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世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世德,1932年12月生。山西臨汾人,生於北京,長於上海。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榮譽學部委員。1955年9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同年,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以古代小說和戲曲研究為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劉世德劉世德
1932年12月生。1955年9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同年,分配至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至今。
現兼職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研究員,華僑大學教授,湖北大學教授,麗水學院首席教授。
現任中國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長;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水滸學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文學遺產》編委,《紅樓夢學刊》編委。
現任中國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長;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水滸學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理事;《文學遺產》編委,《紅樓夢學刊》編委。

研究領域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以古代小說和戲曲研究為主。

主要作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世德發言。呂家佐/攝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世德發言。呂家佐/攝

著有《紅樓夢版本探微》、《曹雪芹祖籍辨證》、《夜話三國》、《明代散文選注》、《魏晉南北朝小說選注》等;以及《紅樓夢論叢》(合著)、《中國文學史》(合著)、《中華文學通史》(合著)、《唐宋詞選》(合著)等。主編《古本小說叢刊》、《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古代公案小說叢書》、《三國演義學刊》等。發表論文二百餘篇。

論文有:屈原作品中的現實主義,《光明日報》1954年6月7日《文學遺產》第8期評李著《中國文學史略稿》,光明日報文學遺產68期1955年8期

略談《碾玉觀音》的人物描寫,《光明日報》1956年1月1日《文學遺產》第86期
《封神演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描寫,《光明日報》1956年12月9日《文學遺產》第134期
《鏡花緣》的反封建傾向,讀書月報1956年8期
談《三國志演義》中的正統觀念問題,文學研究集刊第三冊1956年9月
吳沃堯的生卒年,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72期1957年9月
《中國文學史簡編》(修訂本)批判,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87、188期1957年12月
晚清小說史,文學評論1957年2期
評“紅樓夢是市民文學”說,北京大學學報1957年2期
讀司馬遷的《項羽本紀》,文學知識1959年9期
《三言兩拍》的精華和糟粕,文學知識1959年3期
文學研究戰線上的新收穫——喜談《中國文學史》修訂本,光明日報文學遺產292期1959年12月
“鬼狐史”,“磊塊愁”──《聊齋志異》卮談之一,《光明日報》1961年7月30日、8月6日《文學遺產》第374期、第375期
《竇娥冤》的創作年代,光明日報1962年9月
元明清文學分期問題瑣談,光明日報文學遺產406期1962年3期
《合浦珠》傳奇的作者,光明日報文學遺產432期1962年9月
關漢卿的《竇娥冤》,閱讀和欣賞,第一集,北京出版社1962年10月
李汝珍的《蔬庵詩草序》,光明日報、文學遺產440期1962年11月
金聖歎的生年,文匯報1962年6月
從元淮的五首詩談元雜劇的幾個問題,《文匯報》1962年1月24日
評古代文學研究和評論中的一種現象,光明日報1963年12月
《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文學評論1963年1期
《竇娥冤》的創作年代,《光明日報》1962年9月30日《文學遺產》第434期
《紅樓夢》的主題,文學1963年6期
關於實事求是及其他——對古典文學研究中的學風和方法的幾點意見,光明日報、文學遺產457期1963年3月
不能混淆古與今的界限——關於評價古代作家、作品的兩個問題,光明日報1963年3月
清代公案小說的思想傾向——以《施公案》、《彭公案》和《三俠五義》為例兼論“清官”和“俠義”的實質,文學評論,1964年2期
清代公案小說的思想傾向,文學評論1964年4期
談孔尚任罷官問題,《光明日報》1965年6月27日、7月4日《文學遺產》第514期、第515期
關於高鶚的《月小山房遺稿》,光明日報文學遺產507期1965年5月
《桃花扇》的出現適應了清初封建統治者的政治需要,光明日報文學遺產494期1965年1期
讀《項脊軒志》札記,光明日報文學遺產505期1965年4月
越南傑出的詩人阮攸和他的《金雲翹傳》,文學評論1965年12月
談孔尚任罷官問題,光明日報1965年6月
關於吳敬梓的《老伶行》和吳培源的《會心草堂集》,光明日報文學遺產522期1965年8月
關於張鳳翼的《水滸傳序》,光明日報文學遺產508期1965年5月
楊潮觀生卒年考辨,《文史》第5輯,1978年12月
曹雪芹佚著辨偽,中華文史論叢第7輯1978年7月
《李逵負荊》摭談,光明日報1978年7月
論曹雪芹畫像真偽問題,學術月刊,1979年02期
在生活的波瀾中刻劃人物——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札記,《十月》1979年第4期
曹雪芹畫像辨偽,紅樓夢叢刊1979年7月
明代散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月
回憶陳毅同志談《紅樓夢》,紅樓夢研究集刊第2輯1980年3期
曹雪芹畫像辨偽補正,紅樓夢研究集刊第3輯1980年6期
談新發現的曹雪芹小像題詞,文學遺產1980年6期
《紅樓夢說夢》作者考,紅樓夢學刊1981年2期
劉世德同志的發言(節錄),紅樓夢學刊1982年第3期
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中國社會科學》1982年第6期
陳見智和《一線天》傳奇,學林漫錄6集1982年6期
李玠和《正蜀鏡傳奇》,文學遺產1982年4期
邊汝元和漁山雜劇三種——清代戲曲家考略之一,文學遺產增刊15輯1983年9月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台灣香港論文選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
周樂清和《補天石》傳奇,文史第19輯1983年8月
黃治和黃睿——清代戲曲家攻略之一,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一輯1984年12月
談《三分事略》:它和《三國志平話》的異同和先後,文學遺產1984年4期
談《水滸傳》映雪草堂刊本的概況、序文和標目,水滸爭鳴第3輯1984年1月
吳敬梓的父親是誰?《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3輯
《水滸傳》映雪草堂刊本——簡本和刪節本,水滸爭鳴第4輯1985年7月
謝堃和春草堂四種曲——清代戲曲家攻略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談《水滸傳》映雪草堂刊本的底本——《水滸傳版本探索》之一,明清小說研究第二輯1985年12月
《孔雀記》傳奇作者考,中華戲曲第一輯1986年2月
質變:從“舊紅學”到“新紅學”,《文學評論》1986年第2期
談《水滸傳》劉興我刊本,《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第4輯
雄飛館刊本《英雄譜》與《二刻英雄譜》的區別——《水滸傳》版本探索之一,陰山學刊1988年第1期
鍾伯敬批本《水滸傳》的刊行年代和版本問題,《文獻》1989年第2期
熊龍峰刊行小說四種,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
羅貫中和《三國演義》——《三國志演義》英譯本序言,外文出版社1990年1月
破解了《紅樓夢》的一個謎——初談舒本的價值,紅樓夢學刊1990年2月
迎春是誰的女兒?——《紅樓夢》版本探微,紅樓夢學刊1991年第4期
東平人說羅貫中籍貫考辨,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4期
阿斗的名字及其他,民主與科學1992年6期
漢壽亭侯,民主與科學1992年4期
彭寶姑,一位《紅樓夢》續書的女作者,天府新論1992年4期
羅貫中非東平人說,海南大學學報1992年4期
讀紅脞錄(13-16),紅樓夢學刊1992年1期
讀紅脞錄(17-20),紅樓夢學刊1992年2期
談紅脞錄(25-28),紅樓夢學刊1992年4期
從《三國演義研究論文集》想起的,書品1992年1期
張宜泉的時代與《春柳堂詩稿》的真實性、可靠性——評歐陽健同志的若干觀點,紅樓夢學刊1993年3期
論《京本忠義傳》的時代、地位和性質,小說戲曲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2月
曹雪芹墓石之我見,《文學遺產》1993年第1期
曹淵非曹顏考,紅樓夢學刊,1994年04期
論《九雲記》,韓國《中國語文論叢》第8輯,1995年8月
看朱成碧:羅貫中與“羅本”,《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3輯,中華書局,1995年12月
秦鍾之死——《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紅樓夢學刊,1995年01期
“國籍”問題之爭:《九雲記》是中國小說,還是朝鮮小說?,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評紅學中的“豐潤說”,文學遺產,1995年05期
彩霞與彩雲齊飛(上)——《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紅樓夢學刊,1996年02期
彩霞與彩雲齊飛(下)——《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紅樓夢學刊,1996年03期
再評“豐潤說”,紅樓夢學刊,1996年01期
’97北京國際紅樓夢學術研討會閉幕詞,紅樓夢學刊,1997年01期
反批評之一:曹秉楨非曹秉政辨——《曹雪芹祖籍考論》讀後,紅樓夢學刊,1997年04期
曹鼎望墓志銘、曹鋡墓碑釋疑,紅樓夢學刊,1997年02期
三論曹雪芹祖籍問題,紅樓夢學刊,1997年01期
辛苦的種樹人──懷念何其芳同志,《文學評論》1997年第6期
《水滸傳》無窮會藏本初論──《水滸傳》版本探索之一,文學遺產,2000年01期
小說瑣記,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03期
羅貫中籍貫考辨,收入《三國演義》與羅貫中,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
《金瓶梅》與《水滸傳》:文字的比勘,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5期
這賈蘭不是那賈蘭——《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紅樓夢學刊,2001年04
黑眉烏嘴的活猴兒——《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紅樓夢學刊,2001年01期
《金瓶梅》與《水滸傳》:文字的比勘,《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三國志演義》殘葉試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三國志演義》周曰校刊本四種試論,《文學遺產》2002年第5期
秋爽齋·秋掩齋·秋掩書齋,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03期
一個多餘的安分守己的好人——《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紅樓夢學刊,2002年03期
蓼風軒·藕香榭·暖香塢——《紅樓夢》版本探微之一,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6期
舊事雜憶——關於“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紀念展覽會”,紅樓夢學刊,2003年01期
關於《三國志演義》嘉靖刊本的幾點思考,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三國志演義》嘉靖壬午本與葉逢春刊本比較談(脞錄八篇),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04期
《紅樓夢》戩本,一個“新”發現的抄本,紅樓夢學刊,2005年06期
關於小說版本和古今貫通研究的隨感,文學遺產,2006年02期
關於戚蓼生的生年,紅樓夢學刊,2006年06期
眉盦藏本試論——新發現的《紅樓夢》殘抄本研究《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1期
《三國志演義》嘉慶七年刊本試論,文學遺產2007第1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