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屹岷

劉屹岷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成員,研究員。

簡介

劉屹岷研究員劉屹岷研究員
劉屹岷研究員,女,1965年12月31日生,1986年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先後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家氣候中心工作,現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成員。曾訪問香港城市大學和英國Reading大學。主要從事副熱帶天氣氣候動力學、青藏高原天氣氣候動力學的研究。近年來主持了多項科研項目,包括自然科學基金、973課題及科學院重要方向項目的課題等。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趙九章青年科技獎和中國科協優秀期刊論文獎等多項獎勵。出版專著3冊、發表論文60餘篇。

主要成績

近期工作的主要成績為:
季風和副熱帶天氣動力學揭示大氣環流對不同類型外熱源的適應機制;利用Rossby波能量頻散理論證明了孟加拉灣深對流潛熱釋放誘導南海季風爆發的機制。
副熱帶氣候動力學系統開展副熱帶氣候動力學研究,提出副高形成和變異的創新性的理論和觀點,揭示非絕熱加熱對副高形態變異的不同影響以及其綜合的氣候效應;聯合提出並證明了夏季副熱帶地區"四葉型"非絕熱加熱影響環流分布型形成的機理。
青藏高原的動力和熱力效應揭示了青藏高原及其加熱影響夏季南亞高壓和西太副高的強度和位置的機制;證明夏季青藏高原的機械強迫和熱力強迫能激發的出不同的波動從而影響天氣和氣候異常。

代表性著作

1.LiuY.M.,D.R.JiangandM.Y.Yang,1991,Aglobalcoupledocean-atmospheremodelofshallowwaterwaveanditsnumericalexperiments.ActaMeteor.Sinica,5:435-441.
2.劉屹岷、劉輝、劉平、吳國雄,1999,空間非均勻加熱對副熱帶高壓帶形成和變異的影響.II.陸面感熱加熱與東太平洋北美副高。氣象學報,57(4):385-39.
3.劉屹岷、吳國雄,2000,副熱帶高壓研究回顧及對幾個基本問題的再認識,氣象學報,58,4:500-512.
4.劉屹岷、吳國雄、宇如聰、劉新,2001,熱力適應、過流、頻散和副高.II.水平非均勻加熱與能量頻散。大氣科學,24(4):317-328.
5.Y.M.Liu,G.X.Wu·H.Liu·P.Liu,2001,CondensationheatingoftheAsiansummermonsoonandthesubtropicalanticycloneintheEasternHemisphere.ClimateDynamics,17(4):327-338.
6.LiuY.M.,J.C.L.Chan,J.Y.MaoandG.X.Wu,2002:TheRoleofBayofBengalConvectionintheOnsetofthe1998SouthChinaSeaSummerMonsoon.Mon.Wea.Rev.,130:2731-2744.
7.吳國雄、醜紀范、劉屹岷、何金海,副熱帶高壓形成和變異的動力學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14pp.
8.劉屹岷,2003:非絕熱加熱與副熱帶高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6pp.
9.WuG.X.andY.M.Liu,2003:Summertimequadrupletheatingpatterninthesubtropicsandtheassociatedatmosphericcirculation.Geophy.Res.Lett,30,1201-1204.
10.LiuY.M.,G.X.Wu,andR.C.Ren,2004:RelationbetweentheSubtropicalAnticycloneandDiabaticHeating,J.Climate,17,682-698.
11.LiuYiminandWuGuoxiong,2004:Progressinthestudyontheformationofthesummertimesubtropicalanticyclone.Adv.inAtmos.Sci.,Vol.21,No.3,322-342.
12.劉屹岷、錢正安,2005,海-陸熱力差異對我國氣候變化的影響,北京:氣象出版社,210pp.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