孫子

劉鮒鮈(長沙頃王)

劉當(安成金侯)

劉廊

劉廓

劉熊渠(舂陵節侯)

劉外(鬱林太守)

曾孫

劉建德(長沙剌王)

劉壽光(安成節侯)

劉仁(舂陵孝侯)

劉利

劉回(巨鹿都尉)

玄孫

劉旦(長沙煬王)

劉宗(長沙孝王)

劉方繼

劉象錫

劉喬

劉楚

劉敞

劉昌俘

劉慶(燕王)

劉弘

劉梁

劉憲

劉子張

劉佚名

劉欽(漢光武帝劉秀父)

劉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