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彘[漢武帝]

劉彘[漢武帝]

劉彘,即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朝的第7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劉徹是劉邦的重孫、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七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間數次大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晚年的漢武帝任用李廣利多次遠征大宛,士卒傷亡慘重,征和二年巫蠱之禍、征和三年李廣利降匈奴,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將注意力轉向“富民”。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
劉彘即漢武帝劉徹,此為乳名,七歲時他的父親漢景帝把他的名字改為“劉徹”。

出處

他的取名和改名經過,《漢武故事》有記載:
漢景皇帝王皇后內(通“納”,被收入)太子宮,得幸,有娠,夢日入其懷。帝又夢高祖謂己曰:“王夫人生子,可名為。”及生男,因名焉。是為武帝。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於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長主大悅 ,乃苦要上,遂成婚焉。是時皇后無子,立栗姬子(即劉榮)為太子。皇后既廢,栗姬次應立,而長主伺其短,輒微白之。上嘗與栗姬語,栗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上心銜之。長主日譖之,因譽王夫人男(即後來的漢武帝)之美,上亦賢之,廢太子為王,栗姬自殺,遂立王夫人為後。膠東王為皇太子時,年七歲,上曰:“彘者徹也。”因改曰徹。

說明古今異同

根據上述記載,初生時取名“彘”,是漢高祖託夢給景帝要景帝取的。七歲時,漢景帝廢掉原來太子劉榮,改立劉彘時,認為“彘”有“”(“通”和“聰明”)的意義,乃改名為劉徹。按:“彘”字就是古代也只有“豬”的意思,按照現代中國人的觀念,豬不但髒而且笨,但漢朝時卻取為皇家子弟的名字,而且認為豬很“”很“聰明”,由此可見古今中國人習俗觀念之差異。

幼名彘和劉徹字通的說法

漢武帝曾以彘(彘即豬)為名的說法出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已經明確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後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採信《漢武故事》的說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訛傳訛。其實,漢代彘徹同音,說漢武帝本名劉彘是同音致訛。
劉徹字通是曲解顏師古注《漢書》引了荀悅注文“諱徹之字曰通”,《容齋隨筆》“帝王諱名”一段也有相關內容:“漢代所謂邦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徹之字曰通,雖但諱本字,而吏民犯者有刑。”其實漢書注文的意思是說,避諱“徹”這個字不能使用,碰到徹字就改成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