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河鎮中心社區

劉河鎮中心社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對推進城鎮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這些重大決策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符合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深得民心。在城鎮化進程中使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轉移到鎮區就業,這是必然趨勢。 劉河鎮新型社區建設,按照永城市委確立的“五大重點”戰略,結合劉河實際,採煤沉陷區重點和鄉鎮政府駐地重點二大重點相結合,社區向鎮區集中,以“鎮當城建”的理念,打造一個中心社區,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小城鎮,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路子。 劉河鎮中心社區位於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 吳孟鐸書記批示:劉河經驗值得學習、借鑑和推廣。馬富國市長批示:劉河鎮新型農村社區的成功經驗表明,只要是科學規劃、反覆論證、深入發動、科學運作、踏實工作,就會取得民眾的理解和擁護,就會建設高標準的新型農村社區。各鄉鎮應從中得到啟發,推動自身工作。趙志強主任批示:請予編髮,並按照吳書記、馬市長要求,認真組織好學習宣傳。

劉河鎮中心社區 劉河鎮中心社區

一、打造一個中心社區,以“鎮當城建”理念,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小城鎮。

劉河鎮黨委政府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踐中,堅持社區向鎮區集中,全力打造一個中心社區,勇於擔當、敢於承諾,以“鎮當城建”的理念,為百姓建滿意的城。

劉河鎮在新型社區規劃設計時,就充分尊重民眾意願,結合劉河實際,選擇符合百姓生產生活方式特點的特色城鎮定位,其建築風格完全吸納了徽派建築風格精華,採用傳統色彩的中國紅、中國灰(青),以白牆、灰瓦、紅柱子、紅大門為城鎮建設主色調,並將一脈到底的套用到整個小城市建設中,以特色小鎮定位在保持和強化城鎮空間形態、色彩的整體性和合理性的同時,提高城鎮品位,避免了新型社區建設同時而起,百城一面,多城同類的問題出現,為劉河城鎮化建設帶來新亮點。

劉河鎮新型社區建設過程中始終遵循城市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能運作,為民眾建高品質房子,打造精品社區。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著重處理好自然環境--社區建設--人的關係。

劉河鎮中心社區 劉河鎮中心社區

二、尊重農民意願,發揮主體作用,給老姓建“買得起,住得下,留得住”的城。

劉河鎮黨委、政府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處處考慮的是民眾的需求,處處考慮到農村的實際,處處考慮的是農民的利益,在新型社區建設中充分考慮到民眾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工程建築利潤的最大化。

在新型社區建設開始時,鎮黨委政府就高標準的做好整體規劃,在戶型選擇設計時,充分尊重民眾意願,發揮民眾的主體作用,不斷徵求意見和建議,結合民眾生產生活習慣,確定了劉河“5+1”和“三最一低”的模式(“5+1”就是地上五層住房加一個儲藏室,戶戶都有儲藏室,內設獨立衛生間,即可住老人,也可放雜物;“三最一低”就是社區建設中選擇最實用的設計理念設計、最負責的承建商施工、最優的建築材料建設和以最低的售房價格,落實讓民眾10萬元住房承諾),房價低並不意味著工程質量低,社區所有建築物,全部是現澆板,沒用使用一塊預製板,全部按8級地震設防。

民眾掙錢難,掙民眾的錢更難。政府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購買能力,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眾受益的理念,把每平方米核定成本價售給民眾。社區一期均價820元/平方米,630套不到3周時間就被民眾全部認購完。建設老年公寓,提供小套住房,鎮政府整合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對滿60歲的老人每戶補貼12000元,解決了老人以及困難戶買不起房的問題。

降低物業管理,政府引入永城市最優物業管理公司入駐小區,通過政府補貼,只向民眾收取0.13元/平方米物業管理費,降低民眾入駐社區的成本,保證得到最優質的服務。建成燃氣供應站,解決社區民眾生活做飯最實際、最根本的能源問題,進一步提升社區生活品質,也大大降低了民眾在社區生活的成本,充分考慮節能環保,考慮老百姓的衛生質量提升,統一為每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劉河鎮中心社區已完成多層住宅76棟,3570套,55萬平方米,民眾自建別墅56棟,老年公寓260套,商鋪400餘套,23000平方米,已入住820戶3500人。

劉河鎮中心社區 劉河鎮中心社區

三、政府主導,配置小城鎮資源,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同步推進建設。

劉河城鎮化建設之所以能健康穩步發展,主要原因就是在建設過程中採取的是“政府運作、政府主導”。

通過政府運作,一是炒熱民眾思想,激發了民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贏得了廣大幹群的支持;二是在社區建設過程中,堅持聽取民眾意見和建議,並根據民眾反饋的信息,結合農村實際,不斷的改進建築結構和內容,所以劉河社區走過了“別墅區、連體“5+1”模式區、單體“5+1”模式區、老年公寓區”,建築風格也從簡徽到深徽,無不體現出了民眾參與做主人翁意願,讓民眾真正感受到了是在為他們自己建最好的房子;三是調動了承建商的積極性,所建房屋全由政府統一安置銷售,解除了承建商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在政府運作主導下,獲得了“薄利多銷”較大利潤空間;四是保證了社區建設的依法依規建設,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靈魂,劉河鎮的社區建設由政府全程運作規劃、設計、報批、開發和監管,保證了社區的健康穩步有序發展。

通過政府主導,一是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是城鎮化發展投入的重中之重,新型社區建設要有好的發展,設施建設必須完善,劉河社區建設的顯著特點就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在社區建設中同步推進、同步建設、同步完善和健全,社區廣場、道路硬化、亮化、基礎管網地下鋪設、安全用水、垃圾收集處理、污水處理、燃氣站、公廁、公共運輸、文化投入等基礎性設施都已在社區建設中全部建成。並逐步完善學校、幼稚園、醫院、金融網點、養老服務、商業超市、體育活動、社區休閒風景帶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強化了社區管理,劉河鎮黨委、政府在社區建設過程中就成立了社區管理委員會和社區黨總支,在加強基礎陣地建設的同時,更強化了社區管理,並成功把社區物業推向市場,引進永城市最大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到社區管理中,以最低的價格讓民眾享受到優質的服務;三是持續的“軟”投入見成效,鎮黨委、政府通過完善文化活動投入、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鼓勵引導民眾晚飯後到社區廣場舞蹈健身,社區服務中心建立了圖書室、閱覽室、棋牌娛樂室、桌球活動室、居民學校等,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軟”需求,把城市文明向社區延伸。

劉河鎮中心社區 劉河鎮中心社區

四、引導農民進社區,改變傳統的住房觀念,給民眾算建房經濟賬,加大執法力度,杜絕民眾在規劃區以外的違規建房,引導新婚夫婦在社區買房購房。

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民眾進社區入駐,杜絕規劃區以外的建房,始終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把“社區建設、民眾安置、拆遷復耕”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抓,切實避免了“新社區建起來,老莊盤拆不掉”的惡性循環。

鎮出台《關於加快劉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針對民眾在社區購房研究出了具體方案。從源頭上控制民眾亂拆亂建。堅決杜絕非規劃區的建設,嚴格控制各村民眾拆舊建新、路邊沿路建房,引導民眾(特別是新婚夫婦,全鎮每年大約有500套新房的剛性需求)進社區居住。並經常給民眾算一本自己在家建房和在社區購房的對比帳,改變民眾建房、住房觀念。鎮政府公開承諾,民眾來社區購房,不滿意者房款如數退還。對塌陷安置村民眾拆舊房、莊盤補償按神火集團征遷標準執行;對非塌陷安置村,凡是整體拆遷、騰出莊盤、復墾土地超過50畝的村,民眾入住社區,拆舊房、購新房,享受與塌陷區民眾同樣的優惠政策;對暫時不能整體拆遷的村,民眾拆舊房後不再自建新房來社區購房的,在市場價的基礎上優惠5%政策。

鎮規劃所、土管所和綜合執法局劉河執法中隊聯合執法,依法拆除非規劃區的違法建築物,負責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外部環境的治理和鎮區街道管理等,保證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大環境。

五、做大產業,做好土地流轉,使農民真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農村城鎮化已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農業產業化集聚也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只有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適度規模經營才能為農業現代化開闢更為廣闊的道路,才能使農民真正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劉河鎮黨委、政府在《劉河鎮總體規劃(2013-2030)》中,對劉河鎮區域經濟產業布局進行重新調整規劃,高標準規劃了西部高效農業園區、東部生態農業區和東南部濕地公園區。高起點的規劃給劉河農業產業化進程和土地流轉指明了發展方向。

成功承接勞動密集產業--張家港銳洋服飾公司在劉河鎮落地,一期正式投入生產,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150餘人。開創劉河在外人員返鄉創業,領帶民眾共同致富的新篇章。

通過持續支持、引導以華晟蔬菜種植園、永城市現代家庭農場和永鑫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業企業加快土地流轉,劉河湧現出的農企達300多家,已完成土地流轉面積近20000畝。通過土地流轉滿足了農業企業發展用地的需要,又保證了農民土地租金的收入,還吸收了本地農民務工,實現了讓農民不離土、不離鄉的就地城鎮化,實現了企業、農民、政府的三贏。

劉河鎮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探索中,切實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廣大民眾帶來了巨大實惠,在實踐中驗證了推進農村城鎮化是改善農村環境衛生、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實現農業產業化適度規模經營的最佳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