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衡

劉作衡

劉作衡,又名紹達,1892年6月生,湖南寧鄉人,前國家主席劉少奇胞兄,“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受到開除出參事室和拘留的錯誤處理,1971年1月在家中病故,享年80歲。

基本信息

劉作衡,又名紹達,1892年6月生,湖南寧鄉人。前國家主席劉少奇胞兄。幼年讀過幾年私塾後,便在家參加勞動。
1910年父親去世時,劉剛滿十八歲,母親讓他接替父親管理全家的生產及經濟開支,從此成為母親主持家庭事務的主要助手。那時家裡有田60畝,家裡四兄弟,老弟劉少奇年幼在附近讀私塾,老二劉雲庭參軍在外,老大劉墨卿在外做副業,所以劉既是當家者,又是主要勞動者。
1920年秋,劉少奇在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畢業後決定赴俄羅斯留學,劉和大哥變賣家裡的部分糧食和生豬,籌足了三百元銀洋,再由在部隊中的二哥劉雲庭支援三百元,共湊滿六百元,使劉少奇得以如期啟程前往莫斯科學習。
1922年劉主持在炭子沖附近的蝦公塘買進60畝田和一所房屋,這樣,家裡便有了炭子沖和蝦公塘兩處房產和總共120畝田產。1924年冬,兄弟分家,各分得30畝田。1940年,劉少奇從延安寫信回家,讓家裡將允斌名下的30畝田賣了,將所得的錢積蓄起來,作為送侄兒、侄女等後輩們讀書的費用。劉與大哥、二哥商量,共同決定將這30畝按三股平分,各分得10畝。劉除了耕種自己的40畝水田以外,還兼營小煤窯開採等副業,直到新中國成立和土地改革前夕,他仍經營著一個麵粉加工店。
1950年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時,劉家擁有房屋15間,田產40畝,有大小八口人,當地鄉政府和農民協會認為,他雖然出租少量田地和兼做生意,有過剝削行為,但是自己長年參加生產勞動,所以按當時政策劃分為富農成分。1952年土改複查時,鄉農會將劉作衡家改劃為地主成分。
1953年11月10日,劉寫信給湖南省政府,反映自己生活困難,要求給予適當工作。同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會同寧鄉縣政府對劉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根據劉幾十年來的政治表現,曾支持過劉少奇早年的學習和革命活動,經省委統戰部研究,推薦劉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秘書,並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受到開除出參事室和拘留的錯誤處理,身心健康受到摧殘,1971年1月在家中病故,享年80歲。
1979年3月經寧鄉縣公安局複查,認為劉作衡“屬於錯拘,撤銷其原拘留的決定”。1980年2月對劉作衡過去的錯誤處理予以撤銷和平反,恢復名譽,補發撫恤金和喪葬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