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漢語辭彙]

剎那[漢語辭彙]

佛教經典《仁王經》中提到:“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算得事相的生成消滅率為每秒216,000次,或說每次生滅約4.6微秒;和目前科技所能達的飛秒時間尺度相比,或者和物理理論上真空漲落的時間尺度相比,也算是相當大的。一些佛教界人士認為《仁王經》的說法是釋迦牟尼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剎那 【chà nà】

基本解釋

一瞬間 ,瞬間 ,一下子,一會兒

詳細解釋

關於剎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1、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

2、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

3、剎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

剎那[漢語辭彙] 剎那[漢語辭彙]

傳入中國後,口語中具體長度逐漸淡化,僅用來說明短暫時間,猶“一瞬間”。

示例

剎那芳華

愁恨僧祇長,歡榮剎那促。(白居易《和夢遊春》)

意思:瞬間

*注意,剎那的另一含義,見櫻咲剎那。

換算

根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

120.剎那 = 1坦剎那(tatksana)

60.坦剎那 = 1 臘縛(lava)

30.臘縛 = 1 牟呼栗多 (murhutar)

5.牟呼栗多 = 1 時 (大時,kala)

6.時 = 1 晝夜 (即1日)。

公制換算

1.剎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坦剎那 = 1.6 秒

1.臘縛 = 96 秒

1.牟呼栗多 = 48 分

1.時 (大時) = 4 小時。

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

古籍中

一眨眼等於二十四剎那。

梵語ks!an!a,巴利語khan!a。又作叉拏。意譯須臾、念頃,即一個心念起動之間,與發意頃同義,單作念。意為瞬間,為表時間之最小單位。

(一)據俱舍論卷十二載, 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梵tat -ks!an!a ),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梵lava ,又作羅預),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梵muhu^rta ,譯作須臾),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一剎那約當於今之零點零一三秒。

(二)據摩訶僧祇律卷十七載,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豫(臘縛),二十羅豫為一須臾,三十須臾為一晝夜。一念約今之零點零一八秒。

(三)或謂一剎那與一念相異。據仁王經卷上觀空品(鳩摩羅什譯)載,九十剎那為一念;據往生論注卷上載,六十剎那為一念。

(四)據大智度論卷三十、卷八十三載,六十念為一彈指;據俱舍論卷十二載,六十五剎那為一彈指。

(五)據大般若經卷三四七所說之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時、食頃、須臾、俄爾、瞬息頃等順序,一剎那大約相當於一食頃(一前食之間,即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間)之時間。

(六)據仁王經卷上觀空品(鳩摩羅什譯)載,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又據往生論注卷上載,一剎那有一百零一生滅。

此外,一剎那之間之生滅,稱剎那生滅或剎那無常。現在之一剎那稱現在,前剎那稱過去,後剎那稱未來,此為剎那三世。[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雜阿毗曇心論卷二、順正理論卷三十二、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

剎那 據佛經具體記載,一彈指為二十瞬,一瞬為二十念,一念為二十息,一息為六十剎那,一剎那為九百生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