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鼻出血

創傷性鼻出血是因各種外力因素引起的鼻出血,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疾病。

創傷性鼻出血症狀

創傷性鼻出血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鼻子出血,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急症之一,首診醫生在接診後最短時間內儘可能確定出血部位,正確估計出血量並進行出血的原因判斷以便及時做出恰當而有效的治療,其診斷程式如表,對暫時找不到明確病因的活動性出血,應在有效止血之後,再尋找病因,切不可延誤止血治療,

鼻出血的診斷程式

所有病例:

1.病史

2. 出血部位的定位及原因判斷

前鼻出血:輕微創傷(包括挖鼻)性出血,特發性鼻出血,乾燥性鼻炎,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潰瘍,傳染病等

鼻腔中,後部出血:高血壓,動脈硬化,骨折,腫瘤等

瀰漫性鼻出血:出血傾向,凝血障礙,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3.血壓測定,循環系統評估

4.出血和凝血機能分析

部分病例加作:

5.頭顱,鼻,鼻竇的X線攝片檢查,一般採用標準位置,必要時採用斷層攝影,CT掃 描,磁共振檢查或血管造影檢查

6.排除潛在的全身疾病

創傷性鼻出血病因

創傷性鼻出血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1.一般性創傷

如挖鼻過深,噴嚏或擤鼻過程中,劇烈咳嗽,插鼻飼管及鼻腔異物摩擦,以及粉塵,化學物質的刺激等,均可引起鼻出血,打撲,撞跌,各種車禍均易傷及鼻部引起出血,戰時鈍挫傷,撕裂傷,鼻骨及鼻竇骨折,鼻鄰近組織損傷,頭顱外傷常引起嚴重鼻出血,也常伴有腦脊液鼻漏,甚至是致命性鼻出血,

2.氣壓性損傷

多發生於飛行員或高氣壓作業的工作人員,如潛水員和隧道作業工人,或鼻腔和鼻竇內氣壓突然變化,可致竇內黏膜血管擴張或破裂出血,在行負壓置換療法時,若所用負壓過大,時間太長,也可使黏膜血管破裂出血,

3.手術損傷

一般多因術中損傷血管而未及時發現,或因術中未採取有效止血措施所致,如經下鼻道施行上頜竇穿剌誤傷鼻後外側動脈,可發生劇烈的動脈性出血,下鼻甲切除術特別易傷及下鼻道後端的鼻咽靜脈叢;鼻咽部腫瘤截除術可損傷蝶齶動脈或鼻齶動脈;上頜竇根治術,有的在術後6~7d發生出血者,出血點常在對孔邊緣黏膜,篩竇手術中損傷篩前動脈或篩後動脈,或蝶竇手術在咬除蝶竇前壁骨質時損傷蝶齶動脈,常使手術因出血而被迫中斷,

創傷性鼻出血檢查

創傷性鼻出血應該做哪些檢查?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即可診斷,無需做其他檢查,

診斷

1.病史
2.出血部位的定位及原因判斷
前鼻出血:輕微創傷(包括挖鼻)性出血特發性鼻出血乾燥性鼻炎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潰瘍傳染病等
鼻腔中後部出血:高血壓動脈硬化骨折腫瘤等
瀰漫性鼻出血:出血傾向凝血障礙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3.血壓測定循環系統評估
4.出血和凝血機能分析
部分病例加作:
5.頭顱鼻鼻竇的X線攝片檢查一般採用標準位置必要時採用斷層攝影CT掃描磁共振檢查或血管造影檢查
6.排除潛在的全身疾病。

創傷性鼻出血治療

創傷性鼻出血應該如何治療?

一.全身情況處理

1.對呼吸道阻塞的處理

外傷所致的鼻出血,應同時注意呼吸道情況,可分別輕重緩急適當處理,對有呼吸道阻塞者,應首先解除,

2.對休克的處理

對出血劇烈者,不宜從容檢查,此時除立即採取止血措施外,還要迅速判斷是否有出血性休克,發生休克後鼻出血常自行停止,切不可誤為已愈,應注意休克前期症狀,如脈塊而細弱,焦慮,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渴,冷汗,胸悶等,若出血量達500~1000ml,應注意保溫,取側臥位,給氧,立即靜脈輸液,收縮壓低於11.3kPa(85mmHg)時,說明血容量已損失較多,應及時輸血,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測定,對估計急性鼻出血量並無參考價值,

3.止血藥套用

止血藥對創傷性鼻出血僅起輔助作用,安絡血,止血敏對毛細血管出血有效,6-氨基己酸一般對凝血功能障礙者有效,維生素K對凝血酶原減少者有效,

二.止血方法

1.局部藥物止血法

以1%麻黃素生理鹽水或凝血質或凝血酶緊塞鼻腔5min至2h,滲血較劇者可選用各種止血海綿,如澱粉海綿,可吸收性明膠海綿,氧化纖維素,纖維蛋白等,浸於凝血酶溶液中,對鼻腔無刺激性,且易被吸收,中藥馬勃,血餘炭末,海螵蛸,槐花,白芪及紫球草等,經製作消毒可用於鼻腔出血,對局部損傷輕,病人痛苦小,馬勃附著力強,能加強血小板的破壞,有助於血塊形成,

2.局部燒灼凝固法

以1%丁卡因作鼻黏膜表面麻醉,或用1%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加稀釋異丙基腎上腺素局部注射,作麻醉及初步止血,然後用儀器或藥物使出血點或小出血區局部組織凝固以制止出血,儀器可用高頻電刀,雙極電凝器,電烙器,透熱器或雷射器的聚集光束等;藥物可選30%~50%硝酸銀,50%三氯醋酸或純鉻酸等,凝固時以出現明顯白膜為主,用藥時應避免將棉簽在黏膜上摩擦或有多餘藥液流到健康黏膜上,還應注意勿在鼻中隔兩側對應部位同時進行凝固,以免發生穿孔,

3.堵塞止血法

(1)前鼻孔堵塞法:為嚴重鼻出血的首選措施,堵塞物為無菌凡士林紗條,堵塞應逐漸由後向前,由上而下,呈摺疊式,以免紗條墜入鼻咽,堵塞紗條應在24h後取出,以免發生鼻竇或中耳併發症,如需延長堵塞時間,則應在堵塞物中加入抗生素粉,氣囊壓迫止血為前鼻孔堵塞的改良方法,將附有通氣孔的矽膠膜氣囊置於鼻腔可能出血部位,囊內注氣使其擴張以壓迫止血,

(2)後鼻孔堵塞法:出血側鼻腔經前鼻孔堵塞後仍有血流入咽部或由對側鼻孔湧出者,提示出血部位在鼻腔後部,此時,應行後鼻孔堵塞,先將凡士林紗條卷疊成枕形或圓錐形,略大於病人的後鼻孔,兩端各留有約25cm長的雙線,堵塞時先收斂和麻醉鼻腔黏膜,用導尿管由前鼻孔沿鼻底部插入直達咽部,將首端從口腔內抽出,繫上堵塞物上的雙線,再抽拉導尿管的尾端,引出堵塞物的雙線,即可將堵塞物由口腔送入鼻咽部,緊塞後鼻孔,另用凡士林紗條進行前鼻孔堵塞(圖1),前鼻孔處的雙線用紗布卷作固定,口咽部所留雙線供以後取堵塞物時作牽拉用,後鼻孔堵塞一般在24~36h內取出,否則易引起多種併發症,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鼻竇炎及顱底骨髓炎等,

圖1 後鼻孔堵塞術(1.將導尿管抽出口外;2.堵塞物的長線繫於口外導尿管端;3.堵塞物進入鼻咽腔;4.堵塞物緊塞後鼻孔部分進入鼻腔並行鼻腔堵塞;5.堵塞物的兩長線繫於前鼻孔紗布卷上以作固定)

4.動脈結紮法

如以上方法不能制止嚴重的創傷性鼻出血,則應進行動脈結紮術,結紮動脈之前應確定出血的責任血管,鼻部的血液供應來源於頸外動脈與頸內動脈兩個系統,凡出血區位於中鼻甲下緣以上者,則為頸內動脈分支出血,應結紮篩前動脈;凡出血區位於中鼻甲下緣以下者,則為頸外動脈分支出血,應予結紮頸外動脈或頜內動脈,篩前動脈一般可用絲線結紮或以小銀夾夾住,結紮後不可切斷,以免斷端縮入骨管內,遇扎線脫落時發生眶內出血,眼球突出等併發症,

創傷性鼻出血相關藥品

護理

鼻腔護理

鼻腔每日滴液狀石蠟3次或4次以潤滑紗條,便於抽取。紗條填塞後,常因滲血凝結,紗條變硬。液狀石蠟不易吸收,滴時應有耐心,請病人頭後仰,待第1滴液狀石蠟吸收後再滴第2滴,以免滴速太快,而溢於面部。紗條取出後。鼻腔應滴1:1000呋哺西林麻黃鹼。

口腔護理 

每日用呋哺西林液漱口,病人張口呼吸,口唇乾燥可塗液狀石蠟,並多進水。

心理護理

前鼻孔填塞後病人只能張口呼吸,吞咽時有窒息感。後鼻孔填塞鼻咽部較疼痛,且由於病人出血較多,情緒緊張,精神萎靡,因此護士要主動關心、安慰病人,介紹疾病的處理與轉歸經過,多與病人溝通,解除其思想顧慮。

飲食護理

鼓勵病人多進流質、半流質飲食或軟食。可少食多餐,並保持大便通暢。

體位與吸氧

病人半臥位,如有缺氧情況,給予吸氧。雙側鼻腔填 塞或前鼻孔填塞者應常規間歇吸氧。囑病人將口中分泌物吐出,勿咽下。

病情觀察 

定時測量病人血壓、脈搏的變化,注意觀察鼻部有無繼續出血。

其他注意 

鼻孔端絲線的牢固度,避免絲線斷裂,影響紗球脫落而引起病人窒息,口腔端絲線如被牙咬斷,應及時接上,以便紗球取出。儘量避免打噴嚏而引起再出血,可進行深呼吸以制止之。另外。遵醫囑套用抗生素,防止發生中耳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