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銘[美術家]

劉大銘[美術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大銘(1937~),廣東潮州人,1956年畢業於廣東韓山師範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會員、汕頭畫院畫師、潮汕國畫會常務理事、潮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60年代由鑽研油畫山水畫改專攻中國畫人物畫、山水畫創作。擅長人物畫,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大型美術展並獲獎。

簡介

劉大銘 劉大銘

《美術》、《東方美術》等專業報刊專題介紹。作品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等全國性報刊雜誌大量發表或專版介紹;多次在全國內舉辦個展或聯展;作品曾在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國以及港、台等地區展出,多幅作品收入國內外大型畫冊或被有關館院團體收藏。出版《劉大銘人物畫》、《劉大銘山水畫》、《名城圖——劉大銘國畫作品選》等。

新聞報導

劉大銘是潮州市著名畫家,以畫人物著稱。潮州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後,他又致力於創作一系列反映名城風采的文物景區,2005年潮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曾出版《名城圖——劉大銘國畫作品選》,獲廣泛好評。

在廣東省第二屆粵東僑博會暨潮州市第三屆文化旅遊節開幕式舉行當日,國家郵政部門正式發行特種郵票《廣濟橋》,廣濟橋這座千年古橋登上了“國家名片”。

劉大銘作品 劉大銘作品

郵票《廣濟橋》的原畫作者是潮州市畫家劉大銘,他生長於潮州,對鄉土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擅長國畫,曾先後創作一系列表現潮州名城風采的作品而蜚聲畫壇。劉大銘對廣濟橋懷有特別的感情,認為這是潮州的象徵和標誌。此前他曾3次畫廣濟橋:第1次是1991年為了配合首次廣濟橋修復研討會,為會議提供古橋的歷史風貌,他以有關歷史資料為依據,創作了長卷(0.8m×6.6m)國畫作品《潮州廣濟橋》,該作品曾為多個部門採用,海外有的潮屬社團還作為標誌掛於正廳。第2次是2002年廣濟橋決定全面修復以後,根據作者的豐富想像,以修復後為廣濟門城樓為點,透過俯視的手法,描繪廣濟橋修復後的丰姿。該作品(1.1m×3.08m)也是一幅頗有影響的力作,曾為其他藝術門類所借監或作用。第3次是2007年廣濟橋修復即將完工之際,他又完成了大型國畫作品《古橋新暉》(1.23m×2.6m),該作品從更高的俯角展示修復後廣濟橋“十八梭船廿四洲”的風貌,並以廣濟橋為中心展示廣濟門城樓、古城牆、鳳凰台、鳳凰塔、宋窯遺址、韓文公祠等周邊歷史文物景點以及現代的韓江大橋、韓江水利樞紐的風采。

今年10月,國家郵政部門為出版特種郵票《廣濟橋》,在對廣濟橋各種畫作比較後,決定採用劉大銘第一次長卷畫作的形式,並要求作者於10天內完成(見下圖);此後,為了發行紀念冊的需要,又要求作者按東西橋和梭船(浮橋)分3幅繪圖(此3幅已全部採用)。

儘管在與郵政部門簽訂的契約中規定“為原畫作者署名”,但實際出版物不僅沒有署名,而且也沒有通過任何形式予以介紹。劉大銘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創作《廣濟橋》是自己作為潮州人的責任,這就是鄉土情結,他為自己創作的作品能提升潮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感到自豪。

劉大銘在技法上借鑑西洋畫的寫實手法,以中國畫特有的浪漫手法和點線結合的技法,濃情淡墨,再次展現潮州名城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