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崇禮

劉崇禮

劉崇禮是弘揚吳覺農倡導的“愛國、奉獻、團結、創新”茶人精神的典型代表。劉老從事茶業應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53年南開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對外貿易部工作,到1981年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創立之日;第二階段是在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兢兢業業工作至今。在這五十多年的漫漫征途中,劉老用他穩健的腳步走出了精彩的人生軌跡,表現了“不求功名利祿、升官發財,不慕高堂華屋、錦衣美食”,“一生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清廉自守、無私奉獻”的茶人風格。

畫家風采

畫家,劉崇禮 號 松華齋主 ,是當代畫家中的佼佼者。中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再傳弟子,國畫大師婁師白的入室弟子,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六歲開始學畫,以“芥子園”啟蒙,先後臨摹歷代名家花鳥二十餘年後出手不凡,傳統功力極深。1976年拜著名畫家婁師白先生為師,習法求意,潛心研究,深的齊派傳統繪畫筆墨之真傳,真正步入了繪畫正宗之門。為繼承和發展齊派繪畫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崇禮1947年出生於北京,1965年就讀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中, 1968年應徵參軍,在南京344部隊空軍藝術創作室搞美術創作。
1983年在日本舉辦個人花鳥畫展;1995年應邀赴新加坡舉辦個人畫展;1996年赴香港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北京電視台拍攝專題片介紹其作品和成就。1998年在韓國《現代美術展》中獲優秀獎。作品入選1999年“迎香港,澳門回歸書畫集。”2008年江蘇電視台作個人專題報導。
劉崇禮先生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書畫研究會理事,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花鳥畫研究會會員。劉崇禮先生被列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美術家》,《中國當代美術家名錄大辭典》。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畫展並獲獎,並分別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釣魚台,北京飯店,齊白石紀念館,新加坡晉江會館等處收藏。《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刊也曾多次發表其作品及評論文章。他的作品亦多次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政府首腦,並為國內外知名人士和廣大民眾收藏。
劉崇禮為將中國的花鳥畫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又承海派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等大事的藝術精髓,融會貫通,博採眾長,並融詩,畫,書,印為一爐。並將齊派與海派風格巧妙地結合,使其畫風日新月異,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正如先生所治印文言:“先摹古人法,後變成一家。”他重視寫生,認為“丹青來自萬物中”,他經常深入自然,置身於花葉鳥群之中,並以手中技法,意向作畫,深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作畫之精髓。在長期的寫生和創作實踐中,他把自己的感悟深融於畫中,他認為“畫之內容的生動,來源於畫外豐富知識的積累。”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墨色融洽,光彩有致,又有造型準確,內容生動之感。他善於用復筆重彩,又長於簡筆淡色。他畫的花如剛從園中采來鮮美動人,他畫的鳥更是神態逼真欲飛欲動。他將中國花鳥畫人情化,無論花是在風,晴,雨,雪中的變化,還是鳥在喜,怒,哀,樂中神態都描繪的活靈活現。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融入了西畫立體感強,色彩豐富的特點,形成了自己色彩艷麗而不俗,景物逼真而不媚,物象淡雅而有神,筆墨渾重而古拙,既有傳統文人畫風神韻,又有現代特徵的嶄新風格。他認為寫生不等於創作,繪畫本身是對自然景物的再創造。作畫要講究意象,要巧妙地將花鳥變形,要將所表現的對象,形態特徵以及神韻充分地體現出來,使之達到似與而不與之間的意境。正如齊白石老人所講:“太像則媚俗,不像則欺世”。
劉崇禮先生作畫題材廣泛,工寫兼備,細至工筆草蟲,擴至數丈巨幅,無所不能。其花,鳥,草,蟲,魚,大為卓絕,同時他的畫風更是超然不群,其作品既有民族傳統技巧,又有傳統文人畫的高雅格調與情趣。他關注中國花鳥畫語言的時代性,不斷地開拓創新他的表現題材,豐富他的表現能力,他那生動活潑,清新甜美的新風格,豐富和發展了中國花鳥畫藝術,從而達到了“雅俗共賞”之目的。
劉崇禮吸取齊白石,任伯年,吳昌碩,趙之謙以及“揚州八怪”的精髓,又將他的書法,篆刻,筆刀,體勢融入畫中,形成了雄健爛漫,雍容華貴的個人風格,他將文人畫的形式美,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在繼承發展齊派繪畫藝術的探索中,不斷地前進和發展。他既有堅實的齊派筆墨功夫,又吸取了海派的藝術精髓,並以豐富的閱歷不斷挖掘花鳥畫的新內容,給人以豐富的生活感受。他將是中國花鳥畫,從近代走向現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我們堅信他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將會為中國花鳥畫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而奉獻給整個社會。
為了紀念恩師婁師白先生誕辰94周年,為了繼承恩師的遺志,在繼承中國傳統花鳥畫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將齊派繪畫藝術推向一個更嶄新的時代。特將先生為我題跋的部分作品展現於眾,以表我對恩師的緬懷。
齊白石是現代最著名,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享譽中外的大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和文學家。為了全面繼承和發展齊派藝術,著名畫家劉崇禮先生,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他不但全面地繼承了齊派繪畫藝術風格,更可貴的是他將齊派與海派的繪畫藝術風格相融會貫通,而創新出了一種嶄新的筆墨渾厚而樸拙,設色艷麗而文雅;富麗堂皇,精深華妙的新意境。毫無疑問他的繪畫藝術已自成一格。展壁觀之既有傳統文人書畫的神韻,又有現代雅俗共賞的嶄新風格。實踐使他深信:創新是藝術的生命;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推動中國傳統花鳥畫的向前發展,更可喜的是他的花鳥畫作品日新月異,的作品不斷展現。 劉崇禮先生已進入了藝術成熟時期,他將不負歷史使命在繼承和創新齊派藝術和創新齊派藝術方面已經踏出了一條嶄新的藝術大道,他已將齊派與海派的繪畫藝術精髓融為一體,巧妙地結合吸取各家之長,推陳出新後變成為自家風格。已為齊派藝術的發展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同時他正在腳踏實地穩步的向前邁進著。 他以創新求變為宗旨,為繼承和創新齊派繪畫藝術,為弘揚發展中國花鳥畫做出貢獻,為給中華民族繪畫事業以新的活力,他已真正成為全面繼承和發展並創新齊派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已被國家領導機構和眾多的收藏家及中外知名人士所珍藏;他是當代書畫名家中的佼佼者;他是當代最有實力最有發展潛力和最有收藏潛力的畫家。
劉崇禮簡介
1927年12月22日出生於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山區劉家莊村。
1953年於天津南開大學貿易專修科國外組畢業,被分配在國家對外貿易部物價局進口局工作。
1956年從對外貿易部調到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工作,從事茶葉的生產貿易工作。
1959年在安徽省祁門縣紅茶產區下放勞動鍛鍊一年,參加種茶、採茶、制茶等實際操作工作。於1960年從中國茶葉出口公司調至對外貿易部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局。
1964年又調回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後改為中國土畜產進出口總公司。
1988年退休後,先後相繼在中華茶人聯誼會和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工作。
劉崇禮,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辦公室主任,是弘揚吳覺農倡導的“愛國、奉獻、團結、創新”茶人精神的典型代表,為弘揚茶文化、發展茶葉生產、促進發茶葉貿易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3年南開大學畢業後,劉崇禮被分配到對外貿易部工作,1981年,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創立,劉崇禮開始在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兢兢業業工作。在五十多年的漫漫征途中,劉崇禮老用他穩健的腳步走出了精彩的人生軌跡,表現了“不求功名利祿、升官發財,不慕高堂華屋、錦衣美食”,“一生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清廉自守、無私奉獻”的茶人風格。
劉崇禮為人豪爽,幽默的談吐和果斷的工作作風,給曾與他打過交道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深入茶產區進行調查研究,到從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工作、發展出口商品貨源、做工作總結、寫工作報告,到籌建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從在基金會扶助茶葉生產發展等項目,如為湖北茶區、福建茶區希望工程、井水國小投資蓋房,到籌劃各種茶事活動,他所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