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室三牧

劉室三牧

劉室三牧是指東漢末年,劉氏皇族裡的三位擔任過州牧的政治人物,他們分別是:劉虞(幽州牧)、劉表(荊州牧)、劉焉(益州牧) 。或是指統治南方三州的劉表、劉焉,劉繇

基本信息

史書記載

劉室三牧 劉室三牧

劉室三牧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氏皇族裡的三位擔任過州牧的政治人物,他們分別是:劉虞[幽州牧]、劉表[荊州牧]、劉焉[益州牧] 。(出處:《 三國志 ·劉二牧傳[裴松之注]》續漢書曰:是時用劉虞為幽州,劉焉為益州,劉表為荊州,劉琮為冀州。)

其實劉氏皇族在漢末前後包括後來稱帝的劉備在內有五個劉氏皇族擔當過州牧一職,所以這個說法其實頗有局限性。

簡介

劉虞

劉虞[幽州牧](?—193年)字伯安, 徐州東海郯 (今山東郯城) 人。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的後代。雖為漢室宗親,但不以貴族自居,為官清廉,政績斐然。同時也善於解決民族問題,在幽州和其他外邦異族中都有很高的威信。後與部下公孫瓚發生矛盾,劉虞起兵攻打,事敗被殺。

劉表

劉表[荊州牧](142—208年)字景升,兗州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漢景帝劉啟之子魯恭王劉餘的後代。先出任北軍中侯,又代王睿任荊州刺史,把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可惜他為人猜忌,又沒有四方之志,使妻子蔡氏的親戚得勢。他死後,蔡瑁等廢長立幼,讓小兒子劉琮繼任。誰知曹操一到,劉琮即開城投降,就這樣失了荊州。

劉焉

劉焉[益州牧](?—194年)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是魯恭王劉餘的後代。年輕時在地方做官。後來因宗室得拜中郎,又棄官。恰好當時的益州牧郤儉四處斂財,謠言四起。他便取而代之,同時又兼任監軍使者,封陽城侯。為得安身之地,割據一方,又故意叫張魯盤踞漢中,截斷交通,使益州幾乎處於獨立狀態。其子便是劉璋,父子二人並稱“蜀中王”。他死後,劉璋繼任。

劉繇

劉繇[揚州牧](繇yáo,一讀yóu)(156年-197年),字正禮,東萊牟平(今山東牟平)人,東漢末年地方官員、漢室宗親,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的後代,太尉劉寵之侄。最初被推舉為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長,因拒郡守請託而棄官。後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戰亂而不到任,避居於淮浦。詔書任命其為揚州刺史。先後與袁術、孫策戰,朝廷加其為揚州牧、振武將軍,但最終還是敗歸丹徒。又擊破反叛的笮融,不久後即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