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石

劉湘石(1908-1973),名書澤,今蓬安縣周口鎮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由於歷史問題,認定劉湘石系原國民政府起義人員蓬安縣人民法院亦據此撤銷對劉湘石的錯誤判決。

基本信息

劉湘石

劉湘石(1908-1973),名書澤,今蓬安縣周口鎮人。幼時在家讀私塾。後去南充、成都等地就讀,1927年(民國1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1932年畢業,回到蓬安任過中學教員、縣督學、周口國小校長、蓬安縣中學代理校長。在代理蓬安中學校長期間,他嚴厲禁止學生打牌、吸菸。他當眾宣布:“哪個看到我打牌,只要抓到了,隨你們怎樣處罰我!“”他禁止體罰學生,努力改善學生一伙食,提倡苦教勵學。1943年,劉去成都,邀集同鄉同學籌資,成立福康股份有限公司,任經理,公司於次年倒閉。1945年,劉回到蓬安,任縣參議員。1947年四川省政府指令蓬安選舉一名國大代表,當時有魏時珍、劉湘石等9人參加競選。劉藉助自強社的關係,得票居多,當選為國大代表。1948年3月,劉湘石赴南京出席會議。因國民黨當局已指定魏時珍為蓬安縣國大代表,劉未能參加大會,便與其他未能參加大會的數十名代表一起抬棺抗議。
1949年,蓬安解放前夕,劉湘石受到進步人士影響,和縣自衛隊副隊長劉劍良兩人密商,控制自衛隊武裝,迎接解放。12月初,劉湘石和劉劍良兩次秘密去營山,通過營山民主人士李大椿會見了中共川東地下黨組織負責人張樂山,按張樂山提出的要求,作迎接解放的準備。12月12日,解放軍進入蓬安後,劉湘石與劉劍良,專程去營山迎接中共地下黨組織駐蓬安指導員李逸愚和唐國璋兩人前來蓬安開展工作。進入蓬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因忙於追殲逃敵,只留下三名戰士(其中一名傷員)駐守蓬安縣府內,劉湘石與劉劍良負責維持地方治安。蓬安縣人民解放委員會建立後,劉湘石任委員兼宣傳組長,時號稱“周天子”、“唐皇帝”的周世俊、唐文政,各有人槍數百,稱霸復興、賽金(今均屬儀隴縣)一帶,背地與土匪、反動會道門頭子相勾結,拒不交槍,對營(山)、蓬(安)、儀(隴)三縣新生革命政權構成威脅。劉湘石隨同李逸愚冒險深入周、唐家中,李向周、唐二人及其黨羽宣傳政策,劉湘石以“縣參議員”、“國大代表”的特殊身份,現身說教,促使周、唐等終於交出了部分槍枝彈藥,穩定了局勢。1950年1月10日,蓬安縣人民政府成立,劉湘石參與縣人民政府接管和征糧支前等工作。
1950年7月,劉湘石被保送去川北行署岳池幹校學習。但劉自恃前段有立功表現,在協助中共黨組織弄清個人歷史問題上,思想牴觸,回到蓬安暫未被安排。劉回家後,又改姓換名潛往他處。1953年初,劉湘石被判刑7年。1973年,病歿於家。
1985年6月,中共蓬安縣委再次審查了劉湘石的歷史,認定劉湘石系原國民政府起義人員,由蓬安縣人民政府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簽發起義人員證明書。同年11月,蓬安縣人民法院亦據此撤銷1953年對劉湘石的錯誤判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