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再華

ation reaction action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人物簡介

男, 1963年 6月生。祖籍湖南雙峰縣,漢族。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德國不萊梅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博士後;中國地質大學工學博士。1999年度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獲得者;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IAH-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地下水與氣候變化委員會(CGCC-Commission on Groundwater and Climate Change)聯席主席;國際岩溶研究中心(IRCK)學術委員會委員。

研究領域

主要有水文地質、地球化學和環境地質。
研究方向:岩溶作用動力學及其相關的碳水鈣循環和全球變化

學術成就

20餘年來主持各類國際 (中德、中日、中澳、中美)、科技部、國家基金委和省部級項目20餘項。主攻“岩溶作用動力學與全球變化”研究方向,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SCI論文35篇(含第一作者、通信作者30篇)。出版專著7部(含獨著3部)。 主要學術成績、創新點及其科學意義概括為以下兩方面:
() 進一步揭示了岩溶作用動力學的控制機理
() 開拓了與岩溶作用動力學相關的三個新的研究方向
1. “岩溶水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自動化監測研究”
2. “考慮碳酸鹽溶解、全球水循環和水生生物光合共同作用的全球遺失碳匯研究”
3. “我國三大類鈣華的成因機理及其氣候環境意義研究”
它們形成了以碳-水-鈣-生為主線的“岩溶作用動力學及其相關的碳水鈣循環和全球變化”的理論和套用研究體系。
代表性論文:
國外SCI刊物論文1. Liu Zaihua, Svensson,U., Dreybrodt,W., Yuan,D.X., & Buhmann,D., 1995. Hydrodynamic control of inorganic calcite precipitation in Huanglong ravine, China: Field 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deposition rate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IF=4.385),59(15):3087-3097
2. Liu Zaihua and Dreybrodt, W., 1997. Dissolution kinetics of calcium carbonate minerals in H2O-CO2solutions in turbulent flow: the role of the diffusion boundary layer and the slow reaction H2O+CO2«H+HCO3.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IF=4.385), 61(14): 2879-2889
3. Liu Zaihua and He, D.B., 1998. Special speleothems in cement-grouting tunnel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f the atmospheric co2sink. Environmental Geology (IF=1.078),35(4):258-262
4. Liu Zaihua, Zhao Jinbo, 2000. Contribution of carbonate rock weathering to the atmospheric CO2sink. Environmental Geology (IF=1.078), 39(9):1053-1058
5. Liu Zaihua,Zhang Meiliang, Li Qiang, You shengyi, 2003. Hydrochemical and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ater and travertine in the Baishuitai area (SW China) and their meaning for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IF=1.078), 44(6):698-704
6. Liu Zaihua, Chris Groves,Daoxian Yuan, Joe Meiman, 2004. South ChinaKarst Aquifer Storm-Scale Hydrogeochemistry. Ground Water (IF=1.831),42(4):491-499
7. Liu Zaihua, Chris Groves,Daoxian Yuan, Joe Meiman, Guanghui Jiang, Shiyi He, 2004. Hydrochemical variations during flood pulses in the southwest Chinapeak cluster karst: Impacts of CaCO3-H2O-CO2interaction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F=1.87), 18(13):2423-2437
8,Liu Zaihua,Daoxian Yuan,Wolfgang Dreybrodt,2005. Comparative study of dissolution rate-determining mechanisms of limestone and dolomite. Environmental Geology (IF=1.078), 49 (2):274-279
9. Liu Zaihua , Li Qiang, Sun Hailong, Liao Changjun, Li Huaju, Wang Jinliang and Wu Kongyun, 2006. Diurnal Variations of Hydrochemistry in a Travertine-depositing Stream at Baishuitai, Yunnan, SWChina. Aquatic Geochemistry (IF=1.306),12(2):103-121
10.Liu Zaihua, Li Hongchun, You Chengfeng, WanNaijung, Sun Hailong, 2006. Thickness and stabl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easonal climate-controlled sub-annual travertine laminas in a travertine-depositing stream at Baishuitai, S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IF=1.078), 51(2):257-265
11. Liu Zaihua, Li Qiang, Sun Hailong, Wang Jinliang, 2007. Seasonal, diurnal and storm-scale hydrochemical variations of typical epikarst springs in subtropical karst areas of SW China:soil CO2and dilution effects.Journal of Hydrology (IF=2.433)337(1-2): 207-223
12. Liu Zaihua, Xiangling Liu, Changjun Liao, 2008. Daytime deposition and nighttime dissolu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controlled by submerged plants in a karst spring-fed pool: insights from high time-resolution monitoring of physico-chemistry of water. Environmental Geology (IF=1.078), 55(6):1159-1168.
13. Dorale J. A., Liu Zaihua(通信作者), 2009. Limitations of Hendy Test criteria in judging the paleoclimatic suitability of speleothems and the need for replication. The Journal of Cave and Karst Studies (IF=1.37),71(1): 73-80
14. Sun Hailong, Zaihua Liu (通信作者), 2010. Wet-dry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δCand δO values of the modern endogenic travertine at Baishuitai, Yunnan, SWChinaand their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IF=4.385), 74(3): 1016-1029.
15. Liu Yan,Zaihua Liu(通信作者), Jinliu Zhang,Yuanyuan He,Hailong Sun. 201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DIC by Oocystis solitaria Wittr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karst and non-karst waters. Carbonates and Evaporites (IF=0.32),25(1):21-26.
16. Liu Zaihua, Wolfgang Dreybrodt, Wang Haijing, 2010. A new direction in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the atmospheric CO2budget: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action of carbonate dissolution, the global water cycle and photosynthetic uptake of DIC by aquatic organisms. Earth-Science Reviews (IF=6.942), 99(3-4):162-172.
17. Liu Zaihua, Hailong Sun, Lu Baoying, Liu Xiangling, Ye Wenbing, Zeng Cheng, 2010. Wet-dry seasonal variations of hydrochemistry an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rates in a travertine-depositing canal at Baishuitai, Yunnan, SW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biannual laminae in travertine and for climatic reconstruction. Chemical Geology (IF=3.407)273(3-4): 258-266.
18. Zhao Min, Cheng Zeng, Zaihua Liu(通信作者), Shijie Wang. 2010.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land cover on karst hydrogeochemistry: A paired catchment study of Chenqi and Dengzhanhe, Puding, Guizhou, SW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IF=2.433), 388(1-2):121-130
19. Wang Haijing, Liu Zaihua (通信作者), Jinliu ZHANG, Hailong SUN, Dejun AN, Ruxian FU& Xiaoping WANG. 2010. Spatial and temporalhydrochemical variations of the spring-fed travertine-depositing stream in the Huanglong ravine, Sichuan, SW China. Acta Carsologica (IF=0.59),39(2): 247-259
20. Liu Zaihua, Wolfgang Dreybrodt, Huan Liu, 2011. Atmospheric CO2sink: silicate weathering or carbonate weathering? Applied Geochemistry (IF=1.961), 26: s292-s294
21. Jinliu Zhang, Haijing Wang, Zaihua Liu (通信作者), Dejun An, Wolfgang Dreybrodt, 2012.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travertine deposition rates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Huanglong Ravine, China- a world’s heritage site. Applied Geochemistry, 27:211-222. 10.1016/j.apgeochem.2011.10.005
22. Cheng Zeng, Vivian Gremaud, Haitao Zeng, Zaihua Liu (通信作者), Nico Goldscheider, 2011. Temperature-driven meltwater production and hydrochemical variationsat a glaciated alpine karst aquifer: implication for the atmospheric CO2sink under global warming.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DOI 10.1007/s12665-011-1160-3.
國內重要期刊論文1. 劉再華, 賀殿彬, 1994.貴州烏江渡水電站灌漿廊道中鈣華的兩種成因機制. 科學通報, 39(12):1114-1117
2. 劉再華,袁道先,何師意. 1997. 不同岩溶動力系統的碳穩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意義¾以我國幾個典型岩溶地區為例. 地質學報, 71(3):281-288
3. 劉再華, W. Dreybrodt. 1998. 流動CO2-H2O系統中方解石溶解動力學機制--擴散邊界層效應和CO2轉換控制. 地質學報, 72(4):340~348
4. 劉再華,袁道先,何師意,張美良,張加桂,2000. 地熱CO2-水-碳酸鹽岩系統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CO2來源.中國科學(D輯),30(2):209-214
5. 劉再華,袁道先,2000. 我國典型表層岩溶系統的地球化學動態特徵及其環境意義.地質論評, 46(3):324-327.
6. 劉再華,2000.大氣CO2的兩個重要的匯. 科學通報,45(21);2348-2351
7.劉再華,2001. 一種特殊的碳酸鹽沉積及其環境意義. 地學前緣,8(1):197-201
8. 劉再華,W. Dreybrodt, 2001. 不同CO2分壓條件下的白雲岩溶解動力學機理.中國科學(B輯),31(4):377-384
9.劉再華,張美良, 游省易,李強,2002. 雲南白水台鈣華景區的水化學和碳氧同位素特徵及其在古環境重建研究中的意義. 第四紀研究,22(5):459-467
10. 劉再華,袁道先,何師意,曹建華,游省易,W. Dreybrodt,U. Svensson,K. Yoshimura,R. Drysdale, 2003. 四川黃龍溝景區鈣華的起源和形成機理研究. 地球化學,32(1):1-10
11. 劉再華,張美良,游省易,李強,孫海龍,汪進良,吳孔運, 2004. 碳酸鈣沉積溪流中地球化學指標的空間分布和日變化特徵—以雲南白水台為例. 地球化學, 33(3):269-278
12. 劉再華, 戴亞南, 林玉石,2004. 水化學和鈣華碳氧穩定同位素方法在古環境重建中的套用. 第四紀研究,24(4):447-454
13. 劉再華,吳孔運,2006. 外源水中碳酸鹽岩侵蝕速率的精確測定及其控制機理研究. 地球化學,35(1):103-110
14. 劉再華,Wolfgang Dreybrodt, 2006. 灰岩和白雲岩溶解速率控制機理的比較研究. 地球科學,31(3):411-416
15. 劉再華,Wolfgang Dreybrodt,王海靜,2007. 一種由全球水循環產生的可能重要的CO2匯. 科學通報,52(20):2418-2422
16. 劉再華,孫海龍,張金流,2009. 山西娘子關泉鈣華記錄的MIS12/11以來的氣候和植被歷史. 地學前緣,16(5):99-106
17. 劉再華, Wolfgang DREYBRODT, 劉洹,2011. 大氣CO2匯: 矽酸鹽風化還是碳酸鹽風化的貢獻?第四紀研究,31(3):426-430
18. 劉再華,2011. 土壤碳酸鹽是重要的大氣CO2匯嗎? 科學通報56(26):2209-2211.
19. 劉再華,2012. 岩石風化碳匯研究的最新進展和展望. 科學通報57(待刊)

主要獲獎

1,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1996-1997年度廣西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
3,中國地質學會第六屆青年地質科技銀錘獎;
4,第七屆廣西青年科技獎;
5,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6,2007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人物簡介

劉再華,男,1966年10齣生。中共黨員。1987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1990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山東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多年來一直在高校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2003年6至今任教於湖南大學文學院。2004年被確定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005年5月晉升為教授。現任湖南大學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湖南省屈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與文論

近年來主持和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1、《李慈銘詩文集》編校,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2004年度課題(0455)。主持,已完成。
2、《中國辭賦通史》,國家社科基金2008年度重點課題(08AZW001),參與,《清代辭賦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3、《中國文論轉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項目(05JJD750.11-44005),參與,《創作理論轉型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4、《李慈銘文學思想與創作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2008年度課題(08YAB138),主持。
5、《近代經學視野中的儒家文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2004年度課題(04YB048),主持,已結項。
6、《經學與晚清文學》,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2004年度課題(S04R75232),主持,已結項。

著作目錄

1、《越縵堂詩文集》(全三冊,古籍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近代經學與文學》(專著),東方出版社,2004年11月初版,2005年5月重印。
3、《詩通》(合著,第一),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3年8月重印。
4、《中國文化概論》(副主編),湖南省首批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南方出版社2002年9月修訂再版。
5、《中國散文鑑賞文庫》古代卷,參編,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國語文》(教材),參編,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論文目錄

1、《王船山賦的思想意蘊》,《湖南大學學報》2010年5期
2、《中國文學理論近現代轉型的特徵分析》,《文學評論叢刊》第12卷第1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3、《中國文學創作理論的近現代轉型》,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中國文學研究》第十四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出版
4、《古典詩詞倫理精神與現代人格修養》,《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年4期
5、《李慈銘及其詩歌創作》,《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4期
6、《今文經學與晚清文學革命》,《中國文學研究》2006年2期
7、《一個主張維新的舊文學流派——桐城派後期作家的經學立場與文論話語》,《湖南大學學報》2006年4期
8、《中國神話的存在狀態》(合著,第二),《求索》2006年8期
9、《<楊維楨與元末明初文學思潮>讀後》,中華書局《書品》2006年第3輯
10、《文化語境與梁啓超的新文體理論》,《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1期
11、《論經學與中國古代文論的關係》,《中國文學研究》2004年3期
12、《章太炎文論話語的樸學形態》,《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5期
13、《“筆記小說”與筆記研究》(合著,第二),《文學遺產》2003年2期,人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4、《漢宋兼容與曾國藩的古文理論》,《船山學刊》2003年4期
15、《漢宋之爭與清代文筆之辨》,《求索》2003年6期,上海《社會科學報》摘錄。
16、《時間與空間: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兩個維度》,《東方叢刊》2003年4期
17、《張之洞:重審維新與護舊的歷史困惑》,《小說評論》2002年3期
18、《馮子振與元代湖南散曲》,《株洲師專學報》2002年1期
19、《湖湘貶謫文學的歷史地位》,《求索》2001年6期
20、《郭步韞與郭氏閨秀詩人》(合著,第一),《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同年第6期轉摘。
21、《全唐詩所收明人偽造唐集簡論》(合著,第一),《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五輯,中華書局2000年2月
22、《陳泰與元代湖南詩歌》,原刊《湘潭師院學報》,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3期全文收錄
23、《歐陽玄與元代湖南散文》,原刊《船山學刊》,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10期全文收錄
24、《王闓運的散文理論與創作》,《船山學刊》1998年2期
25、《中國古代遊記散文中的人與自然》,《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4期
26、《王陽明文學論略》,《求索》1997年4期
27、《<全唐詩·牟融集>證偽》(合著,第二),《文獻》1997年2期
28、《袁宏道與儒佛道文化》,《湘潭師院學報》1998年1期
29、《袁宏道性靈說論評》,《長沙電力學院學報》1998年2期
30、《論袁宏道的生活觀念》,《求索》1992年5期
31、《王漁洋神韻說論評》,《山東師大學報》1989年5期
32、《述而有作:<中國小說簡史>評介》,《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4期
33、《2004年中國古代文學文體研究學術討論會》(綜述),《文學遺產》2005年2期
34、《先唐辭賦研究的新境界》,《中國韻文學刊》2005年2期
35、《<全唐詩人名考證>評介》,《鹹寧師專學報》1998年1期
36、《王船山論明詩評議》(第二),《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4年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