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紅紗花[植物名稱]

剪紅紗花[植物名稱]
剪紅紗花[植物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剪紅紗花,別名:漢宮秋、散血沙、闊葉鯉魚膽,拉丁文名:Lychnis senno Sieb. et Zucc. 石竹科、剪秋羅屬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被粗毛。根簇生,細圓柱形,黃白色,稍肉質。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頂端漸尖,兩面被柔毛,邊緣具緣毛。二歧聚傘花序具多數花;蒴果橢圓狀卵形,長10-15毫米,微長於宿存萼;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圖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被粗毛。根簇生,細圓柱形,黃白色,稍肉質。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 (4-) 8-12厘米,寬2-3厘米,基部楔形,頂端漸尖,兩面被柔毛,邊緣具緣毛。二歧聚傘花序具多數花;花直徑3.5-5厘米,花梗長5-15毫米,比花萼短;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被柔毛;花萼筒狀,長 (20-) 25-30毫米,直徑2.5-3.5毫米,後期上部微膨大,沿脈被稀疏長柔毛,萼齒三角形,長2-4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短緣毛;雌雄蕊柄無毛,長10-15毫米;花瓣深紅色,爪不露或微露出花萼,狹楔形,無毛,瓣片輪廓三角狀倒卵形,不規則深多裂,裂片具缺刻狀鈍齒;雄蕊與花萼近等長,花絲無毛,花葯暗紫色。蒴果橢圓狀卵形,長10-15毫米,微長於宿存萼;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生長於海拔150-2 000米的疏林下或灌叢草地 。

分布範圍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產長江流域(東自江蘇、浙江,西至四川、雲南)和秦嶺(西至甘肅天水、成縣)以南。國內外廣泛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全草或根入藥,治跌打損傷、熱淋、小便不利、感冒、風濕關節炎、腹瀉等。

藥名:剪秋羅

【異名】漢宮秋、地黃連(《群芳譜》),散血沙(《四川常用中草藥》)。

【拉 丁 名】Lychnis senno Sieb. Et Zucc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剪秋羅的帶根全草。

【考證】出自 《本草綱目》:剪紅紗花,莖高三尺,葉旋覆,夏秋開花,狀如石竹花而稍大,四圍如剪,鮮紅可愛,結穗亦如石竹,穗中有細子。方書不見用者,計其功亦應利小便,主癰腫也。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粗直而深。莖直立,高達70厘米,圓形有縱溝紋,密布黃色茸毛,節明顯。葉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葉基窄狹,全緣,兩面均有細毛;無葉柄,或下部葉有短柄。花1~3朵或較多疏生於莖端成聚傘花序;花萼長棒形,具脈10條,散生長柔毛,先端5裂,邊緣膜質,呈淡紫色;花瓣5,邊緣不整齊深裂,呈深紅色,亦有白色之變種;雄蕊10枚;子房圓柱形,有柄,花柱5。蒴果長棒形,上部膨大,花萼宿存。花期7~8月。

剪紅紗花 剪紅紗花

生長於山林草地或栽培於庭園。分布我國北部、中部。

【採集】夏、秋採集全草,曬乾。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平涼,味澀苦。"

【功用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藥》:"散血,止瀉。治跌打損傷,暑熱腹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浸酒,2~3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