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涼武王

張軌其家世孝廉,以博學著稱,深得西晉朝廷中書監張華的器重。 永寧元年(301年),晉惠帝拜張軌為涼州刺史,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市)。 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五月,張軌病死。

前涼武王 張軌(265年--314年),字士彥,雍州安定郡烏氏縣人,晉朝時任涼州牧,是前涼政權實質上建立者,張寔、張茂皆為其子。314年去世,晉謚曰武公。至曾孫張祚時,追謚為武王,廟號太祖。
張軌其家世孝廉,以博學著稱,深得西晉朝廷中書監張華的器重。張軌歷任尚書郎、太子洗馬、散騎常侍。
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亂”開始,各州郡大都各自為政,張軌也想占據河西之地(今甘肅西部、新疆東部一帶),於是就要求回家鄉為官。永寧元年(301年),晉惠帝拜張軌為涼州刺史,治姑臧(今甘肅武威市)。張軌到任後,沿用當地有才幹的涼州大姓,共同治理涼州。他勸農桑,立學校,並始終對西晉表示忠誠,以維繫民心。他多次擊敗入侵的鮮卑部,保境安民,威震西土。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洛陽被漢趙大將劉曜攻克,隨之又攻克了長安,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很多百姓流入涼州,張軌在姑臧西北置武興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寧市)界置晉興郡以收容流民,後又鑄五株錢,流通境內,多有建樹。西晉末年,各州郡都不再向西晉朝廷賦貢,惟有張軌貢獻不絕。在漢趙大將王彌、劉曜進攻洛陽、長安時,張軌還數次派兵勤王,後被朝廷遷升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郡公。
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五月,張軌病死。張軌的親信部下擁張軌的長子張寔繼任了涼州牧之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