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門·大柵欄

前門·大柵欄

至今,前門、大柵欄地區仍保留著老北京的古城風貌,580多年歷史的街巷肌理如故,絕人多數的街巷仍沿用明清以來的傳統地名和商市街名。這裡居住著各行各業的老北京人。老街巷中,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及飽含歷史積澱的商業文化、餐飲文化、梨園文化、會館文化、士儒文化、起居文化、民俗文化、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在這裡傳承。 前門大柵欄是北京城最具魅力的古老商業街區,它的輝煌與繁盛在北京首屈一指,其旺盛的生命力綿延至今而不衰。商業活動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這一地區金融、飲食、服務、醫療以及文藝演出事業的興旺,因此對北京人而言,前門大柵欄絕不僅僅是購物的理想之所,同時也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本書圖文並茂,全面具體的為你介紹了前門大柵欄的產生與發展過程、通惠河漕運與大柵欄興盛、新舊城衝突與商業街崛起、地理風物及百業分布源流、滄桑歲月及街區諸般舊事等內容。

圖書目錄

前言

一、前門大柵欄商業街區的形成

通惠河——前門地區商業之興

城區南擴與搭建廊房

新舊二城之衝突——大柵欄的崛起

興建外城,前門大柵欄圈擴入城

前門大柵欄商業街區的區域分布

正陽門區域

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東側商業區

前門大街以西商業區

珠市口區域

前門大柵欄商業街區的地理風物

二、前門大柵欄的商業

前門大柵欄的服裝百貨業

八大祥綢布店

鞋帽業

醫藥業

鐘錶菸酒雜貨業

珠寶玉器業

前門外的會館與商會

三、前門大柵欄的文化演出業

戲劇演出

電影放映

載裝生產

四、前門大柵欄的餐飲業

餐飲

小吃

乾鮮果品

醬菜

茶葉

五、前門大柵欄的服務業

旅館客棧

照相

冼浴

前門外的鏢行表性

六、前門大柵欄的金融業

前門大柵欄的銀錢業

前門大柵欄的銀行業

前幾大柵欄的典當業

前門大柵欄的證券交易

七、前門大柵欄的滄桑歲月

“靖難之設”與前正門大戰

于謙抗擊瓦刺保衛北京之戰

洪承疇降清與崇禎的前門祭祀鬧劇

外國帝國主義對前門大柵欄的兩次鐵蹄踐踏

民主英烈謀炸五大臣捐軀獻身

京師俠妓賽金花與小鳳仙

孫中山約國北上蒞臨前門車站

“一二·九”運動與前門大街

前門大柵欄地區商業員工的增資罷工鬥爭

前門大柵欄的新生與發展規劃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書摘

前門大柵欄是北京城最具魅力的古老商業街區,它的輝煌與繁盛在北京

首屈一指,其旺盛的生命力綿延至今而不衰。商業活動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

這一地區金融、飲食、服務、醫療以及文藝演出事業的興旺,因此對北京人

而言,前門大柵欄絕不僅僅是購物的理想之所,同時也是人們休閒、娛樂的

好地方。前門大柵欄雖然自明代始即已成為北京城內最繁華的商業地區,然

探索這塊商業寶地的歷史發展腳步,其商業之興最早卻可上溯至元代。

通惠河——前門地區商業之興

北京城的前身遼南京與金中都最初都位於廣安門一帶。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在琉璃廠的施工中,偶然發現了遼御史大夫李內貞的墓葬,墓誌

云:“葬於京東燕下鄉海王村”。我國古代,墓葬一般都置於郊外,海王村

墓葬的發現正說明位於琉璃廠之東的今前門大柵欄地區,在遼金時期,實為

遼南京與金中都城之東郊曠地。

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於開平稱帝後來到燕京,因金宮已在戰爭中

被毀,無法繼續使用,只好暫時住在位於北海瓊華島上的金離宮大寧宮之內

。這裡的優良環境與秀麗景色給忽必烈留下了強烈印象,不久,忽必烈決定

定都燕京,並放棄金中都,在其東北以瓊華島為中心另建新城,改稱大都。

元大都於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興建,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新城告竣,共

歷時18年。元大都的南牆約在今東西長安街的北側,共設三門,中日麗正門

,東日文明門,西日順承門。其中,麗正門的位置約在今天安門左近,文明

門約在今東單路口,順承門約在今西單路口,由此可知,前門大柵欄地區在

元代正處大都城之南郊,而今前門大街就是元大都麗正門外的通衢大道。

忽必烈定都燕京之後,大都城的糧食與物資主要仰仗南方供給,但南方

漕糧沿大運河運達通州之後,只能陸運進京,耗資甚大,因此如何解決漕運

,保證元大都的物資供應已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時任都水監的郭守敬向忽必烈諫言,開鑿大都至通州的運糧河,以解決漕運

難題。河道的具體走向是:自昌平別引白浮泉諸水,西折南轉,向東入大都

城,南匯積水潭,然後沿皇城東牆向南,出大都城後折而向東,一直抵達通

州。郭守敬的諫言很快得到忽必烈的首肯,第二年動工開鑿,至元三十年(1

293年)完工。河道開通之際,正值忽必烈過積水潭,見河內舳艫蔽水,盛況

空前,遂賜名通惠河。通惠河自今天安門東側出大都南牆後向東流經的河道

,約在今東長安街之南,前門東大街之北。

通惠河開鑿之後,為南北經濟交流提供了新的交通通道,南方漕船從此

便可暢通無阻直達大都城內的積水潭。在漕糧沿河北運之際,南方的商旅也

乘機攜帶貨物搭載漕船沿河北上,販貨至大都。這些商人到達大都後,一部

分便在麗正門、文明門之外,搭建棚房,進行貿易活動,這些地方正好就是

今前門與崇文門一帶。

元李洧孫曾做有一首《大都賦》,賦云:“鑿會通之河,而川陝豪商,

吳楚大賈,飛帆一葦,徑抵輦下。”“往適其市,則征寬於關,旅悅於途。

”輦下即指都城,賦中所說的“徑抵輦下”,“往適其市”,正是通惠河開

鑿之後,南方商人往來大都經商的情景。在南來商人的經營下,很快便在元

大都南牆麗正門、文明門之外形成了一些市場。這些市場之所以會選擇麗正

門之外,除了這裡位經運河沿岸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征寬於

關”,即官方徵收的商稅比城內要少。P2-4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